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这八个皮肤变化是血糖超标的表现

 长庆wcqjs 2023-03-08 发布于浙江

这里是药学工作者之家,是市民安全用药的向导。

本文转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遇到皮肤瘙痒、起疹子、长泡等情况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不要紧,过段时间就好了。”
       然而真相是:皮肤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
       出现瘙痒、皮疹等信号
       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血糖失控了。

图片


你了解糖尿病吗


  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主要包括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而在我国患病人群中基本以Ⅱ型糖尿病为主,占整体患者的90%-95%以上。

Ⅰ型糖尿病大多是自身免疫系统问题导致胰岛细胞被破坏,从而无法分泌胰岛素。

Ⅱ型糖尿病则是因为肥胖等原因导致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造成的。

●并发症致失明、截肢、肾衰、心脑血管疾病等。

图片


● Ⅱ型糖尿病目前几乎无法治愈,但可以长期控制病情。


● 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引起严重并发症致失明、截肢、肾衰等。


● 糖尿病前期及早干预,30-60%的人可以免患Ⅱ型糖尿病。


●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但多数早期的糖尿病症状不明显。


图片


血糖高,皮肤会出各种状况


       健康人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毫摩尔/升以下。一旦血糖超标,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随之增高,会刺激皮肤出现种种问题。

1

瘙痒


         高血糖会导致炎症因子在血管内流动,破坏皮肤周围的神经,导致皮肤搔痒难忍。

       通常会出现在手、脚这两个部位,痛苦不堪,有时候会像是蚂蚁在爬,或者刀在割,这种感觉很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睡眠和心情。

       典型的表现就是:瘙痒具有游走性和阵发性的特点,但并没有任何的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且夜间瘙痒更加明显。

图片


       出现瘙痒后不建议用手去抓,很容易抓破,而且也起不到理想的效果,还是要到医院求助医生,选择药物解决。


2

皮肤褶皱处变黑


       皮肤皱褶处出现天鹅绒般的色素沉着,最常见部位是颈部、腋窝、腹股沟处。


       这种变化往往是糖尿病前期的征兆,且可能是糖尿病的第一个预警信号。


图片

3


皮赘


       在高血糖和胰岛素刺激下,角质细胞过度增生,会形成皮赘。
       皮赘常出现在颈部、腋窝、眼睑等部位,皮赘上长出细细的“蒂”,上面挂着个“肉球”,大部分无不适,若觉得影响美观可激光去除。

4


小腿前长斑

       糖尿病导致的皮肤出现斑点,是一种和皮肤色素有关的皮肤症状。


       糖尿病会引起小血管的变化,导致血管严重狭窄导致血液供应变差,久而久之出现局部皮肤的塌陷,坏死,就像是老人斑。
       小斑点通常会出现在腿部,尤其是胫骨一带的区域

图片


       糖尿病性皮肤病会导致胫骨一带的皮肤出现圆形和带红褐色的斑点,虽然这些斑点不会引起瘙痒、刺痛或灼热感,但时间久了会变得像老人斑。

5


出现水泡

      血糖失控,手脚、双腿等部位可能会出现烫伤样的水泡。水泡外壁薄,含有浆液,周围无红晕,2~6周内可自愈,消退后在皮上留有色素沉着。

6


皮肤干燥甚至皲裂

     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升高,皮肤组织液呈现高渗状态,细胞出现脱水,引起皮肤微循环障碍,并导致皮肤的干燥。

      同时,长期的高血糖会引起支配汗腺的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导致出汗异常,也就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燥或是皲裂。


     研究发现,大约30%的患者在糖尿病患病过程中会出现皮肤干燥,典型的表现会出现脱皮,粗糙,甚至出现裂纹,冬季会更明显。

      特别是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格外小心,老年人皮肤松弛,汗腺、皮脂腺退化,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甚至皲裂。

