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怕突然读懂自己的父母。

 解语渊 2023-03-14 发布于福建

文/谢丹儒

图/网络


放在以前,若是有人问我最怕什么,我可能会说,最怕我本可以,最怕不自知,最怕患得患失。但是现在,我意识到内心里最怕的其实是,突然读懂自己的父母。
坦白说,我本可以,不自知,患得患失,我都曾经历过,那种遗憾,那种懊恼,那种悔恨,我都很怕。若是问一个人哪里最敏感?伤口最敏感。一个人如果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他会觉得痛,那大概是因为,他在那里曾经有伤。
古文里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但也曾有人说,这句话放在现代并不适宜,年轻人就应该趁年轻多出去闯闯。现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在只要你想回家,总是会有办法的。飞机、高铁、动车、火车,再不济也能够坐大巴,天南地北,国内外,不消太多时间就能到家。再加上,现在通讯发达,有什么事一个电话、一部手机轻易地就能够联系上,好男儿志在四方,父母会理解的,也不用顾忌太多。
曾经,我对此深以为然,一直到爷爷去世。
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我没有在远方,我在家。我和爷爷家相隔不过一里路,很近,甚至不用电话,跑几步路,几分钟就到了。但爷爷去世的时候,我还是隔天才知道。他是在夜里去世的,生前承受了很大的痛苦,那是苍老和疾病的折磨,我能做的除了用我在杭州上班时学到的生疏的按摩技巧帮他揉捏,以缓解他的痛苦,其他的我什么也帮不了他。
一方面,他八十二岁的高龄,肌肉萎缩,身体浮肿,身体沉得像注入了铅一般,器官的衰竭也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另一方面,那时的他近乎丧失了语言功能,声音微弱的似乎在喃喃自语,眼神涣散,还时常认不出我来,至于他说什么,就更听不清,也听不懂。只有痛的难受了,他会流眼泪,他会嗷嗷叫,这我知道他难受,但是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却什么也帮不上。
兴许是按摩有了效果,也可能是灵光反照,就在他去世前一天,他似乎好转了。那时,我甚至在想,是不是过段时间他就会好起来,像往常一样好起来。之前,他也曾生过几场大病,也都这么熬过来了。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他摔倒了,很严重,老年人骨质疏松是很常见的。医生来了,甚至都告诉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但都熬过来了。后来,天气好,他还能够去逛街。那是,在前两年。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像往常那般站起来,熬过去,他就这样走了。甚至,他在什么时候离开的我们也都不清楚。
那晚,是我父亲负责照看他,兴许是平常家务太过于烦劳,又兴许多年来的早睡习惯,我父亲睡着了。农村里大都这样,男人肩负着主要的家庭重担,终日繁忙,一天的劳作之后,早睡早起。这样的日子,我父亲过了大半辈子,我爷爷也都是这么过来的。甚至,如果我没有上学,我多半也是如此。
就是因为这样,我父亲一夜之间似乎老了许多,他眼神里掩饰不住的疲倦和苍老,尽管他竭力想要控制,但他最终还是没忍住,哭得比他姐妹好凶,一边哭还一边安慰别人。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渐渐明白这哭声背后的东西,那是一种愧疚,一份自责,以及发自内心的沉痛。是照顾不周,是没有在爷爷临终前亲眼看着爷爷闭眼,是多年来的吵闹,是亲人间的永别,是血脉之间的别离,是苍老与苍老之间的同怜,没有机会弥补,无法再交流。对不起和谢谢,像是隔了一座桥,父亲在这边,爷爷在那边,曾经靠得很近很近,如今却隔得远远的。
自然,安慰的同时,还伴随着谩骂。父亲不懂得表达,在他大半辈子里,他都在和爷爷争吵,这其中有他个人的不甘,也包含着所有父母对子女不成器的无奈和嫌弃,他都一一承受着。所以,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发泄着,表达着。这是一种卑微的爱,深沉,又那样的直接。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道理很久之前就曾听闻,当时,也只道是寻常。我们都是这般不断生活并不断告别着。但其实,我们都没准备好。
