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试讲教案分享(高校教师资格培训总结考核,含试讲略案教案)

 园丁禾合 2023-03-09 发布于四川

***省高校教师***届教师培训教学设计

任教科目:商品流通概论

班级:32班

班导师:***老师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商品流通概论》课程代码:(注:课程编号不填,由教务处统一编号)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电子商务

先修课: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电子商务概论;

后续课:消费心理学、网页设计与制作、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网店经营与管理、网络营销实务、电子商务与物流、网络广告策划、客户关系管理、商务谈判、经济法等。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属于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中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商业思维方式及相关技能的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

该课程论述了商品流通的一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及其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奠定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商品流通(商业)的内涵、本质,使学生对商品流通有一个基本概念和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及日后工作打下坚实专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大一第二学期电子商务学生。

知识与能力结构:对管理学、电子商务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商业、经济方面的知识欠缺,其专业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学习态度:活跃,求知欲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感性,容易接受生动有趣的知识;积极向上,乐于配合教师,对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更容易接受;表现欲强,实践能力较强。但学生思辨能力相对较弱,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

四、课程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商品流通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商业经营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学生从事商品流通事业的经营与管理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能力目标:掌握商品流通的发展、特点、结构、功能、流程、业态、方式、渠道与网络等,对商品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具备一定的解决思路。

3.素质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商业思维为,了解社会产生发展的原理与规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世俗良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五、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六、教学方法

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下列方法:分组教学、任务教学、抽签讲课(翻转课堂)、竞赛评分、调查访问等;

七、课程考核设计

期末考试总成绩=考勤*0.1+平时作业*0.1+课堂回答和表现*0.1+平时课堂实训成绩*0.2+期末考试*0.5

八、课程特色与课改思路

本课程是一本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为避免过多的理论知识造成课堂枯燥,所以要进行课程改革:1、分组教学(4-6人一组):分组案例讨论、翻转课堂、评比竞赛;2、项目教学:按组完成实训任务(商品调查、产业结构讲课、规律、特点讲课、零售业态调查报告分组讲课、某商品流通渠道调查报告讲课、期末实训调查报告分组抽签讲课。

《商品流通概论》第1节略案

【课题】第一节绪论(商品流通概念及历史进程

【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商品流通这门课,有什么意义?商品流通的概念和历史进程。

【教学重、难点】商品流通的概念;三次社会大分工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商品交换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教学时数】45分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案例讨论

【教学结构安排】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可查!备战来年:科目一考点整理(收藏)

教育就是一种“影响力”,而教师要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人

备战202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点总结!(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