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南燕”只见于春秋前期,“北燕”只见于春秋后期?

 云语禅心 2023-03-12 发布于河南

#历史开讲#

或因燕国北迫戎狄,远离中原,

导致它在西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乎不见活动记载,直到进入春秋后,燕国才渐渐见于史册,

战国时,燕国很弱小,是“七雄”中弱国之一,

虽立国约有八九百年,引人注目的大事件,也不过是“乐毅破齐”,但它却是姬姓诸国中最后灭亡的,

对此,太史公也颇为感慨地说:

燕国外部紧邻蛮貉之族,内与齐、晋相交错,崎岖艰难地夹在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多次几近灭国,

但它维持社稷竟长达八九百年,在姬姓国中唯独最后灭亡,是召公的功业所致啊。

燕,一个在殷代故国旧址上建立的诸侯国

文章图片1

太史公颂扬的“召公”,即周初开国重臣召公奭,武王灭商后将他封于北燕

因召公奭要留在周室辅政,并未就封,因此派其长子姬克去管理燕国,

自此之后召公的后裔也就一分为二了:

一支,留在宗周世代为卿,仍称“召公”;另一支,则生活在燕国世代为诸侯。

召公奭与武王是什么关系?

太史公并没有讲,只说召公奭与周王族同姓,姓姬

武王分封时,军师姜尚是第一个受封的,其次就是周公旦,紧随周公旦受封的,便是召公奭,且武王去世后,召公奭与周公旦一同辅佐年幼的成王,

从这一点来说,召公奭应当是是姬姓家族的核心成员,与武王血缘关系很近,

不过令人颇为疑惑的是,

武王为何将他封在远离中原的边陲地带?为何太史公说是“北燕”呢?

春秋时期,南燕、北燕并立

文章图片2

,可能在夏商时期就是一个诸侯国,亦或是部落。

历史上流传着“玄鸟生商”的神话传说,是关于殷商始祖契诞生的故事,

对于这个传说,《吕氏春秋》讲得颇为生动:

相传有娀氏有两位美女,居住在人们为她们建造的九层高台上,天帝让燕子去看望她们,两位美女很喜欢这只燕子,遂争相用玉筐捕鸟,然而等她们揭开玉筐时,燕子只留下两颗蛋,就向北飞去,没再回来........

这个美丽的传说,留给我们许多遐想,

但美中不足的是,故事里并没有讲那只飞翔在天空中“玄鸟”是什么鸟

按照古籍的阐释,玄鸟,即是黑色的燕子,

反过来说,“燕”是玄鸟,那故事中飞向北方的那只燕子,很有可能就是夏商时期燕民。

根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的确存在着两个燕国,

一为黄帝之后姞姓伯倏之南燕,往往也单称“燕”,封于蓟;一为姬姓之召公奭之燕,即北燕。

此外,两个“燕”中,先出现在《春秋》中的是南燕,其后才是北燕。

南燕所居的“蓟”,就是今天津北的蓟县,在当时也应该包括今之北京在内,

考古学家们在北京外城西北部已发现若干燕的文物,如饕餮纹的半瓦当、货币明刀,而且发现了水井,这些发现为断定蓟所在提供了证据;

那么,北燕所居的“燕”在哪?

考古工作者们已在北京附近、昌平、易县等地,发现了许多燕的墓葬和铜器,

由此来看,周初北方尚未平定,

周武王将召公奭封于此地,应当是交给他征服殷商南燕的这项重要任务,而后召公奭在南燕附近建立了西周北燕。

何以南燕只见于春秋前期,北燕只见于春秋后期?

文章图片3

起初后世学者搞不清这两个“燕”。

一来,或因北燕远离中原,又忙着披荆斩棘,顾不上与中原王朝联络;二来,或因北燕地与中原之间的通道,有山戎的隔阻,

总之,北燕与中原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失去联系”的,到了春秋时期,古籍中出现了“燕人”的记载,学者们很快就发现此“燕”非“北燕”……

如《春秋》记载“(鲁桓公十二年,前711年)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这里宋国君被称为“公”,燕却被称为“燕人”;

又记载“(鲁桓公十三年,前710年)十有三年春二月.........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这里齐、宋、卫的国君皆被称“侯”,唯独燕被称为“燕人”,

