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文钦

 huusan 2023-03-11 发布于北京

安文钦(1874~1962)字景运,绥德城关镇人,出身于商业地主家庭,从小读私塾,清末考取秀才。1914~1920年,他两次赴日本进行实业考察,回国后,向地方政府上书陈词,提出举办工业、革新教育的主张,但因政局腐败,未能实现。

安文钦热心地方公益事业,首倡修建绥德县最早的无定河大桥和中山礼堂。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与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李子洲一道,全力支持陕北进步人士白友三先生拆了绥德县城内的城隍庙,办起了一所新学堂。

安文钦不慕官职,不畏权势。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曾多次聘他为官,他都托词未从。国民党绥德县县长申天录贪赃枉法,无恶不作,民愤极大,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他伸张正义,与霍子乐一起联名上告,致申被革职。1938年国民党绥德专员何绍南多次拉拢、威胁,要他当联保主任,被他坚决拒绝。

1937年,八路军陈奇涵部进驻绥德,安文钦积极参与了同国民党顽固派何绍南的斗争。他利用绅士身份,一方面出席国民党专署召开的各种会议,仗义执言,以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光明磊落,为国为民,揭露以何绍南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的罪行;另一方面,他将国民党内部的一些情况及时转告共产党,以利抗日事业。此后,他以无党派爱国人士的身份,先后当选为绥德县参议员,绥德警备区副参议长,陕甘宁边区第二、三届参议会副议长。在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期间,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接见了他。

1939年,他与霍子乐倡议并带头募捐抗日款2万银元,其中安、霍各捐500元。何绍南欲将此款收归绥德专署,安、霍据理力争,才将此款送交八路军绥德警备区。

安文钦对边区实行民主选举制度,赞不绝口。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民主,是人民在当家作主。他还把人民比做树根,政府比做树身枝叶,根深枝叶才能茂盛。他对人民军队更是赞叹不已。他说:“八路军对人民秋毫无犯,兄弟一般。”1941年,他曾对访问延安的美国记者费尔曼说,解放区人民真正得到了民主。

1944年6月,中外21名记者到他家采访,记者问:“你是一个地主,为什么要拥护共产党?”安文钦回答说:“共产党实心抗战,真格为老百姓,我为什么不拥护共产党呢!”

1947年,国民党军队侵占绥德县城,安文钦随边区政府东渡黄河,经历了无数艰辛。敌军败走后,许多同志对他的书籍、文稿被洗劫感到十分惋惜,但他却坦然地说:“我之走虽失掉了多年的文墨心血,但保持了我的清白气节。”

同年12月,在李鼎铭追悼会上,安文钦致词说:“我们今天追悼李副主席,是因为他人格高尚,思想进步,拥护共产党的主张,赞同土地改革。”他还说:“他也赞同土改政策,要把自己的土地献出来。”不久,安文钦在土改中主动向政府献出了300垧土地。但由于土改中“左”的倾向,他却被“扫地出门”。毛泽东得知后,立即电示保护安文钦,并通过林伯渠代他向安老先生道歉。安文钦识大体,顾大局,并未因此而对党不满。

全国解放后,安文钦当选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北京开会期间,在林伯渠陪同下,毛泽东接见了他,使他受到很大鼓舞。

1962年5月安文钦病故于绥德,终年88岁。

【网站编辑】王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