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分享】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华医典·方书》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用药规律

 谷山居士 2023-03-10 发布于上海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华医典·方书》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用药规律

药对”首见于《雷公药对》,其作为重要配伍的最小单位及方剂配伍的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在临床广泛使用。黄连-吴茱萸药对最著名的是配比6∶1时组成的左金丸,出自元代滋阴派大家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治肝火。一名回令丸”,临床常用于治疗肝火犯胃证所致反酸烧心。目前有关左金丸的研究较多,涉及古代文献考证、历代医家论述、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但关于古籍中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用药规律研究较少,故本研究以基于对中国古籍进行全面整理的《中华医典》,采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发的古今医案云平台网站(https://www.yiankb.com)进行统计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探究黄连-吴茱萸药对用药规律及“主治-比例”关系,进一步探讨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用药特点,为临床使用黄连-吴茱萸药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华医典》(单机版5.0)为数据库,检索类别为“方书”,检索范围为“正文”“从选中的节点中搜索”,高级搜索中设置关键字:“黄连”“川黄连”“川连”及“吴茱萸”“吴萸”,搜索方式以“句子为单位”进行检索,将所有原文导出。按照标准筛选,纳入标准:①记载完整药物组成,明确包括黄连-吴茱萸药对;②记载黄连-吴茱萸比例;③明确记载主治。排除标准:①方药为外用剂型;②黄连、吴茱萸为加减药物;③原方中含有大毒药物,如水银、汞等。

1.2 数据提取

采用Excel表格提取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原文、出处、主治、方名、药物组成、黄连-吴茱萸比例等。

1.3 数据处理

对中药方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如回令丸、茱连丸均为左金丸。录入黄连与吴茱萸的比例,规范单位,如一斤等于十两、一两等于十钱等。将筛选后的原文,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网站,按照网页要求建库、数据清洗、规范化,如吞酸均统一为“吐酸”,洞泄、冷痢、滑泻、泻痢,白痢、泻利、大便溏泄等均统一为“泄泻”,赤白痢、下痢脓血统一为“痢疾”等。

1.4 数据核对

为减少研究误差,由2名研究员同时独立进行数据检索、数据纳入及规范化处理,再由另1名研究员核对。

1.5 数据分析

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网站中“数据挖掘”功能。统计分析包括“黄连-吴茱萸”药对原文中涉及方剂总数及频次,涉及药物频次及属性,主治中医疾病频次;“关联分析”(置信度≥0.7,支持度≥0.2)分析“黄连-吴茱萸”药对与其他药物关系;“关联分析” (置信度≥0.5,支持度≥0.05)分析核心组方;“复杂网络”中设置前项为中医疾病、后项为黄连-吴茱萸比例,边权重设置为5,分析“黄连-吴茱萸”药对的比例与中医主治疾病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共检索到原文共417条,经筛选纳入264条原文。

2.1 方剂频次统计

通过统计频次发现,264条原文中涉及方剂117首有记载方名的方剂及7首无方名方剂,频次最高的为左金丸,其次为戊己丸、温白丸、中满分消汤、痞气丸。见表1。
图片

2.2 黄连-吴茱萸药对方剂的中药频次及属性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264条原文中涉及中药233味,总共出现频次2829次,黄连-吴茱萸配伍的药物有厚朴、干姜、当归、柴胡、茯苓、人参、木香、花椒等;四气以温性(31.71%)、寒性(16.01%)和热性(15.98%)为主;五味以辛(56.70%)、苦(48.64%)、甘(25.10%)较多;归经中主要归脾经(50.02%),其次为胃(38.07%)、肾(31.32%),见表2~表4、插页ⅩⅩⅣ图1~插页ⅩⅩⅣ图3。
图片
图片
图片

2.3 黄连-吴茱萸常用配伍

通过关联分析模块分析包括黄连-吴茱萸药对方剂中的中药-中药关系分析常用配伍,按支持度从高到低排列,见表5,结果发现关联药物为黄连-吴茱萸-干姜、黄连-吴茱萸-厚朴、黄连-吴茱萸-当归、厚朴-干姜、黄连-吴茱萸-柴胡、黄连-吴茱萸-茯苓、黄连-吴茱萸-人参、柴胡-厚朴、人参-厚朴、黄连-吴茱萸-木香等。
图片

2.4 黄连、吴茱萸药对方剂主治中医疾病频次

通过统计频次发现,主治疾病共 44种,频次>5的疾病共8种,频次最高的为泄泻(23.87%)和积聚(21.97%),其次为痢疾(10.98%)、吐酸(8.71%)等,见表6。
图片
运用关联分析模块分析包括黄连-吴茱萸药对方剂中医疾病-中药的关系(置信度≥0.5,支持度≥0.05),结果发现治疗泄泻和吐酸的核心组方为黄连、吴茱萸,痢疾的核心组方为黄连、吴茱萸、当归;积聚的核心组方为黄连、吴茱萸、茯苓、柴胡、厚朴、干姜、人参、花椒、石菖蒲、桔梗;治疗腹胀的核心组方为黄连、吴茱萸、当归、木香、升麻、青皮、泽泻、草豆蔻、半夏、厚朴、柴胡、茯苓。见插页ⅩⅧ图4。
图片

