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与荆州习俗3:惊蛰,新雷一声万木春

 郢都故事 2023-03-05 发布于北京
二十四节气与荆州习俗3:惊蛰,新雷一声万木春

文\图 张卫平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田园诗人陶渊明用生动传神的诗句,为我们生动描绘了惊蛰节气时新雷阵阵、细雨纷飞,苏醒的冬虫与拔节的草木,迎着暖阳跃动的情景。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与“雨水”交替于仲春二月古时,“惊蛰”亦称为“启蛰”。汉语字典里说,“蛰”字的含义是指昆虫蛰伏不动。

  为了说明惊蛰前后的气候变化,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花初始开;二候黄鹂鸣翠柳;三候鸷鸟化鸠。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惊蛰三侯的花信分别是:桃花、棠梨、蔷薇。可见,江汉平原是以桃花为惊蛰”花信象征的。于是,每到3月中下旬,石首桃花山镇、江陵县三湖农场、公安县毛家港镇等地都会举办桃花节或桃花会,无论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秀色可餐,还是“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难以忘怀,盛大、多彩的桃花节都会吸引游客到荆州追寻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意境。可以说,围绕桃花季办节办会,已成为荆州新的民俗。

  “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定都江陵的南宋梁元帝萧绎的诗句,让我们对当年“花朝节”无限遐想。比较有意思的是,今年3月6日惊蛰日是农历二月十五,正是神话传说中“百花仙子”的生日,也就是民间习俗中的“花朝节”。

  旧时,荆州民间有在花朝节赏花、种花、男娶女嫁等习俗。大家在这一天外出赏花,将红绸布条悬挂于花树上,名曰“赏红”。夜间,又把绘制镂刻成各种花卉伞形的六角灯挂在花树上,叫做“挂花神灯”。

  据《荆州地区志》记载,很多地方选用惊蛰日为婚期,有“寓开花结果”之意;也有的地方在这一天油漆家具,民间认为惊蛰日油漆的家具最鲜亮,称之为“百花漆”;还有妇女在惊蛰日剪纸花贴窗盼天晴,为女孩穿耳带环等民间习俗。

  《石首县志》记里亦说,百花生日之时,“乡民大多选此时油漆家具,谓'百花漆’;不少乡民选此时为婚期,以兆繁花结籽。”    

 新雷一声万木春!春雷,是惊蛰节气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与标志。3月6日惊蛰日一过,蛰伏一冬的小动物与昆虫就开始了启蛰。这,就是中国第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中所说的“正月启蛰”。

  历史上,惊蛰曾被称为“启蛰”。因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避讳才将“启”改成意思相近的“惊”字。

  荆州农谚说,“春打六九头,惊蛰地土开”“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千百年来,荆州人民非常重视“惊蛰”视其为春耕生产的开始。如同唐诗中所说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表现的是生物对季节变化反应的一种物候现象。”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研究员王玉民说:“到了惊蛰时节,春气萌动,春雷开始震响,惊醒了蛰伏于地下或洞里越冬的小动物。”于是,气温开始升高,冻土逐渐变暖,“蛰虫”“惊而出走”。

  汉代《礼记·月令》里说,“孟春之月,冬风解冻,蛰虫始振”。

  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惊蛰为“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与其他节气截然不同的,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以动物昆虫习性命名的节气。在惊蛰前后,行走在广袤无垠的江汉平原,所见所闻,既有“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的期许,更有“鹁鸠鸣怒“闻蛙初此时”的欣喜;既有“霹雳一声惊蛰起,龙孙高插碧云边”的雀跃,也有“翠禽啼处烟如锦,紫箨栽来雪尚鲜”的憧憬。

  其实,翻阅古人的节令诗词,你会发现,几乎所有二十四节气诗词描写的都是雨露霜雪、花草树木,唯有写“惊蛰”的,大都是禽鸟昆虫,更离不开“百虫之首”的“龙”。

    于是,在“惊蛰”的节气里就有了很多与龙相关的习俗。民间传说,龙是一种冬天需要蛰伏的灵物,在惊蛰这一天被醒。龙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一抬头,天上就会春雷滚滚、地下就会春雨绵绵,万物也随之复苏。正如吴存在《水龙咏·寿族父瑞堂是日惊蛰》一词中描写的那样,“今日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从民间习俗来看,围绕“惊蛰日”的,还离不开一个“虫”。正所谓,“春雷一声惊百虫。”古时,“惊蛰”唤醒了“蛰虫”,家家户户中都要防治害虫,有的地方在惊蛰日吃“炒虫”,寓意消灭害虫、人畜安康;有的地方,用艾草驱赶害虫,打扫室内外的卫生。据古传医方《千金月令》记载:“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有些地方,还用剪纸做出贴符,来驱除虫蚁。其实,这也是与古传医方里在门槛上撒石灰杀虫一样,象征着给害虫一个警告。在湖区,泽蛙多在惊蛰时期“出蛰”,荆州许多地方有着惊蛰打虾蟆的习俗。据荆州地区史志资料记载,清朝时江汉平原有着“惊蛰节晚,儿童辈敲锣鼓、木梆歌唱”的“赶虾蟆”习俗。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惊蛰日既然与龙相关,自然也有着与“龙抬头日”相近的习俗。“惊蛰”与“龙抬头”之意,非常地接近。

  《易·系辞》里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说的是,龙和蛇冬日蛰居,既是为保全自己生命也是应天之时。

  在这个与龙相关的节气和万物“惊醒”的时节里,我们可以到荆州博物馆去寻找一件“龙”文物,“拜会”这些几千年前的生灵之首;

  也可以呼朋引伴,到郊野、到城边,亲自体验惊蛰日自然物候的变迁,做一次奇妙的节气之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