分享

刘含堂经方治验——​​麻黄升麻汤治疗感冒变证

 虚竹怀远 2023-03-04 发布于湖北

麻黄升麻汤

【药物组成】

麻黄二两半(7.5克),去节;升麻一两一分(3.75克);当归一两一分(3.75克);知母十八铢(2.4克);黄芩+八铢(2.4克); 葳蕤十八铢(2.4克); 芍药六铢(0.75克) ;天门冬六 (0.75克),去心; 桂枝六(0.75克),去皮;茯苓六铢(0.75克);甘草六铢(0.75克),炙;石膏六铢(0.75克),碎,绵裹;白术六铢(0.75克); 干姜六铢(0.75克)

【用法】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2000毫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600毫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感冒变证

蒋某某,男,42岁,农民。1991年12月26日初诊。

素体健,6天前因酒后汗出而感风寒,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村医以西药治疗3天无效,因患者感咽痛不适,遂自购大黄30克煎服,服后感全身畏寒,四肢冷,咳嗽更甚,痰中带血,口渴,大便稀溏,每日3~4次。查其无汗,舌红,苔薄黄,六脉沉伏。辨证为邪陷阳郁,上热下寒。治宜发越郁阳,达邪外出,清上温下。以麻黄升麻汤加味,处方:水炙麻黄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白芍10克,天门冬10克,生石膏12克,干姜6克,炙甘草5克,黄芩10克,知母12克,萎蕤12克,白术10克,杏仁10克,大贝母10克,白茅根15克。水煎服。

二诊:上药服2剂,感全身微汗出,畏寒肢冷顿除,身现微热(体温37.8℃),其他症状亦减轻,六脉转浮,继以上药去麻黄、升麻。4剂。

三诊:药后发热退,咯痰带血等症消失,泄泻基本控制,惟食欲尚欠佳,改拟五味异功散加味服之而愈。

按:本例原为风寒感冒,因自服大黄致邪陷阳郁、上热下寒,成为感冒变证。投以麻黄升麻汤,以麻黄、升麻、桂枝等发越郁阳、达邪外出,生石膏、知母、黄芩、天门冬、萎蕤清肺热、滋阴液,杏仁、大贝母止咳化痰,白茅根、归芍止血,桂枝、干姜、温暖中下焦,白术、茯苓、甘草健脾止泻。药后郁阳外达,风寒之邪解除大半,故去麻黄;升麻、余药继进以解未尽之邪,最后以五味异功散加味以收全功。

麻黄升麻汤,现代主要应用于咳嗽·(急性支气管炎)、喘证(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痿(自发性气胸)、臌胀(结核性腹膜炎)、休息痢(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辨证当掌握其病机要点为邪(风寒之邪)陷阳郁,上热下寒。

【现代应用选录】

无菌性肠炎、更年期综合征、支气管扩张、肺脓疡:王氏以本方治疗无菌性肠炎,证属脾虚胃强者,服药40余剂,10余年沉疴痼疾竟获治愈。(和贵章.麻黄升麻汤治久泻.湖北中医杂志,1996,(3):36)有以本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支气管扩张、肺脓疡,病程较长,吐脓血而手足凉等病证,有一定疗效。(柯雪帆.伤寒论选读.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182)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