图片



7


环状丘疹

       好发于足背、手及关节处,表现为平滑丘疹和斑块,通常无不适感。

图片

8


皮肤红肿甚至刺痛

     糖尿病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同时让身体免疫力下降,因此皮肤会更容易受到外界感染,特别是一些真菌。

       地球上的真菌界是由数百万种真菌组成,有大约300种真菌会引起人类感染,而酵母菌就是其中一种会引起皮肤感染的真菌,酵母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真菌性皮肤感染。


      一旦皮肤受到酵母菌的感染,就会出现红色皮疹鳞片或发痒的斑块,甚至还会引起刺痛感或灼热感。


图片

       遇到上述情况,不要单纯地认为只是皮肤问题,最好查查血糖,很可能血糖已超标但不自知;如果已经患上糖尿病,可以找医生讨论治疗方案控制病情。


血糖高了,是有机会逆转的


      我国糖尿病患者有1.41亿人。相当于我们身边,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人。
      糖尿病有100多种并发症,放任不管时,器官、组织如同泡在高浓度的糖水里。

       有人拿到体检报告时,可能会庆幸:血糖虽然超出正常值,但没有诊断为糖尿病,说明我很健康。此时,这部分人已经处在糖尿病前期(糖前期),距糖尿病仅一步之遥。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我国有近2亿糖尿病前期患者。

       血糖高了,是有机会逆转的。最佳逆转时机是「糖前期」或「刚诊断糖尿病时」。


  • 在糖前期进行生活干预,一半人可以绕开糖尿病;另一半人群即使患上糖尿病,也可以减少30%左右的心血管事件。


  • 刚确诊糖尿病时,高血糖毒性作用的时间不长,及时去除毒性后,现有的胰岛细胞功能完全可能恢复正常。


  • 病程5年之内且符合超重、C肽水平高、无抗体3个条件的糖友,也有极大的逆转机会,逆转率达70%左右。



良好生活方式是降糖良药

      整体来说,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是重要的逆转手段,同时也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图片


1


早餐不晚于8:30


       医学研究显示,在8点半前吃早餐,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均较低。早餐要有肉、蛋、奶、豆、坚果、蔬菜、水果中的2种以上,不宜只吃主食。

2


调整饮食搭配


       杂一点儿
       减少白米白面主食,用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替代一半;
     适量蛋白质,大量蔬菜,混合饮食控血糖。
       粗一点儿
       主食粗点好,千万不要细;
       选择全麦,不选白面,选择糙米,不选精米。
       瘦一点儿
       肉不能少,但要选瘦弃肥 ,吃鸡鸭鹅,不吃皮;
       鱼肉脂肪含量低,就很好。
       懒一点儿
       蔬菜能不切细就不切细,豆子能整粒吃就不煮烂;
       水果能吃整个就不榨汁,土豆整个比土豆泥好。

       淡一点儿
       油盐都要少一点;
       可以适当加点醋。

3


调整吃饭顺序


      “纤维类→蛋白/脂肪类→碳水类”的进餐顺序,对餐后血糖更友好。

4


细嚼慢咽


      吃得越慢,越容易有饱腹感,升糖越慢。一顿饭最好不少于20分钟。

5


多粗少精


     食物越精细、越软烂,升糖越快;而那些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食物,更有利于稳定血糖。

6


烹饪方式简单点


     烹饪方式越简单,升糖越慢,比如即食燕麦GI为83,传统需要自己煮的燕麦片GI只有59。

7


早点吃晚餐


       美国《营养素》杂志刊登的研究显示,早点吃晚餐,推荐18:00左右,可以改善24小时血糖水平。

8


调整饮食结构


       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的膳食结构包括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半素和纯素饮食等。

9


将运动变成习惯

       运动不仅能降血糖,还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推荐有氧和抗阻运动联合进行。

10


药物治疗


       对于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者,阿卡波糖能延缓胃排空、减少葡萄糖对于胰岛素的过度刺激,同时增加饱腹感,缓解餐后的饥饿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