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怕冷无汗,《伤寒杂病论》里面的这几首方子大有用处

 幽默的数据线 2023-03-13 发布于甘肃







图片

这次大流行有一个很典型的症状,恶寒无汗。

身体受寒之后,寒主收引,皮肤的每一个毛孔都关的紧紧的。中医说的太阳主表,太阳是寒水,太阳经覆盖最长的路线在背部,所以背部拔凉拔凉的。更有人形容背部好像泡在冰水里面的那种感觉。你想想那滋味多难受。所以这就是恶寒。

皮肤是身体跟外界交流的通道,这个窗口关了,自然就没有汗液了,身体里面的津液不能有效的蒸发,而且被阻隔在太阳寒水这块,慢慢就会变成寒饮。

不少人反映用完退烧药以后,热虽然退下来了,但是很快又升上去了,反反复复。道理很简单,出汗是能带走一定的热量,这就是蒸发的原理,蒸发吸热。但是身体里面的寒气没有驱散,药效一过,毛孔改闭还得闭,呼吸不了,憋住的身体体温又要长。

《伤寒论杂病论》里面有好些方子治疗这些问题可谓简单直接。古方今用,只有悟透了人体的生理逻辑,才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9g、桂枝6g、炙甘草3g、杏仁6g

李时珍说麻黄是肺经专药。“善行肌表卫分,为发汗之主药”。麻黄可以打开皮肤的这扇窗口,把侵犯人体的风寒驱逐出境,是治病之根本。而且能够宣肺平喘。桂枝将血脉的风寒引达皮肤,温通血脉,帮助麻黄。杏仁苦温“主咳逆上气”,与麻黄搭配,一宣一降,恢复肺气的正常运行。

有些人恶寒无汗时会伴有咽痛,这个时候不宜用桂枝,因为桂枝的辛温有可能加重咽痛的症状,可改成石膏15g。变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因石膏辛凉至润,辛能发散,凉润制热,既不影响麻黄的发汗也能兼顾喉咙的干痒疼痛。

有些人舌苔厚腻,要考虑风湿相搏。

《金匮要略》“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9g、薏苡仁12g、炙甘草3g、杏仁6g

发热兼有周身疼痛,这种就是典型的风寒湿相杂,可以加上薏苡仁祛湿通路。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9g、白芍9g、细辛6g、干姜6g、炙甘草6g、桂枝9g、法半夏9g、五味子6g

除了发热恶寒,还出现了寒阴伏肺的问题,症状为咳嗽频繁,尤以晨起、入夜后明显,痰多为色白质稀,平卧时咳嗽加剧。除了解表之余,还有温肺化饮。解表的任务还是交给麻黄汤,温化内饮的任务交给干姜、细辛、半夏。正如尤在泾说的“饮伏于内,而不用姜、夏,寒与饮搏,宁有能散者乎?”又用五味子敛肺止咳、白芍和营养血。

如果兼有咽痛,烦躁,寒郁化热,又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加入石膏9g。

总有些人在使用中药时总是战战兢兢,如果不敢口服的就皮肤给药吧,泡脚也有效。

昨天把荆防败毒散以泡脚的形式分享到患者群,今天就有好消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