或许是《左传》也怕大家搞混了,特地注说 “燕有二,一为北燕”。

从上述记载来看,春秋前期南燕在齐国的支持下,较为强大。

至于“燕人”的身份,是不是指南燕之君也没统一说法,但对此“燕”为姞姓南燕没多少争议。

北燕,是在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0年),首次见于《春秋》:齐高止出奔北燕。

据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考证,南燕自鲁桓公十三年(前710年)以后已不见于《春秋》,自鲁庄公十九年(前676年)、二十年(前675年)后亦不见于《左传》,此后古籍中出现的燕应当是“北燕”。

而北燕与中原诸国恢复联系后,亦自称其国为燕,不再称北燕。

不过也有人怀疑,春秋中叶以后,南燕不见却出现北燕,是否意味着南北燕是一国的两个分支?

虽然不清楚南北二燕发生了什么,但这两个“燕”不可能是一国两支。

史料已经说得很明白,南燕是姞姓,北燕是姬姓,

且北燕已得到齐国等中原诸侯的公认,

据《齐世家》记载,齐桓公伐山戎救燕后,齐桓公与燕庄公临别之际告诫说要燕国“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

这表明齐桓公认同北燕华夏姬周的正统地位。

此外《左传》中有南燕的燕姞嫁入郑国,北燕的燕姬嫁入齐国的记载,

要知道周朝严禁同姓通婚“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倘若南燕与北燕同国,为何燕姞会嫁入姬姓郑国?现在姞、姬两姓不同,郑文公才会娶燕姞。

南燕突然“消失”,可能是被灭国了,或衰弱了,北燕遂崛然代之而兴,以致南燕不见于经、传。

燕国的振兴

文章图片4

春秋时期,燕国很弱小,尽管恢复了与中原的联系,但因为地理位置比较远,在中原诸国中,它与齐国的接触比较多。

但这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危机,有时还会受到齐国的强制干涉。

据《左传》记载,燕简公想把自己的嬖宠统统任命为大夫,大夫们怒而发动了政变,杀掉了那些嬖宠,燕简公逃亡到了齐国,后齐国出兵攻打燕国,燕简公得以复国,但在这个过程中,齐国干涉燕国内政达9年之久。

战国时期的燕国,虽然有了起色,但夹杂在“七雄”的队伍里,还是远弱于其它诸侯国。

期间,燕国还发生过内乱,燕王哙欲禅位于其相,因而引起严重的内乱,齐国也干涉进来,杀掉了燕王哙,差点弄得燕国亡国。

文章图片5

燕昭王在叛乱平息后即位(公元前311年),颇有作为,广纳人才,苏秦就是这个时候来到燕国的,

苏秦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他以“间谍”的身份假意到齐国效力,在他的一番煽动下,齐闵王忙着挥兵伐宋,缓解了对燕国的压迫,

此后,苏秦不断使计破坏齐赵、齐魏的关系,再加上宋国为齐所灭,

秦、楚、赵、魏、燕五国组成了联盟,一起攻向了齐国。

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将,大举攻齐,并且直接进攻齐都临淄,短短六个月的时间,乐毅就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这就是历史著名的“乐毅伐齐”,

但由于五国貌合神离,各自打着精明的小算盘,秦与三晋又齐冲突,

势单力薄的燕国仅凭自己无力吞下偌大个齐国,伐齐之事最终以“破产”告终。

这次伐齐,燕国并没落得实质好处,反倒是秦国,借机削弱了齐国的势力。

燕国的灭亡

文章图片6

这一时期,齐楚都已衰落,除秦国外,唯赵最强。

此后秦国调整作战目标,将三晋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

韩魏在秦国的重磅打压下,不断割地求和,基本丧失了抵抗能力;赵国虽搞了个胡服骑射强盛起来,但在长平之战败于秦后,也没了多少军事能力,

偏偏燕国在这个时候,也不断找赵国的麻烦,两国之间的战事频繁。

秦王政时期,恍然大悟的赵、楚、魏、韩、燕五国试图攻秦,却以失败告终,

燕太子丹见状,策划了一次刺杀行动,即“荆轲刺秦王”,也以悲剧收场,

秦王政怒不可遏,调动秦军攻燕,逼得燕王喜一路逃奔到了辽东,

且以斩杀太子丹的代价,暂时获得了秦国的“原谅”,

但是,仅仅过了五年,秦国在灭亡其它五国后就将矛头对准了燕国,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将兵攻取辽东,获燕王喜,燕遂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