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儿所遗传室陈晓丽研究员团队关于16p11.2微缺失的研究成果在Brain发表

 绵绵细雨下不停 2023-03-07 发布于陕西

图片

202335日,国际高影响杂志《Brain》在线发表了我所遗传室陈晓丽研究员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Haplotype-specific MAPK3expression in 16p11.2 deletion contributes to variable neurodevelopment”。该研究利用携带者队列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系(iPSCs)探索了16p11.2微缺失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型异质性的致病机理。

图片

该研究建立了中国16p11.2微缺失携带者儿童队列,分析了患儿的受累神经发育表型类型;利用16p11.2区域全测序数据分析了携带者的剩余16p11.2区域序列,未发现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编码突变,但发现包含58SNP绝对连锁,形成132kb的不同单体型,分别为野生(H2,由58个野生SNP构成)和突变单体型(H1,由58个野生SNP构成);为了解不同剩余单体型和神经发育表型的可能关系,研究者选择了两个核心家系(家系中包含性别相同、剩余单体型和神经发育表型不同的2个携带者)建立了iPSCs系和神经细胞模型,发现16p11.2微缺失在神经元的发育早期引起基因组转录表达,在成熟神经元引起胞体增大、电生理活性增强;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MAPK3基因是16p11.2微缺失相关神经发育障碍的重要贡献基因,且剩余单体型对MAPK3基因进行顺式表达调控(H1降低MAPK3表达,H2增加MAPK3表达),导致16p11.2微缺失神经细胞出现不同发育表型;之后采用工具细胞体外荧光报告实验证实剩余单体型通过10个增强子SNP调控MAPK3表达;最后研究者利用3个不同种族的16p11.2微缺失携带者队列(SFARI-ASDCIP-NDDPUMCH-CS)验证剩余单体型和儿童NDD发生相关(H1增加儿童NDD风险,H2降低儿童NDD风险)。综上,该研究推动了16p11.2微缺失的神经发育表型异质性的机制研究,为今后研究16p11.2微缺失的肥胖、高脂血症、贫血的表型异质性提供思路,也为研究其他表型外显差异的基因组病(1q21.1 deletion15q11.2 BP1-BP2 deletion16p11.2 BP1-BP3 deletion22q11.2 deletion)提供思路。
本项目执行过程中,获得多个同仁和专家指导帮助。首个儿童NDD相关16p11.2微缺失罕见病队列得到以下同仁的大力支持:广西妇幼保健院沈亦平教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王剑教授,广州东莞妇幼保健院袁海明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彭镜教授;感谢协和医院吴南教授提供脊柱侧弯的16p11.2微缺失队列的基因型数据;感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孙筱放教授、国典医药应明耀教授在多潜能干细胞培养的技术指导;感谢中南大学刘春宇教授、陈超教授、美国Broad Institute的黄海亮教授对孤独症GWAS数据库、文章设计的建议;更感谢麻省总医院James F Gusellla教授在文章设计、撰写/修改的大力指导,感谢美国西蒙孤独症研究创新基金会提供了西方16p11.2微缺失孤独症患者的表型和基因型数据;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1671310),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7162029),首都儿科研究所创新基金(CXYJ-2021-06)资助。

图片

作者信息
首都儿科研究所陈晓丽研究员团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刘芳、梁晨、李政昌和北京协和医院骨科赵森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首都儿科研究所陈晓丽研究员为唯一通讯作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