我们总想着等下一次,等一个合适的机会,过段时间,或是等空闲下来。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就在这等待中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主动或被动,或没准备好,或时机不对,或不知该从何说起,该如何去表达,又或是等时间慢慢过去,等时间慢慢消融并和解。
说下一次的是笨蛋,说明天的也是。在某一些事情方面,在某一时间段,我们都曾是笨蛋。
今天,是月初,有幸和朋友一起吃火锅,我们预祝着接下来的时间能够红红火火的。饭饱之余,朋友想起给他母亲通一个电话,从电话里得知,他父亲腿上的伤尚未痊愈又急急忙忙的出远门了。
朋友说,父亲怎么就不知道养好伤再去,就不能少让自己操点心。
从这份谴责里,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过往,我也总是这般,责怪父亲总是不懂得照顾自己,责怪父亲怎么就把金钱看得那么重要,责怪父亲总不让人省心。但是,当我看到朋友这般时,我突然间好像懂了。
是的,最怕突然读懂自己的父母。就是那个沉默寡言,脾气暴躁,很凶,还一大堆的臭毛病的父亲,我好像突然读懂了。
父亲并不是不懂得照顾自己,只是在他看来,相对于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赚钱,不是为了成就自己,不是为了享受余生,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希望在自己尚且有能力时,能够帮助自己的子女分担一些。父亲并不是真的把金钱看得多么重要,而是他明白金钱对于现实而言,对于尚不懂事,或正在成长的我们有多么重要;父亲确实不让人省心,但更不让人省心的其实是我们子女。
婚姻、家庭、事业、子女、声誉……我不知道这背后父母付出了多少,但一通又一通的电话他们都没落下过。而每次问及他们,他们也都总是说挺好的,我们也当真了。多年来漂泊异乡,或虚度,或努力。临近过年,总以为买几件衣服,给父母寄点钱,给他们吃好穿好,嘱咐他们好好照顾自己,似乎这样就够了。
可是,回顾我们的青春岁月,回顾过往,我们也在诉说着同样的谎言,我们也曾得到过这样或那样的满足,我们就真的知足吗?我们还是会责怪他们对我们的关注不够多,不够爱我们,不够关心,不够体贴。而我们呢?我们似乎习惯了。
是的,习惯了,习惯成为理所当然,习惯他们那样的付出,习惯他们的坚强,以至于我们近乎忘了,我们在长大,而父母日渐苍老。我们总是容易忽略这些,或习惯,或自欺欺人。其实,我们应该知道的。在一次又一次看到相关话题的时候,在一次又一次读到相关句子的时候,在一次又一次听到父母的消息,身体出现毛病,自己意识到越来越力所不及的时候,在无助的时候,在思念对方的时候,在回家过年时看到他们白又多了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的。
父母为什么不懂得照顾自己?若不是因为我们不争气,不成器;若不是我们不够好,或他们觉得我们不够好;若不是周围的人都在朝好的方向变化着,而我们,父母眼中的我们,始终像个孩子;若不是因为我们,他们怎么不懂得照顾自己?就是因为我们,他们总是不懂得照顾自己。
他们身上肩负着家庭的重担,从来没有少过。从我们出生,到我们结婚,从结婚到孩子,从家庭到事业,从事业到我们的情绪,事无巨细,他们始终担在肩上,放在心中,挂念着,思念着,克制着,竭尽所能,正是为了我们,他们才如此啊!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个,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方向,同时,它也是分寸。方向是我们的来处,分寸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联系,联结,是交流,是陪伴,是守护,是关注,是关心,是照顾,是义务,也是责任。它是相互的,是连带着体温的,不只是一个地名,一个方向,一个我在哪,我在做什么,我过得怎么样的简单交流或敷衍的回答,是血脉之间的联结,是亲人、家庭的温度,是传承,是爱。
我们,亏欠父母太多了,太自以为是,太自私,太吝啬,也太会找借口了。即使读懂父母,也是多年以后,兴许是自己为人父母之后,又兴许只能借助别人才幡然醒悟,少有反省,少有自知。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人生,最怕突然读懂自己的父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