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寒冬,迎接春天。在春日温暖的阳光下,聆听春天的乐章,谱写春天的故事。  春天来了,世间万物生机勃勃。原野上报春的小草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纷纷从泥土中钻出嫩绿的芽儿;那些花期恰逢早春时节的植物,花朵儿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干枯的树木也感受到暖暖的春意,开始吐出翠绿的嫩芽。春天是文人墨客们最喜爱的季节,这个季节也成就了许多艺术家的存世佳作,音乐家也没有例外。若要论赞颂春天的音乐作品,不难列出一长串优秀的作品目录,而在众多优秀作品之中,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无论从艺术性还是从思想性上看,当属古典音乐中的珍品,深受音乐人与听众的赞赏。《春天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创作阶段的作品,创作于1801年,原名《第五小提琴奏鸣曲》。作品一开篇就是一段抒情的歌唱性主题,描绘出一幅阳光明媚、多姿多彩的春日画卷。小提琴奏出的音符如春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因此,人们也把这部作品称为《春天奏鸣曲》。整部作品以乐观自信的情绪为基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对理想的期盼以及对未来的信念,表达了当时正在成长的中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 第一乐章,小提琴奏出的具有歌唱性的旋律优美动听,宛如一股清泉沁人肺腑。它是充满朝气和生机的青春的自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在这首乐曲诞生的那个时期作曲家本人的真实写照。第二乐章,迷人浪漫的田园牧歌式情调,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深情厚意。整个乐章只有一个主题,由钢琴率先缓缓地奏出,小提琴反复弹奏,两种乐器一唱一和,犹如一对恋人在倾诉衷情。第三乐章,短小精悍的诙谐曲,欢乐的、快速跳动的音符犹如春姑娘急促的脚步声,不断地提醒人们:莫辜负了春天的大好时光。第四乐章,活泼乐观的回旋奏鸣曲,钢琴与小提琴一唱一和,宛如在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原野上欢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