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赏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真空妙有图书馆 2020-01-15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赏析:做学问、搞研究需要不断的丰富知识,充实头脑,才能有成效,所以要日日增益。但是,对于修为合道而言却恰恰相反,需要不断的清理认知、信念,所以要日日减损,这需要一个返返复复的一个过程,当清理到没有条条框框限制的时候,才能合于道,也就能道行天下自然而为。如果想成就世间的各种功业决断的时候就要做到无私欲杂念,如果私欲杂念妄动而强为,是不能有所成就的。
这一段是谈了两个问题,后边讲的是人怎样才能合道而行建立功业,小到个人的家庭、工作,中到做一项事业,大到国家的发展,领导者只有合道而决断才能兴盛,人之所以行动是因为心意动了,如果出于贪求“名誉、利益”等而私心萌动继而强行作为,就是心中有事,则一定是凌乱的开始。如果是发于纯正的心意而不参杂私欲就是合道的,儒家称为“循天理”,那么一定无往而不利。开始一段讲的是个人修为,对于追求获得极大自由、成为圣贤的人指出了一个至简的准则“损”,也就是清理“常识、知识”,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知识理论都只是不同维度的相对真理,都是受限的,比如,牛顿经典力学在研究四维以上时空时就失去作用,这时相对论就适用了,然而,在研究微观世界时相对论也不适用了,进而有了量子力学,人类共识中发现了绝对真理吗?没有,但是东西方的往圣先贤们在内证中认识到了,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要“损”才能突破“受限”的认知从而达于“无限”。佛学中也有“所知障”的说法,也是指头脑中的认知皆成障碍。这一段对于修道者而言只是讲了一个修为准则,虽然“损”的具体方法并没有讲,但却指明了方向,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