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学校的语文教育实在太急功近利了

 独孤岛书屋 2023-03-12 发布于广东

现在学校的语文教育实在是太急功近利了。

一个朋友的孩子在深圳一所排靠前的高中读高一,发现他的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居然是挑跳着学的。第一单元文言文讲完,就直接跳到第八单元继续讲文言文。第二单元的戏剧包括曹禺的《雷雨》、关汉卿的《窦娥冤》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这三篇戏剧可以说是戏剧文学经典中的经典,但是他的老师却直接略过,甚至都没有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并且孩子说,“其他班也差不多都这样“。

老师之所以敢这样操作,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考不考戏剧但却重点考文言文。所以他们选课的标准,并不是一篇文章好不好,值不值得阅读,而是高考考不考。

在交谈中还发现,他们上学期的整本书阅读内容,即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也并没有认真讲,用他的原话是,“老师没教,只让我们自己看了一节课”。大家都知道,《乡土中国》是专业性很强的社会学名著,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书,没有老师的专业指导,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得了。但他们的老师却直接选择不讲。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乡土中国》虽然平时会考,但分值很低,且高考也还没有考过,另外就是很多老师自己都没有读完,也没有读懂这本书,于是便干脆选择性放弃了。

老师重点讲高考考的课文这点并没错。问题是,他们直接跳过了很多看起来“并不重要”的文章。而这些被忽略的文章,恰恰是可以很好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课文。比如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通过阅读这三篇戏剧,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同时还可以把东西方戏剧做一个对比,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点。哪怕只是让学生围绕戏剧这个知识发散开来,去主动搜索戏剧相关知识也比直接跳过强。学了这一单元,学生至少可以看懂戏剧,听懂戏剧,知道莎士比亚的故事和他的代表作。以后走出社会也不至于对戏剧一窍不通。而这些虽然高考不考,但恰恰是语文素养所需要的。

因此我认为,只是把高考高考考不考、考多少分作为平时语文教学选课的依据,实在是太急功急利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和提升,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害!是完全不可取的!

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做法并非个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