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草堂草青青

 洮阳浪子鸿都客 2023-03-05 发布于甘肃

       成都有条浣花溪。
  明代文学家钟惺著有散文《浣花溪记》,讲说了唐代浣花溪边一个农家的女儿的故事。她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在溪畔洗衣,遇到一个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跌进沟渠里,这个游方僧人脱下沾满了污泥的袈裟,请求替他洗净。姑娘欣然应允。当她在溪中洗涤僧袍的时候,随手漂浮起朵朵莲花。霎时遍溪莲花泛于水面。浣花溪因此得名。

      如今这里被辟为“浣花溪公园”。

       公园里还有一个“沧浪湖”。

      沧浪湖对岸是白鹭洲,杜甫曾有“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说的就是这里的白鹭。如今有很多水鸟在黄昏的湖面上乱飞,但它们可一点都不白,我怀疑是苍鹭。


        这条溪和这个湖风景虽然不错,但也并没有什么格外出色的地方。

        但浣花溪却有悠远的文化,这里的茅庐、小溪、竹林,楼阁、小桥、卵石,都是一首首优美的诗句,是杜甫、薛涛赋予了它们灵魂。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曾在诗中写'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


        广德二年(760)春,西川节度使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在成都的四五年期间,杜甫诗歌创作很丰富,留下了诗作247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这些诗约占他全部诗篇的六分之一。

         如今,他的诗歌被书法家书写,镌刻在墙上,供游人们观赏。




        女诗人薛涛也曾住在成都浣花溪。她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用浣花溪水制成深红色的精美小彩笺,用来与人写诗酬唱,人称'薛涛笺'或'浣花笺'。由于浣花溪水清滑,所造纸笺光洁可爱,为它处所不及。
  对于薛涛的'浣花笺',当时就有很多题咏,韦庄有诗曰:'浣花溪上如花客,绿暗红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手把金刀劈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不使红霞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李商隐也有诗赞曰:'浣花溪纸桃花色,好好题诗挂玉钩'。


        于是,浣花溪开始享有了无上的荣光,今天也成了游客们留连、市民们游乐的好地方。

       杜甫草堂就在浣花溪畔。

       大门匾额的“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是郭沫若手书。


      大门进去,迎面就是一座水榭。

        池塘里,一池碧水,半塘残荷,给人沧桑之感。

        游人饲喂而搅动池水的金鱼又散发着生气。

        初冬的鲜花。

       石桥曲折。

       竹径雅幽。






        碧水映带

         竹树环绕。

         小桥流水,风景很是秀丽雅致。

       这是草堂内第一座主要建筑大廨。廨,是一种敞厅式建筑,就是古代官人办公的场所。据说嘉庆十六年,在重修草堂时,为了纪念杜甫曾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的经历,同时其位卑不敢忘忧国,忧民之心至死不渝的精神,感动了一辈又一辈的后世人,于是清朝监督官决定增修一座大廨,来纪念杜甫的从政经历,从此草堂内就多了一座大廨。

        大廨内的杜甫胸像。

       杜甫像旁边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朱老总1957年参观草堂时写的。

       大廨内的简单陈设。

         诗史堂里杜甫忧国忧民的雕像。

       杜甫怀揣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美好理想和愿望,渴望一展雄才,但却屡屡受挫,穷困潦倒的半生经历,全都在雕像上得到了体现。眼神中的无奈和悲愤栩栩如生,展露无遗。

       诗史堂旁边环绕着长廊。

          建筑古朴典雅。

         工部祠前是“柴门”。

        工部祠是祭祀杜甫的地方。


       黄庭坚像。

        陆游像。
  这两位诗风学杜甫,胸怀也像杜甫,而且也都曾流寓成都,所以后人把他们也放进工部祠享受祭祀。


        历代诗人凭吊之作。

        草堂图。

       因原草堂已经不存,以“少陵草堂”碑代之,表示原草堂的位置就在这里。

        今日新草堂。



        花径。
  应该取杜诗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诗意。

        里面还有一座“浣花祠”。

        祠中不知祭祀何女?由于时间关系,未及详考。京剧有一剧目《子林造反》,所说内容似乎与此有关。说的是西川节度使冀国公崔宁娶了宦官鱼朝恩的侄女,这个女人妒嫉心特别重。崔宁买了一个侍妾任蓉卿,鱼氏嫉妒把任贬为婢女,苦加凌虐。后来崔宁和鱼氏到浣花溪游玩,宣抚使杨子林趁机造反,崔宁和鱼氏都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办。任蓉卿挺身而出,劝鱼氏拿出自己的首饰和衣物慰问军队,并亲自到敌人那里述说厉害,在任蓉卿父亲任元的帮助下,平息了乱事。事后鱼氏又开始妒嫉,众将领为蓉卿打抱不平,一齐推举蓉卿为冀国夫人。
  据传,杜甫离成都后,崔宁将杜甫旧居的一部分辟为别墅让冀国夫人(又称浣花夫人)居住,后冀国夫人舍宅为寺。冀国夫人死后,寺中立专祠并绘像纪念她。

        红墙青瓦,绿竹盖顶,是很多人拍照的绝佳背景。


       杜甫诗廊。


        春夜喜雨图。


         到了这里,当然要和老前辈握握手。

       这应该就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里提到睡觉不老实的小傢伙了。

        漂亮的花窗。

       犹如取景框一样,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美学中“借景”的思想。


       春水亭,应该是取自杜诗“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诗意。

        小桥幽径,竹木掩映。




        佛楼。


       杜甫的家庭生活照。
  在成都的四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很贫苦。他的诗里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有一个晚上的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他对和他相同命运穷苦知识分子的同情。但作为工部员外郎,有工资拿,当然也有安定平和的日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

        杜夫人慈爱地看着一双儿女。

         两个孩子在用心地下棋。


       唐代遗址陈列馆。

       这是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的唐代生活遗址和唐代文物。这些东西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而且为这块圣地增添了新的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