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晋名士王澄,狂傲放诞,被族兄王敦杀害

 四地闲夫 2023-03-10 发布于山东

王澄,字平子,琅琊临沂人,西晋官员、名士,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太尉王衍之弟,王戎堂弟,王敦族弟。

一、出身第一望族琅琊王氏

王澄,出身名门世族“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有着“华夏首望”、“中古第一望族”之誉。

琅琊王氏肇端于西汉,发展于西晋,鼎盛于东晋,延续至唐末五代。第一代人物是西汉时期的大儒王吉。近七百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艺术上,皆涌现出了一大批引领时代的杰出人物,可谓将相之门、艺术之家,是真正的名门望族。

西晋名士王澄,狂傲放诞,被族兄王敦杀害(山东临沂,琅琊王氏祖籍。图为王羲之故居)

政治上无比辉煌。从西汉至隋唐年间,琅琊王氏有600余人被载入史册,其中正传62人、三公令仆50余人、侍中80人、吏部尚书25人,有92人担任过相当于宰相的官职。

仅是晋朝一代,就有王导、王敦、王戎、王衍、王澄、王羲之、王献之等等大名人。

“二十四史”中有3部列传把琅琊王氏居于首位:王祥为《晋书》列传首卷,王弘为《宋书》列传首卷,王俭为《南齐书》列传首卷。

文化艺术上累世风流。据不完全统计,文章流传于世者共73人,擅书者43人,在书法、音乐、绘画、文学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被誉为一时之冠冕。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感慨道:“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西晋名士王澄,狂傲放诞,被族兄王敦杀害(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西晋永嘉之乱后,发生了著名的永嘉南渡,整个中原地区的名门望族,以及政府官员大量迁徙南渡。这次大迁徙约有90多万人,琅琊王氏是其中士族最重要的一支。以王旷、王导、王敦为首的琅琊王氏拥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

东晋一朝,琅琊王氏的势力达到巅峰,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其豪奢、威望连皇室也忌惮三分,无法企及。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氏的或者与王氏相关的人,百姓称之“王与马,共天下”。在东晋103年的时间,琅琊王氏封公侯者8人:王导封始兴郡公,王敦封武昌郡公,王谧封武昌县开国公,王舒封彭泽县侯,王廙封武宁县侯,王允之封番禺县侯,王珣封东亭侯。位至丞相、都督、刺史者9人,为太守、将军者21人,居九卿等位者20人,尚公主者2人,为皇后者1人。家族之盛,古之未有。

二、狂傲放诞,不拘礼俗

魏晋时期,流行对于人物风貌的品评。旷达、真率、高逸被视为风度的代表。士人们饮酒、玄谈、为文、作书,追求超凡脱俗。他们放浪形骸,狂放不羁,任情恣性,不事权贵,常有惊世骇俗的越礼之举。

西晋名士王澄,狂傲放诞,被族兄王敦杀害(唐孙位《高逸图》,展现魏晋名士风流)

王澄也爱好清谈。他少有盛名,勇力过人,举止放诞,不拘礼俗。少年时就居于显要的职位,累次升迁,后来成为成都王司马颖的从事中郎。司马颖的嬖人孟玖陷害并逼迫司马颖杀了陆机兄弟,天下人切齿痛恨。王澄揭发孟玖奸诈,劝司马颖杀了孟玖,司马颖最终杀了孟玖,时人莫不称快。司马颖败亡后,王澄又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司空长史。后来又因为迎大驾有功,封为南乡侯,升迁建威将军兼雍州刺史,然而王澄都不去就职。

太尉王衍是王澄的亲哥哥。当时王敦、谢鲲、庾敳、阮修号称四友,都和王衍、王澄十分亲密,又有光逸、毕卓以及胡毋辅之等人,他们常常一起纵酒放诞,穷欢极乐。

他们以饮酒、清谈、放任为时髦,常常喝得酩酊大醉,甚至裸体出行。胡毋辅之有次狂饮到烂醉,他儿子胡毋谦之看到后,厉声直呼父亲的字制止道:“彦国!你已经年老了,不能再做这样的事了!”胡毋辅之纵声大笑,竟把儿子拉进去一块狂饮,毫无父子间的礼仪。

毕卓曾是吏部郎,喝得大醉了还不满足,半夜还到他手下自酿的酒瓮储藏间偷酒喝,结果被看管酒瓮的人逮住,第二天早上一看,竟是毕吏部郎。名臣河南尹乐广听说后笑道:“名教内自然有乐土,何必到这里来寻欢作乐!”

