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萦》(序)——最恨红楼梦未完

 江南二小姐 2023-03-14 发布于四川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具有一种让人特别是年轻人一沾上就欲罢不能的魔力,这是其他文学作品望尘莫及的。两百多年来,多少中国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成为多少人床头必备百读不厌的爱书。红学经久不衰,很多人甚至终其一生研究它,这种“红学现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初看,它是一部纯粹而伟大的文学作品;再看,它是是一部包罗世态万象的百科全书;多年回头再看,它却是一部救世真经:“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对此,正统的解读通常认为这是作者在宣扬因果报应,从而批判他的历史局限性。而说这样话的人,那是因为他没有亲身经历过曹家那种从天上掉到地下,呼啦啦大厦倾覆、家破人亡的摧肝裂胆之痛。

      然而,如果仅仅把《红楼梦》看成是一部封建专制王朝统治下的世家贵族衰亡的挽歌,那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似乎就没有必要阅读它了。兰陵笑笑生将《金瓶梅》嫁接在宋徽宗时代,写尽了明朝中后期土地被王公贵族、士绅地主大量兼并后,大量无产失地人员涌进城市,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的社会背景下,以西门庆为代表的官僚垄断资本和以王婆为代表的小商业者无序残酷斗争下众生百态的市井生活。而《红楼梦》则揭露了封建专制王朝统治下食物链上层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惨烈诡谲的斗争。

      《金瓶梅》以西门庆一家的起居饮食、迎来送往为小说叙事的主要场景,更多的是直接向下链接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市井生态。而《红楼梦》则是以贾府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叙事场景,更多的是隐晦向上链接统治阶级的上层内部斗争。而无论是土豪西门庆家里,还是世家贵族的贾府,又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小王国”、“小社会”、“小江湖”,里面充满相似的相生相克、相爱相杀,既有让人霎那间感动的人间烟火或缠绵悱恻的爱情,也有暗流涌动的殊死争斗。

      《金瓶梅》惊世骇俗地写尽了成熟狡黠的男女之间可能发生的性,《红楼梦》则写尽了青春懵懂的少男少女之间可能发生的情。前者塑造了千古第一“肉淫”的西门庆,后者塑造了千古第一“意淫”的贾宝玉。当我们将西门庆的“性”和贾宝玉的“情”带入到作品中所处的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体验作者匠心独运的那种悲天悯人时,我们就会发现,历史和当下,从来无法切割。历史即当下,当下即历史。飞速发展的生产力似乎超度不了人类的苦难,反而可能将人类裹挟到越来越了无生趣的境地金瓶的大结局里,作者给予了王六儿和韩二捣鬼这两个历尽风尘肮脏和颠沛流离的底层人物回归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红楼的大结局里,作者给予了衰亡的公侯之家小姐巧姐儿与刘姥姥的外孙王板儿结为乡野夫妇的命运,乡村成为了他们最后的退路。而生活在钢筋水泥笼子里的现代人,似乎连这条路也回不去了。

      西门庆热衷仕途经济,积极入世,如鱼得水,在人生巅峰时刻,在纵欲的高潮中发病暴亡;而贾宝玉厌恶仕途经济,逃避现实,沉溺于乌托邦的大观园脂粉堆里,幻想与一群青春少女同生共死,最后埋葬在她们的眼泪里,或者化成一股烟,随风而散。但却事与愿违,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大观园的女儿们亡的亡、散的散而无能为力。弱水三千,他想取一瓢饮的心愿也幻灭了,最后只能皈依佛门,芒鞋破钵随缘化。

      西门庆因为他的“无所不能”而被女人们追捧,而贾宝玉却因为他的“百无一用”被少女们依恋。“有用”是西门庆的魅力所在,也是他暴亡的根源;“无用”是贾宝玉的可爱之处,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无论是金瓶里的“性”还是红楼里的“情”,这都是生而为人的欲望。人如果没有了欲望,将会变得行尸走肉,虽生犹死;可是如果纵欲过度,又会沦为欲望的奴隶,万劫不复。

      金瓶里的性有多么放肆,红楼里的情就有多么克制。到最后,放肆的西门庆和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们透支着生命,都不得好死;而克制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们都为情所困,消耗着精神,抑郁寡欢,遗恨而终。殊途同归。

       都说金瓶是红楼的母本。这点我相当认同。倘若我们能够在三十岁之前把这两本书读透,或许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有这么多残缺和遗憾。抛开功名利禄,就只说“性”和“情”,又有多少人的人生能够达到性和情的完美结合?底层出身的潘金莲渴望得到西门庆的专宠,这何尝又不是她在试图追求性与情的高度契合?从小接受贵族教育的林黛玉不在乎贾宝玉与袭人、碧痕她们肌肤相亲,不在乎宝玉舔吃哪个丫鬟嘴上的胭脂,她只在乎自己是不是宝玉心尖上的那个人,在乎自己是不是宝玉生命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知己,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执念?

     又或许,倘若我们早点参透两本书,就能在“社牛”西门庆积极入世的“有用”与“社恐”贾宝玉消极避世的“无用”之间,寻求到某种平衡,我们的人生或许可以避免很多跌跌撞撞,或许就不会在人生的某些阶段过得那么仓皇甚至抓狂。

      每个人眼里都有一部红楼。看了一些红学研究者或爱好者的红学作品,特别是一些续本,其中也不乏共鸣之处,但也有太多不敢苟同的立场观点和意趣取向,这让我如梗在喉,亦想一吐为快。张爱玲著有一本《红楼梦魇》,我很喜欢这个书名。梦魇是痴迷的最高级,我不敢和才女张争锋,那就信笔写一本《红楼梦萦》过过瘾吧。

      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反反复复绕来绕去地纠缠在红楼的版本上,可见她对红楼研究之深。不仅如此,我在她几乎所有的作品里都能看到红楼的痕迹,可见红楼对她影响之大。张爱玲如此,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巴金的《家》等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红楼再版,近乎“涉嫌抄袭”。红楼对后世许多中国作家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而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中国作家的作品能够超越红楼和金瓶这两座巅峰。

      “一读红楼误终身”。至少张爱玲和三毛的一生受红楼的影响非常大。三毛一生走遍千山万水,却至死也没有走出红楼梦。而胡兰成对张爱玲造成的情殇,又何尝不是张爱玲曾经过度痴迷红楼所致?宝黛之间那种至情至性、不食人间烟火的知己之爱,“此情只能天上有”,却让多少女性红迷情路坎坷呀。

      年少时,我也曾对红楼魂牵梦萦。夜里梦里,总是想着穿越,去和地下的作者曹公神交,想要把他的断梦续上。

    红楼的魅力妙不可言,任谁去续写都是狗尾续貂。其实,高额的续本真的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只是俺也有一个“红楼梦”,那就过把瘾吧。目前,网络上关于红楼的解读已经泛滥成灾。然而,思虑良久,我还是想要圆这个梦。

      在正式续写红楼八十回之后的情节之前,想先谈谈对红楼主要人物,比如金陵十二钗的一些整体看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