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标签 做不被定义的闽南女性

 说咱闽南话App 2023-03-05 发布于福建

你在生活中或许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查姥简仔着有查某简仔款(女孩子要有女孩子样)」

     「查姥简仔着卡笑市面咧,迹解得侬疼(女孩子要经常脸带微笑,才会惹人疼爱)」

     「查姥简仔着应该……」


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话,或多或少都透露着歧视。

随着社会发展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语言性别歧视也成了性别议题中一个颇受关注的主题。语言除了帮助人们达到良好的交流目的外,也如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价值观等。而语言的性别歧视,普遍指的是在语言上对女性的歧视。

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种文化的语言文字里,似乎都潜藏着对女性的偏见。比如英语中有一些表示职业的词,其构词法往往具有标记性,平时指演员用actor,但是说女演员时就是actress。而从汉字的造字角度来看,进入父系社会后,很多“女”字旁的字都含有贬义,比如奸、嫖、娼、奴、妖等字。一些跟女性有关的词语或俗谚也隐含着歧视意味,比如“长舌妇”“婆婆妈妈” “红颜祸水”“两个婆娘一面锣,三个婆娘一台戏”等。

南语中同样存在着语言性别歧视。古早的闽南人很重视传统,闽南语这门兼具美感与地气的语言,也夹带着对女性的一些歧视。

说到妇女的言语行为,闽南语中我们可能会马上联想到诸如“虎姑婆”“虎母”“虎豹母”“赤查姥”,这几个词都是用来形容凶狠的女人。“虎姑婆[hɔ³ kɔ¹ pɔ²]”是闽南地区童谣、童话里的反面人物。一头凶猛的母老虎假扮成老太婆,到处害人。她嘴甜心毒,特别爱诱骗和吞噬儿童。“虎母[ᵐbu³]”“虎豹[pa⁵]母”则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母老虎”。“赤查姥”意思等同于“虎母”“虎豹母”,“赤[ʦʰiaʔ⁷]”指凶悍、蛮不讲理,常用于形容女性。

这些词语似乎都被用在指责脾气大的女人,认为她们不可理喻,恰恰也暴露了过去男性对干练女性的畏惧与防卫。这无疑是社会刻板印象女性形象的一种约束,淑女与泼妇的形象对立正是这种性别规训的映射。女性被期待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如果她不能兑现这种预先被给予的期待,想要更放肆地表达自己,想要呈现自己更多样的情感和欲望,往往就会被视为一个歇斯底里、毫无理性的赤查姥”

虎姑婆 ©王家珠 Eva Wang

闽南语中还有一些常用于或只用于女性的形容词,多数为贬义词。比如“姣[hiau²]”,它被用来形容女子举止轻佻、风骚,相同含义的词语有“花缬[hue¹ hiat⁷]”,形容色彩鲜艳,也用来比喻女性妖冶轻佻,“花灵[liəŋ²]花体[tʰue³]”则指女性花言巧语或做作的行为。

沤货[au⁵ hə⁵]”指品质坏的人,同样多指女性。“尾页精[ᵐbə³ iaʔ⁸ ʦĩ¹]”则形容一天到晚都喜欢在外面逛荡闲游的女人,含贬义。

讥笑女性傻气,言行举止有悖常理,在闽南语中叫做“三八[sam¹ pat⁷]”。有时候这个形容词也可以使用在男人身上,不过此时的含义不太一样,通常是指一个男人犯了一点过错时,对他有轻微责备的意思。无论如何,闽南语里的“三八”是一个负面的形容词,因此在使用前要仔细斟酌。

闽南方言中不乏关于女性的俗语,涉及女性言语行为、婚姻嫁娶、容颜举止等方方面面,其中一些俗语或幽隐或直白,展现了过去传统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规训。

譬如“花红惹[lia³]黄蜂(红花艳艳,引来了黄蜂,形容美女的吸引力很强)”“查姥不认丑,丈夫不认戆[ᵑgɔŋ⁶](没有自认难看的女人,也没有承认自己是傻瓜的男人)”等话语,貌似中性实则暗含偏见。男女的存在价值被系于不同的评判标准之上,似乎女性值得一提的唯有相貌,除此以外,无一是处。

女性言行举止方面的俗语也有不少,比如“好否菜蜀步烧,好否查某蜀步笑(菜无论好坏都要热,女子不论好坏都要笑)”,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固有认知:女性应该要友善亲切,见人要笑口常开,也是强加在女性身上的一种标签

重食查姥缀[tə⁵]侬走(女人贪吃,很容易被引诱而跟着人走)”,这句俗语喻指贪图享受或利益的人,易受诱骗跟着人走或掉进陷阱。它的用字反映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认为女性更易受骗。为什么是贪吃的女人,而不是贪吃的男人呢?

这些俗语多多少少带有贬低女性的文化语义,似乎有姣好的容貌和含蓄的举止,才是女性该有的样子

婚姻嫁娶方面的闽南俗语大多充斥着封建意识残余,比如“饲[ʦʰi⁶]后生养老垂,饲查姥囝别人个”。传统观念中,认为父母的赡养不能靠女儿,而是要靠儿子,生男孩将来才可以养老,女孩出嫁以后就是別人家的。

在旧社会,好像女性的人生就是那么苦,像俗语“查姥囝仔,油麻菜籽命”中所描述的一样。这句话用“油麻菜籽”的超强繁殖能力,寓意女子出嫁,可以为夫家开枝散叶,快速而大量繁衍后代。随风而飘的油麻菜籽,落在肥沃的土地上就长得很好,落在贫瘠的土地就长得很差。而“查姥囝仔”就像油麻菜籽一样,地位高低、生活好坏身不由己,全掌握在人家(丈夫)的手里。

又如“查姥未嫁是金,嫁了是银,生了是涂[tʰɔ²](女人未嫁时像金子,出嫁之后像银子,生孩子之后就像土了)”,旧时,根据婚前和婚育各阶段对女人的不同评价是带有偏见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会有所转变。闽南语中也有油柑好尾味,查姥囝着罔[ᵐbɔŋ³]”这样劝诫人们不要遗弃女孩的俗语。正如小小的油柑入口时会觉得苦涩,之后越嚼越有味一样,女孩子也要“姑且”养育成人。事实上,它同样反映了传统上闽南人重男轻女的思想。

闽南语在封建社会中形成、发展,因此俗谚中确实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性别偏见和父权制意识形态。如今距离中国摆脱封建社会还不到百年,要完全剔除这些糟粕仍是任重道远,语言性别歧视的消除也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过去传统社会贴在闽南女性身上的标签依然存在,但作为闽南方言的使用者,我们或许可以从自身做起,慢慢地撕掉那些标签,干自己想干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何形容女性的语句其实都有可能是在定义女性该有的样子。没有人可以规定,你一定要是什么样子的,不管是男是女。我们要尊重女性,也包括尊重任何群体,大可简单一点:好好说话。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1]张荣荣. 闽南方言词汇中的女性文化透析[J]. 汉字文化, 2011(2):80-83.

[2]江宝钗(Bao-Chai Chiang). 台湾闽南语谣谚中反映的性别意识[J]. 台湾文学学报, 2016(28):1-32.

[3]佚名. 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M].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4.

点亮“在看”  留言评论分享

你听过的那些带有歧视意味的

闽南语词汇或俗语

我们将根据点赞数及内容选出若干则留言

赠送 说闽原创周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