对于王澄的狂放任性、不拘小节之举,《世说新语》有几则有趣的故事。

《世说新语·简傲》记载:

王平子出为荆州,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时庭中有大树,上有鹊巢。平子脱衣巾,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便复脱去。得鹊子还,下弄,神色自若,傍若无人。

意思是:王澄要外调去做荆州刺史,太尉王衍和当代名流来给他送行,人多到挤满了道路。当时院子里有棵大树,上面有个喜鹊窝。王澄脱去上衣和头巾,直接爬到树上去掏小喜鹊,汗衫被树枝挂住了,就脱掉。掏到了小喜鹊后,就下树来接着玩弄,神态自若,旁若无人。

《世说新语·德行》记载: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意思是:王澄、胡毋辅之等人都把任性狂放当作豁达,有时还会赤身裸体。乐广笑着说:“名教中自有令人快乐的地方,为什么偏要这样呢?”

《世说新语·赏誉》记载:

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

意思是:王澄是出类拔萃的绝世俊才,很少有人被他认可。不过每当他听闻卫玠的言辞,则总是赞叹不已,为之倾倒。

《世说新语·规箴》记载:

王平子年十四、五,见王夷甫妻郭氏贪欲,令婢路上儋粪。平子谏之,并言不可。郭大怒,谓平子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急捉衣裾,将与杖。平子饶力,争得脱,踰窗而走。

意思是:王澄十四五岁时,见到哥哥王衍的妻子郭氏非常贪婪,竟让自家婢女去路上拾粪。王澄就去劝谏,而且直言这样做不妥。郭氏大怒,对王澄说:“以前你母亲临终前,嘱托我管你这个小叔子,不是让你这个小叔子来管我的。”说完就突然抓住王澄的衣角,准备杖打他。王澄的力气大,用力挣脱,跳过窗户逃走了。

《世说新语·赏誉》记载:

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

意思是:王敦任大将军时,镇守豫章。卫玠为了躲避战乱,从洛阳到豫章投奔他,两人相见后都很高兴,清谈了一整天。谢鲲那时在做王敦的长史,王敦对他说:“想不到在永嘉年间又听到了正始年间的那种清谈。王澄如果在这里,一定会大为倾倒。”

西晋名士王澄,狂傲放诞,被族兄王敦杀害(《琅琊榜》胡歌展示的名士风采)

对于王澄,哥哥王衍极为赞赏和推崇,认为他的才学、品貌、风度是当时天下第一。

《晋书》记载:

衍有重名于世,时人许以人伦之鉴。尤重澄及王敦、庾敳,尝为天下人士目曰:“阿平第一,子嵩第二,处仲第三。”澄尝谓衍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衍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澄由是显名。有经澄所题目者,衍不复有言,辄云“已经平子矣”。

王衍在当时非常有名望。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有鉴别人才的智慧。王澄少年时就和兄长王衍名冠海内。王衍尤其器重王澄、王敦和庾敳,曾为天下人排名说:“阿平(王澄)第一,子嵩(庾敳)第二,处仲(王敦)第三。”王澄曾对王衍说:“兄长的形象好似得道高人,然而神情风度太过俊朗。”王衍说:“实在不如你那落落穆穆超凡脱俗的气度。”王澄于是更加声名显赫。经王澄修改过的文章,王衍都不再多看,只会说:“已经经过平子了。”

三、任性自大,被王敦杀害

王澄举止放诞,狂傲不羁,自视甚高。他不仅常做出惊世骇俗之举,而且常常蔑视别人。他觉得自己天下第一,无人比得上自己,其中就包括王敦。西晋分裂后,王敦南下帮助司马氏建立了东晋政权,掌握军权,位高权重,已不比当年。可王澄依然不把他放在眼里。

