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升水布,火降血下"之升降大法

 曹老怪 2023-03-09 发布于江苏

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升为云。天之气,阳也;地之气,阴也。阳化气,则地气升腾为云;阴成形,则天气凝结为雨也。

吴师说:看近代名医张锡纯的论述,张锡纯治疗糖尿病,消渴,口干。他常常用的几个药是山药、黄芪、知母或者黄连。他是怎么讲述的呢?他认为治疗消渴,就像自然界天干地燥一样,缺水,首先我们要用山药补水,还可以加生地、熟地补水。但是要解决消渴的问题,要水化为气,用黄芪,就像夏天的太阳蒸腾水,水化为气,用黄芪补气,气升则水布。上到上焦,再来一点知母或者黄连,如同夏天的水蒸气受了冷空气的作用,就转化为甘露,如倾盆大雨而下,那么这就可以解决消渴。所以张锡纯在取类比象,模拟夏天降雨,夏天非常干燥,植物都要枯死了。怎么办?一个是什么?往田里面灌水,但是地都开裂了,你能灌多少水?怎么办?这些水灌完了之后,它又被蒸发了——用黄芪补气,气升水布到了天上,形成云彩。一受到冷空气的刺激——用知母或者黄连,又化为倾盆大雨而下,所谓久旱逢甘露,就解决了干旱,在人身上就是消渴。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中医的取类比象的过程,不过是他在跟自然界类比。取类比象如果是跟自然界类比,叫做天人互参。还可以物与物之间比较,那就属于传统的取类比象的范畴。发展到了金元,李东垣提出用药法象,然后到了张锡纯这里,他治疗糖尿病——消渴(消渴不仅仅是糖尿病,我们这里也不一定要把它完全对应起来),吴师讲脉学也讲过气升水布,就可以看出我们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所以我们讲医学一统。

消渴者,天花粉法天,地黄法地,人参居其中也。久旱不雨,必待地气蒸腾而后天气下降。柱基潮湿,蚂蚁搬家,可知也。用药则以黄芪载地气上升,黄连引天气下降。云行雨施,而渴自止,此所谓一气周流是也。若下焦虚有寒,不能蒸腾水液者,口眼干燥而小便清长,宜瓜蒌瞿麦丸。

·糖尿病中医归属消渴病。《素问·气厥论》载:“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是最早记载消渴病的古籍,并根据症状及病机的不同,也称消渴病为“消瘅”“肺消”“鬲消 ”及 “消中 ”。消渴 为长期饮食肥甘、醇酒厚味,脾胃气机郁遏,清浊不分;食滞中焦,郁而化热,加之酒醴本易酿生湿热,导致热结心下,形成脾瘅;久则脾气转虚,无力运化水谷精微,聚而生湿化痰,更加重痰湿浊毒之邪的积聚。治疗当以清热利湿为主。葛根芩连汤(GQD)是最常用的中药复方之一,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糖尿病数千年。方中葛根可除阳明内热,升津润燥;黄连、黄芩可清胃肠湿热,甘草可调和诸药。

“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苦寒能驱热除湿,辛通能开气泄浊;“辛以开之,苦以降之。气即水,气行一寸,水行一寸,火即血,火降血才可下,所以,气升水布,火降血下。肝脉旺则血旺,血旺则易热,所以要降,用牛膝降一降。糖尿病消渴就是制造一个升的契机,然后给它凝结核降一下,用点黄连就水降了,所以他们用葛根芩连治疗。

详细请看“中医灵素典籍传承、共筑群”、临床实践录中医授课内容。

 注意:目前开设有1、中医传承、共筑群(主要以讨论中医伤寒六经辨证,各家医论为主);2、荔枝微课开设课程(“灵素典籍”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探讨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录”;3、中医课程一对一讲解;4、中医内部讲义一部)。

交流学习请加:

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的建立(筑基)

2、仲景六经辨证,熟读、背诵伤寒论条文;熟悉、运用胡希恕“六经八纲辨证法”(广学)

3、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学术思想;郑钦安“扶阳”法学习,认识到肾中真阳的重要性;学习王旭高治肝法学习。(拔高)

4、叶天士络病学说学习,治络方法探讨;姚荷生“寒温一统”,吴雄志“古今一统”思想拓展(广开眼界)

特色内容:

1、眩晕论治(水、气、火上冲)

2、失眠论治(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心阳虚失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燥烦失眠) 柴芩温胆汤(湿热兼夹,右路不降) 栀子豉汤(阳明热扰胸膈) 乌梅丸(厥阴失眠治疗大法)附子干姜汤(阳虚型失眠))

3、厥阴病新解(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连梅饮运用)寒热错杂。厥热复胜

4、温潜、温阳法运用(肝木、脾土、肾水联系),口疮、齿痛、胃寒治疗(封髓丹、潜阳丹、潜阳封髓丹、三才封髓丹、吴茱萸四逆汤、四四固本汤运用),学会“水浅不养龙,水寒亦不养龙”治则。

5、云龙三现“麻黄剂”运用(寒喘小青龙,热喘麻杏甘石)

6、太少两感新解(麻辛甘草汤、麻辛附子汤,麻辛附二陈汤

7、咳嗽论治(湿、燥、饮、瘀、虚咳)

8、水饮病治疗(苓桂剂,五苓散运用)

9、方证与方阵(麻黄、黄芪、桂枝、石膏、柴胡方阵)

10、四神二旦汤探讨

11、从龙法讲解(张锡纯从龙汤加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