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与“文言”——《文言观止》栏目发刊词

 毕生谈 2023-03-10 发布于北京

各位读者朋友,我们的“古文传记”栏目近期将要进行改版,改版后的内容比起之前将会更为丰富,因此,栏目的名称也随之更改为“文言观止”。诸位一看到这个栏目名字,一定以为我们照抄的《古文观止》一书的名字,当然,你们以为的是对的。可是,诸位若是因此认为本栏目所选的文章和“古文观止”相去不远,那就大错特错了。本栏目所选文章的范围远超出“古文”的范畴。我曾多次写文章区别过“古文”和“文言”二词含义上的区别,这里我们姑且再简单谈谈。

诸位注意,《古文观止》中“古文”的含义与我们所说的“文言文”可不是一回事。韩愈和柳宗元在唐朝倡导“古文运动”,这个古文主要是相对于当时的骈文而言,主要是指“散文(这个“散文”的含义和今天也不一样,主要是指句式上的参差不齐)”。《古文观止》中“古文”的含义与韩愈说的古文相去不远,但是含义也有不同。因为《古文观止》里选入了骈文,所以,这里的古文不只是说句式上的“散”,还带有内容上的限定。笼统地说,这里的“古文”是对应当时的“时文(八股文)”而言的。这里边的问题极为复杂,我们今天暂且明白这些就可以了。

说完古文,我们再来看“文言”。所谓文言,就是经过修饰的语言,也就是书面语。因此,文言文就是指“用书面语写成的文章”。这样我们就清楚了,一切用古代汉语写成的文章都是“文言文”,却不一定是“古文”。《古文观止》一书的选文仅仅是“古文”,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比它更进了一步,收录了一些赋、颂、碑铭等等,但这仍然是以唐宋八大家为主流的框架体系。这个体系的打破要到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曾国藩这部书不仅打破了桐城派、阳羡派等以唐宋八大家为主流的框架体系,还打破了中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文选》的体系。《文选》只选“集部”,曾国藩则还选了“经史子”三部。这样一来,曾书就不仅是选文章,更是选思想了。我们的栏目不敢有这么大的野心,但是,我们的选文与《古文观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是我想说明的。

我们的栏目改版后将分为四个板块:经亦求精、史海探珠、子学遗珍、集英咀华。“经亦求精”板块所选的文章,主要是流传甚广、堪为文章典范的、经典书籍中的经典作品,选文的主要特点是文学性极强;“史海探珠”板块所选的文章则集中于史传文学,主要是二十四史中经典的篇目,选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子学遗珍”板块所选的文章则聚焦于诸子散文,选文的特点是极富有哲学意味;“集英咀华”板块所选的文章主要是古代抒情小品文,选文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清丽活泼、独抒性灵。假使我们的设想能实现,那么,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应该都涵盖在这四个板块之中了。

我们将对四个板块的所有文章采取夹批的形式进行“点评”,对难懂的字词进行简要注释,并在文后附上一定练习题,力求广大读者读懂经典、理解经典,乃至借鉴经典,让古代优秀文化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助力。

墨子云:“志不达者智不达。”曾子云:“士不可以不弘毅。”我们的理想是远大的,当然,限于我们的水平,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假如诸位了解到广大师生对我们的鼎力支持,就能理解我们为何要如此“自不量力”了;又假如诸位了解这件事的难度,也就不会对我们的“成果”中出现的个别错误过于苛责了。总之,感谢各位读者朋友的大力支持,今后我们将继续奋力前行,不负诸君所望,也希望读者朋友与我们来函商讨,对我们的不足之处不吝赐教。

这是一个高质量文言文交流群,主要讨论高中文言文教学相关问题。《高中生文言文读本——史记》的主编、副主编、参编老师,新课标大语文时文栏目主编,古文观止栏目的主编、副主编都在此群。有对文言文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入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