王澄爱好清谈,虽然名气大,但没有治国和领兵的能力。在任荆州刺史时,日夜饮酒,不理政事。荆州发生流民反叛,朝廷让他平乱,王澄就假意收容流民,却把8000降兵推到长江里淹死,引起了当地流民的震恐。流民推举杜弢起兵反抗。

王澄面对叛军毫无对策,还整日喝酒赌博,直到兵败,仍没有自知之明,朝廷只好把他调回京城。

王澄在回京城的路上,路过王敦的辖地,就去拜访王敦。王澄面对王敦,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言语间侮辱挑衅。王敦非常恼火,忍无可忍,以王澄勾结叛军为借口,将王澄给杀了。

《晋书》记载:

时王敦为江州,镇豫章,澄过诣敦。澄夙有盛名,出于敦右,士庶莫不倾慕之。兼勇力绝人,素为敦所惮,澄犹以旧意侮敦。敦益忿怒,请澄入宿,阴欲杀之。而澄左右有二十绝人,持铁马鞭为卫,澄手尝捉玉枕以自防,故敦未之得发。

后敦赐澄左右酒,皆醉,借玉枕观之。因下床而谓澄曰:“何与杜弢通信?”澄曰:“事自可验。”敦欲入内,澄手引敦衣,至于绝带。乃登于梁,因骂敦曰:“行事如此,殃将及焉。”敦令力士路戎搤杀之,时年四十四,载尸还其家。刘琨闻澄之死,叹曰:“澄自取之。”及敦平,澄故吏佐著作郎桓稚上表理澄,请加赠谥。诏复澄本官,谥曰宪。

王澄无力平复叛乱,被召回建康,路上经过豫章,便顺便去见王敦。王澄名声在王敦之上,士大夫和平民无不倾慕他。而且王澄勇力过人,所以王敦一直忌惮他。王敦宴请王澄,没想到王澄自己在这样的窘境下,还嘲笑王敦。二人不欢而散,王敦愈发忿恨,便密谋要杀王澄。

当夜,王敦请王澄到他的府上过夜,准备杀他。而王澄也有准备,让自己身边二十位武艺超群的武士,手持铁马鞭警卫。王澄自己也手拿玉枕用以防备,因此王敦一时不能得手。

西晋名士王澄,狂傲放诞,被族兄王敦杀害(玉枕)

第二天夜里,王敦带了力士路戎来到王澄的居室,赐给王澄左右卫士酒席,众武士尽情痛饮,全都酣然大醉。王敦担心王澄用玉枕自卫,便向他借玉枕观赏。王敦拿到玉枕后,立马下床指控王澄道:“你为何与杜弢通信,密谋反叛朝廷?”

王澄这才反应过来,愤怒地说:“我何曾与杜弢通信?这事迟早会验明的。”王敦暗示路戎动手,自己便往内屋跑。王澄抓住他的衣裳,牢牢不放,直到衣带扯断,王敦才得以进入内屋,然后把门紧紧关死。

王澄和路戎搏斗。王澄虽然力大,但不敌路戎,便跃上大梁,大骂王敦道:“你做事如此歹毒,一定会有报应的。”路戎最终将王澄缢杀了。王澄死时四十四岁。王敦派人用马车载着他的尸体送回老家。刘琨在并州听说王澄的死,叹道:“王澄完全咎由自取。”

王敦之所以对自己的族弟下死手,杀了王澄,表面的原因是王澄口无遮拦、目中无人,对王敦颐指气使,得罪了王敦,根本的原因是王衍、王澄兄弟在西晋时名气极大、威望极高,而此时王敦、王导在江东站稳脚跟,风头正盛,若名气更大的王澄得到司马睿重用,必然对王敦和王导的地位造成威胁,于是,王敦不得不找借口杀了他。

可以说,名士王澄的死,既有其性格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当时的魏晋风气,既成就了他的名声,也铸就了他的悲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