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

 榕言榕语 2023-03-05 发布于广东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私妄减少再减少,就达到了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了。治理天下的人要以清静无为、不扰让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政举骚扰民生,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为学是“日益”,一天天增长;而为道则是“日损”,一天天去掉自己主观的妄念、幻想,而接近于道的自然法则。

     把自己主观性的东西损到了“无”,就合于道了,合于道后做任何事——包括取天下,都可以成功了,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知识无边无界,为学就是要坚持不懈,一直探索,永不结束,庄子也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生命有限,求知无限,纵使用尽一生来学习,也不可能学完全部知识 ,但我们依旧要保持终身学习,虽然我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边界点,但是一直在追寻的过程中,我们能找到些许安定。

      为道则需要我们时刻剔除心中的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使私欲渐渐消除,最后达到无为。

无为指的是无妄为,做事符合自然规律,符合道的德行。

   无为不是不争,无为不是消极,无为不是一味的退让,无为实际上是在发展变化中避开矛盾的对立面,表现得更加圆通和包容,使其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无欲无穷的境界。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即认识、掌握。老子指出,你得天下就要好像没有在做什么一样。正所谓, 大位天定,不以智取。

     治理国家,要经常保持清静无为的态度。如果整治措施过于繁多,就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