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男 35岁 主诉:二眼戴镜10余年,于3年前,二眼眼底先后出血,经治,出血吸收,但视力不如过去,此次于2个月前左眼又出血,治疗无效。 检查:视力,戴镜右眼-11.Ods=0.2,左眼-10.5DS=眼前指数。裸眼近视力,右眼0.6,左眼0.二眼玻璃体高度混浊,眼底呈高度近视象,黄斑部大片蒌缩斑,中心窝光反射消失,左眼伴出血,呈暗红色。 体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胃呆纳少,时而胃脘,疼痛,多痰,舌苔薄腻,脉细弱。 诊断:两眼 高度近视 玻璃体混浊 黄斑萎缩变性 左眼 黄斑出血。 辨证:肝脾二虚、痰湿阻滞。 治则:补益肝脾、燥湿化痰、和中化淤 处方:党参10g 炒白术10g 茯苓10g 甘草3g 制半夏10g 陈皮3g 藿香梗10g 砂仁2g(后下) 当归10g 生蒲黄15g (包) 花蕊石15g 参三七粉2g(吞) 治疗经过:服上方7帖,胃痛、胃呆等症状减轻,眼底病变无明显改变,嘱继续服七剂,胃痛止胃纳转佳,眼底出血色泽较淡。改方:归子六君汤(方17)加青皮6g 茜草15g 花蕊石15g 参三七粉2g(吞),又服14帖,眼底出血基本吸收。苔腻化,精神转佳,改方:五味异功散(方39)加当归10g 炒白芍10g 茜草12g 生蒲黄12g (包),又服14帖,黄斑积血全退,视力,戴镜0.2,裸眼近视力0.6。三年后随防,未见复发,并保持治后视力。 按:本症临床特征,在自觉症状方面,主要为:突然间眼前有暗红色或黑色影子遮住,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眼底除见高度近视象外,黄斑区可见鲜红色出血斑,多呈圆形,边界清楚,中心反光消失。随着病程进展,出血变为暗红色,并逐渐变淡,最后完全吸收,但代以灰白色之机化斑,使视力难以恢复。近视在中医称为“能近怯远症”,其引起出血是因近视度数高,眼球后段伸长,致使脉络膜视网膜受到被动的扩张,使脉络膜外层变薄,血管间的空隙增大,脉络膜血管层因受牵引而致破裂,因而发生出血。在中医则认为是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迫血妄行而导致,所以治疗以补益肝肾为主,对部分由于肺脾气虚,统血无能的,则治以补肺健脾,并根据眼底出血症状,在早期,佐以止血,得病日久,血止成瘀的,佐以活血化瘀,对积血吸收,形成机化的,则治以软坚散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