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宦官简史(上)

 遇事明言 2023-03-07 发布于甘肃

        “欲练神功,引刀自宫。自宫以后,真气自生。气生之法,思色是苦。厌苦舍离,以达性静。性静以后,手若拈花。气成之后,人若新生,妙及无比“。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我,对于阉割的知识都来源于著名武林秘籍《葵花宝典》吧。

        而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阉割记录可以追寻到甲骨文里。甲骨文有一段文字“庚辰卜,王,朕(剢)羌不其(死)”。大概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朝的武丁大败羌人(西方异族),将俘虏阉割以祭祀神灵,这是关于被阉男人的最早记录,这里要强调的是“宫刑是一种比受死更屈辱的侮辱人格的刑罚”,那时的军队真叫“人义”之师,打一次就让你怕够。

        到了周朝,开始有了使用阉人的记载。《周礼》内有“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当时的阉人被用来作“寺人”“内竖”和“阍人”等职,就是在宫中干些侍从、报信和看门的事,他们人数不多且地位低下,是家臣的一种,而且这些人主要还是一些因罪获宫刑之人。此时,这一职业还属于被迫进入的一种状态。但随着王权所辖事务越来越多,王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博弈开始激烈后,宦官这个岗位需要的人就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换句话说,就是越集权,宦官越不得了了,需要的也越多,期待值也越高。

        最早的名宦官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齐国的竖刁,本是贵族公子从小进宫陪侍,因到了青春期必须离宫,为了继续留宫,自行阉割,以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后见齐恒公“妒而好内”,就是喜好近亲性关系,就千方百计以售其奸,深得其宠。管仲曾经劝告齐桓公,这种不爱自己身体的人亦不会爱自己的君主,但最终齐桓公没有听从。后来,桓公病危时,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把齐桓公活活饿死,拥立公子无亏,成为了宦官干政的最早记录者。

        而绝大多数人熟悉的最早最有权势的宦官莫过于秦二世时期的赵高(注意这里不能称为太监,太监是明代宦官才会开始有的职位),赵高指鹿为马,胡亥几乎成为了他的傀儡。一代权宦直接送走了秦始皇曾经幻想过的万世江山。

        然而真正宦官大规模祸害天下,为乱朝政,始于取代了秦王朝江山的汉王朝。吕后在刘邦死后,为了对付开国功勋,使用张卿制衡朝廷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宦官作为一股势力,在朝廷的各项势力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3000年文明史里极其重要的存在。他可以权倾朝野,然而瞬间被皇权所灭。也可以逼得皇权和相权联手,给后世留下皇帝管不了自己家奴的笑话。更有甚者,可以跟皇权相助,诛灭外戚的嚣张跋扈。

        西汉时期,虽然在汉宣帝时代,宦官逐步掌握部分权利,但是由于极其强大的外戚实力,宦官基本无法控制朝政。然而从东汉汉和帝时代起,宦官别逐步占据帝国舞台中极其重要的位置。10岁即位的汉和帝为了对抗养母窦太后为首的外戚势力,不得已跟宦官联手,除掉窦宪为首的窦氏家族。在这过程中,以郑众为首的宦官直接参与了策划和实施。在其后的治国过程中郑众总是推辞的多,接受的少,这种谦逊仁爱之心,很得汉和帝刘肇的赞赏。因此,和帝以后便经常同他讨论国家大事,国家一些大政方针的决策便较多地掺杂着宦官的力量,所以史书上说“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并不是每个宦官都如郑众一般谦逊仁爱。自汉和帝开始,东汉大部分皇帝即位时非常年幼,外戚势力成为朝堂主流势力,太后垂帘听政,其家族掌握军权,相权。年幼的皇帝或者被扶持的皇帝,为了夺回军权,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朝夕相伴的宦官。所以会出现汉顺帝时期,宦官因为铲除外戚阎皇后有功而身居高位,后来他们于外戚梁氏进行联合,开启了长达20年的梁氏专政,自此皇帝本人在政治斗争中被清扫出局,其后的东汉权力斗争便成为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之争。而到了桓灵二帝时期,宦官集团和文人集团直接形成清流主流之争,造成两次党锢之祸,给将倾的帝国大厦拔掉了最后一根支撑柱。其后黄巾民变,加上十常侍与何进的冲突,袁绍一怒之下,铲除了东汉最后一股宦官势力,同时也为东汉王朝送上了全剧剧终的情节。

        宦官是皇权的衍生物,宦官参政在于权力的制衡。东汉恰好就是宦官集团、士大夫集团与外戚集团构成的三权鼎立的局面。理想总是美好的,不过现实出了很大的偏差。如果说宦官的权力过度膨胀只能带来一时的政治失衡,那么宦官养子现象的出现则使得政治失衡的后果被无限放大,以至于致命。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曹操就是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世家,其祖父曹腾身居高位。当宦官养子,就意味着宦官集团内部也能够进行权力的传递,因为宦官本身的特殊性已经能保证宦官集团这颗树苗深深地扎根于皇宫,这一权力的中心。而权力的传递则保证宦官集团能够吸引无数人的加入,所以宦官就如同牛皮鲜一样,附着在皇帝的身上,并且越来越多。

        虽然宦官集团的形成是为了权力的制衡与保证王权,东汉的天下却不是“王天下”而是王与豪强(或者说外戚)“分天下”。无论是外戚集团或者是宦官集团本质上都是皇权的一部分,与西汉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上公不同,东汉系统只设立太傅。这种设置使得皇权与相权之争中,皇权能够占据绝对的上风。相权的缺失或者说文官集团的失利则逼迫皇帝本人必须作为三角的一端与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作斗争。但是不要忘记,虽然说宦官集团是根植于皇权,但外戚集团也是根植于皇权,那么宦官集团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因为倒向外戚集团抛弃皇帝本人而被引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