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4.《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柔弱如水

 榕言榕语 2023-03-05 发布于广东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万物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了。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这个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天下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却没有能实行的。所以圣人说:那为国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那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之王。这些正面肯定的话,听起来好像反话一样,不容易理解。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可以算是天底下最为柔弱的东西了,但水同时又能对付坚硬的石头,水滴石穿。

     说到胜利,你是怎么理解呢?很多人其实把这个理解错了,一听到,你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思路,就是打败了对方,你赢了,其实这不叫胜利,这叫两败俱伤,自古以来,两军交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损失八百位士兵那一方看上去是得胜,可实际上他们也损失了很大的战斗力。得不偿失。

      胜的本质是改变了对方,是让对方真正地心悦诚服,是让对方真正做出了有利于双方发展的改变。这才叫胜。就是你本想用一个观点去说服人,在和对方沟通的过程中,让对方体会到这个观点是他自己想出来,是他自己要去做的,你没有通过任何强制手段去改变对方,你只是给了他一点点启发而已。那这种赢,赢得不动声色,赢到了对方心里,赢在不知不觉当中,这才是胜呀!        

         所以老子说:以其无以易之。所以天下万物没有一样可以改变水的天性。为什么呢?因为水是从道中得到的天性。

       老子接着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处处示弱的人,可以长久,时时逞强的人,却很容易失败。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也不是特别高深的理论,但是真正做到的却又少之又少,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大家缺少一种反思的精神。很多人缺少自省,常常认准了一件事之后,就一直固执己见,深深的守住了自己的固定思维。所以,人最宝贵的品质,是要懂得跳出原先的框架,重新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思想。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圣人说这种话,受国之垢”,就是愿意接受天下最污垢的,就是地,就是种谷的农田。“社”就是地神,“稷”就是谷神,都是跟民生非常有关系的。“社稷主”的意思就是说,为了老百姓能够有饭吃,它愿意接受污水,接受泥泞,接受人类种各种种子,它什么都不计较,而且非常愉快。

     受国不祥”,愿意担当天下所有不吉祥的东西,无论来什么,都可以接受,都可以包容,是谓天下王,这种人才配做天下共主。      

     正言若反。老子语重心长讲这些,他说这些都是圣人讲的,他们是通过说反面的话来讲述一个正面的道理。这些绝对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反者道之动的正常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