2.5 黄连-吴茱萸比例与中医疾病的复杂网络分析

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发现,黄连-吴茱萸比例为6∶1时仅治疗吐酸,比例为1∶1时主治泄泻、积聚及痢疾,比例为2∶1时可治疗痢疾、积聚,比例为8∶3时主治积聚。见表7、插页ⅩⅩⅣ图5。
图片
图片

3 讨论

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用药历代方书均有记载,黄连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吴茱萸辛、温,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医方论》中记载左金丸“此方之妙全在苦降辛开 ,不但治胁痛 ,肝胀、吞酸 、疝气等症 ,即以之治时邪 、霍乱 、转筋 、吐泻无不神效。”二味均归脾胃经,一寒一热,寒热同调,可治诸证。药理研究黄连主要成分为小檗碱,属于苄基异喹啉类,单用可止泻、抗菌、抗肿瘤等;吴茱萸的有效成分是吴茱萸碱,单用可止呕、抗肿瘤、神经保护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医典·方书》中包括黄连-吴茱萸药对的方剂原文共264条,264条原文中涉及中药233味,药物总共出现频次2829次,主治疾病共44种,主治疾病为积聚、泄泻、痢疾、吐酸等。高频药物为厚朴、干姜、当归、柴胡、茯苓、人参、木香、花椒等,四气中以温性药最多,其次为寒性和热性;五味中以辛味药最多,其次为苦味和甘味;归经中归脾经的药物最多,其次为胃经、肾经,与主要治疗脾胃系疾积聚、泄泻、痢疾、吐酸相符。关联分析提示常用药物组合,如黄连-吴茱萸-干姜、黄连-吴茱萸-厚朴、黄连-吴茱萸-当归、厚朴-干姜、黄连-吴茱萸-柴胡、黄连-吴茱萸-茯苓、黄连-吴茱萸-人参、柴胡-厚朴、人参-厚朴、黄连-吴茱萸-木香等,表明黄连-吴茱萸常与温里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补益药等配伍,干姜温中散寒,厚朴行气消胀,当归滋阴养血,柴胡理气升阳,人参健脾益气,与黄连-吴茱萸寒热配伍。《太平圣惠方》中记载吴茱萸丸方治“治久冷下痢不止。腹痛不能饮食”,组方中包括吴茱萸、 黄连 、干姜 、厚朴、木香、青橘皮、甘草等,黄连吴茱萸配以干姜温中止泻、厚朴燥湿理气,郑新光等发现黄连合用厚朴可减轻黄连抑制胃肠动力的不良反应,仍保留黄连较好的止泻作用。
本研究发现治疗泄泻和吐酸的核心组方为黄连、吴茱萸;痢疾的核心组方为黄连、吴茱萸、当归;积聚的核心组方为黄连、吴茱萸、茯苓、柴胡、厚朴、干姜、人参、花椒、石菖蒲、桔梗;治疗腹胀的核心组方为黄连、吴茱萸、当归、木香、升麻、青皮、泽泻、草豆蔻、半夏、厚朴、柴胡、茯苓,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升麻、柴胡助吴茱萸辛开升提,木香、青皮、草豆蔻理中焦气机,茯苓、泽泻以引浊气下行,合当归以防理气太过伤阴,共奏理气消胀之功。
黄连-吴茱萸应用比例较多且存在差异,本研究发现配比为6∶1时仅治疗吐酸,1∶1时主治泄泻、积聚及痢疾, 2∶1时可治疗痢疾、积聚,8∶3时主治积聚。黄连-吴茱萸在不同药物比例时,化学成分及溶出率有所不同,主治疾病也有所不同,配比为6∶1可抑酸抗溃疡、抗肿瘤、解热、抗抑郁等,配比1∶1时可降血脂、止泻等,配比为2∶1时可抗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本研究相符。
本研究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中华医典·方书》中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用药规律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临床运用黄连-吴茱萸药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有关黄连-吴茱萸比例为1∶1、6∶1、1∶6的研究较多,包括包括但比例为8∶3治疗积聚的研究较少,可以进一步探讨黄连-吴茱萸在肿瘤中的应用。但本研究仅局限于方书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关黄连-吴茱萸药对的古籍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
来源出处:苏莞云,刘鱼刚,岳林阳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华医典·方书》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用药规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01):140-143+161+16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