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证,止咳化痰平喘一】——痰证的特征

 sy同心缘 2023-03-12 发布于湖北

第二十六章    痰证,止咳化痰平喘

痰证是中医上一种特有的类型,痰是人体气血失和、津液代谢失常引起的一种病理产物。临床因其所犯部位不同,痰的性质不同,病证各异,见证不一。因痰所致疾病众多,所以我国古代医学家提出了“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以及“痰之为病,变幻百端”等各种学术见解。又由于痰证的临床表现万分复杂,故又有“痰多怪病”之说。因而要对痰证引起高度重视,对症下药。

第一节    痰证的特征

痰饮内停,流窜于人体肌肉经络筋骨,侵犯五脏六腑,影响肺、脾、肾的气化功能,阻滞血行而引起的这一类疾病在中医上称为痰证。痰,古时也作“澹”或“淡”。痰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过劳纵欲等,以至于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病理产物。如果是有形征可见的中医上称为有形之痰(狭义之痰),无形征可见的中医上称为无形之痰(广义之痰)。有形之痰中质地稠厚的为痰,清稀的为饮,痰与饮常兼并发病。痰证致病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广泛性

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生百病食生灾”,高度的概括了痰病的广泛性。痰证的形成有的是因为外感六淫之邪,伤及肺脏,肺又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若邪在肺部,肺失宜降功能,津液不能顺利排出,则聚而生痰;又或是因为寒温不适,饮食不节制,喜食肥腻甘甜的食物,劳累过度等,脾胃受到损伤,致使运化功能不健全,水液输布失职,那么就会生湿生裁;又或是因为房事不节制,大病、久病伤及肾脏,致使肾气化能力减弱。水液代谢失常,聚生痰饮。所以《医林绳墨》卷二说:人之气道,贵处清顺,其痰不生。设若容塞其同,我必盛。或因风、寒、暑、湿、热之外感,或因七情、饮食之内伤,以致气逆液浊,而变为诸症之所生焉。”

◇多样性

爽饮形成之后,随气流行。变动不停,四处泛益。外至肌肉皮肤,内至五胜六略,无所不到,无所不至,变证以生。临床表现为咳嫩咳袋、痰质黏稠、胸问泛恶、院瘩发朵、头晕目眩,或是神经错乱而表现癫、狂、痴、箱。或是神智昏迷而喉中有痰作响,又或者是凛病、乳癖、瘦痛、痰核、痞块等等。所以朱丹溪是这样解释的:“袋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征仲、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膈,为雍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临床表现多样,变化莫测,所以中医上说“怪病多由痰做崇”就是这个意思。
顽固性
这主要是其致病的特点所决定的。痰属阴邪,质性黏稠,留伏遏阻,涩滞不散。其主要表现,一是指病情时间较长,用药一般不会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指痰病的部分症状,凝结滞涩形成的肿块,结节,或结于皮下,或结于皮里膜外,或结于腹腔,脏器中。中医平常所说的“凛疠”“痞块”“瘿瘤”“流痰”“痰核”“乳癖”这些等等,都是痰证表现。由痰形成的这类实质性病理产物,大多是常年累月而成的,最为难治。
◇复杂性
一般认为,痰、饮、水、湿同出一源,都是水液新陈代谢障碍的产物,痰为水饮之厚浊表现,所以就由此得出结论,痰当属阴邪。其实并不全是这么回事。由于痰的生成原因不同,或水湿不化,凝聚为痰;或水谷不化其精微,而为痰湿;或火热内炽,灼伤津为痰;或瘀血长久,化为痰水等等,加上痰常夹邪犯病,所以痰的性质十分复杂。《丹溪心法》说“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征仲、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这些论述也说明了痰在临床上表现没有特定模式。痰证性质具有复杂性,治疗痰证时用方、用药应常知达变。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