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习俗知多少

 宝妞 2023-03-06 发布于河南
图片

“一鼓轻雷惊蛰后,

细筛微雨落梅天。”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蛰伏的虫子听到雷声,苏醒过来。

惊蛰原叫“启蛰”,因避汉景帝刘启讳而改名。但比起原名,“惊”字更带着万物生长的朝气。像睡了一个长久的觉,突然间被一声春雷叫醒,而与其说是“惊吓”,不如说是“惊喜”。

“春雷响,万物长”,身边点滴春的气息,你感觉到了吗?

图片

惊蛰三候

图片

图片一候桃始华 | 第一个五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满园桃花朵朵娇艳,馥郁清香。

图片二候仓庚(黄鹂)鸣 | 第二个五日,春风和煦,黄鹂早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开始鸣叫。

图片三候鹰化为鸠 | 第三个五日,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惊蛰花信


节气

图片

一候桃花

二候杏花

三候蔷薇

惊蛰花信的三花一开,到处都是春天噼噼啪啪的声响了。

惊蛰气候

图片

图片气象资料显示,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冬日景象外,惊蛰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经升到零摄氏度以上。

图片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农业和气象专家进一步表示,惊蛰时节正值“九九”艳阳天,各地农民抢抓农时春耕备耕。

图片当然,由于快节奏的回暖,昼夜温差拉大,仿佛一天之中包含了两个季节,并且由于阳光先行,雨露滞后,在很多地方人们备感天干物燥。

惊蛰习俗

# 惊蛰吃梨

图片

图片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在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并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

图片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图片另外,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 祭白虎

图片

在我国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所以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以脱离是非缠绕。

# 蒙鼓皮

图片

古人认为,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表达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 打小人

图片

惊蛰之日,平地惊雷,百虫出蛰,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以香味驱赶蛇虫鼠蚁,后来“打小人”逐渐成为惊蛰这一天人们驱赶霉运的习俗。

# 吃懒龙

图片

按照老北京习俗,在惊蛰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吃“懒龙”。据说吃了“懒龙”,可以去除“春懒”,人也就会变得勤快起来了。

“懒龙”,是用发面蒸的一条长形卷体,做法是把发面擀薄制成长片,放上和好的肉馅,然后卷成长条形,盘于笼屉中,蒸熟后切开。

惊蛰养生

图片

# 穿衣应以捂为主: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较大,尤其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大家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

# 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

# 心平气和,慎动肝火

惊蛰时节,人的肝气旺盛,往往易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血压升高等表现。

因此,要注意避免过量饮酒、熬夜;随时保持心平气和,不要大悲大喜,戒躁戒怒,否则肝气升腾太快,易患眩晕、中风之病。同时可以每天饮用冲泡的玫瑰花水,以起到疏肝解郁、养颜美容的作用。

惊蛰诗词

图片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

唐·刘长卿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惊蛰》

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蛰虫惊醒 万物复苏

我们也要打起精神

春光就在前方

让我们一起

聆听万物复苏 守望春暖花

转载—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惊蛰·古称启蛰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时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