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讯读片】乳腺具有显著异质性的浸润性癌

 xiaorui 2023-03-06 发布于江苏

乳腺具有显著异质性的浸润性癌  第27次乳腺通讯读片会(A-05)


乳腺癌由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微环境的差异,导致存在不同表型和生物学行为差异,正确认识肿瘤异质性对临床病理诊断、治疗方案的制订及预后预判具有重要意义。乳腺浸润性癌-嗜酸细胞模式(Oncocytic pattern)临床罕见,由50%以上的嗜酸细胞构成;乳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SC)也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惰性生物学行为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在浸润性乳腺癌中比例<1%。两种类型肿瘤同时存在,需在日常病理诊断过程中特别注意这类肿瘤的发生模式。本期我们邀请来自西病理科徐梦微医师为分享一例“乳腺具有显著异质性的浸润性癌”,此病例来自第27次全国乳腺病理通讯读片会(A-05),并有幸请到了河南省肿瘤医院临床病理中心夏庆欣教授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冯振博教授对本病例进行精彩点评!




作者简介



图片
图片
图片



徐梦微

医学硕士 ()附属西病理科 主治医师

()病理学教研室 讲师

发表中英文期刊文章共8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家点评1

图片
图片
图片



夏庆欣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临床病理中心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临床病理中心 病理科 主任 

国家卫健委能建与继教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病理组专家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病理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对于高异质性的浸润性癌,尤其出现特殊形态时,更需要与临床医生沟通,了解临床治疗是以分子分型为依据还是以组织学类型为辅助治疗的依据。对于非常规病例,要求我们做出病理诊断前,一定要与临床联系、充分沟通,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分子分型、不同年龄段及相关既往史在临床治疗决策中的权重,必要时,辅以MDT及MTB讨论。

专家点评2

图片
图片
图片



冯振博 

教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广西医科大学 病理学教研室/第一附属医院 病理科 

广西医学会 病理学分会原主任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 病理医师分会 主任委员 

广西抗癌协会 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广西临床病理质控中心 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 病理学分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 病理学分会 委员 

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病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病理分会 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病理学分会 常委 

中国实验医学病理学分会 常委 

PQCC 免疫组化质控组 委员 

[中华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 编委

      同意浸润性癌伴有广泛异质性的嗜酸性变及内分泌癌分化。但需要考虑1.恶性颗粒细胞瘤及腺样囊性癌。但形态及免疫表型不符合。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