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日谈:“一个‘写作者’的自白。”

 解语渊 2023-03-14 发布于福建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白居易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敢请东风暂留

一连两三天没动笔了,原本今天也不打算动笔的。
事实上,从客观的角度而言,今天的天气不错,有个大大的太阳,而且时不时的还有风吹过。
然而,我感冒了。感冒是身体、生理方面的脆弱,很容易引起情绪上的低落。
我也确实折磨得够呛,一直流鼻涕,垃圾桶满满的都是纸巾。再加上鼻塞,喉咙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疼痛。喝了三包板蓝根、两粒牛黄解毒片,依旧没什么效果。
这好像是今年第一次感冒。
生病了,人好像就是极其容易感觉到孤独,或者脆弱。不仅是身体的,心里也是。
于是,我想了很多,关于写作的,关于自己的。
1.
就在两天前,我已经暗自下决心要放下一段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思路了。停笔,或构思。
对于写作的人来说,似乎这是常态。写或不写,终究还是会拿起笔来的,只不过是写什么,以及怎么写的问题。也就是说,确定自己的目标,方向,或者说风格,定位之类的。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太注重这些。在没有足够多的数据之前,盲目的给自己下定义,或确定方向,这是极其不理智、不客观的。也正是抱着这样的一种想法,所以,我总是在写而很少去想,去反省,去总结,以及去确定什么。
不过,不知是时代发展太快,还是人们的注意力转变得太快,还没有等到我真正确定下来很多东西就变了。以往我看的那些内容变成了图片、漫画,更多的内容则转成了短视频,或段子。
原本想着前方也许有人正在等自己成长起来的幻想,破灭了。这对于一个真心希望得到更多人认可的人而言,可能还是有点难受吧。还好就是,那个正在等自己成长起来的人,对我而言,是我自己。所以,不存在幻想破灭的情况。
但是,还是会忍不住去想的。身边的朋友好心说了那么多,长辈、老师、以及相关领域的一些朋友也提了不少的建议,再加上自己所看到的一些现状,若是这样还无动于衷,显然是假的。就算不去在乎他们说得对不去,如果自己想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现实还是会逼自己去想的。
确实,大家都说,要有价值,有趣,有意义,尤其是有价值这一点。用他们的话说,这要让他们感觉到这是重要的,是有助于他们生活、职场或个人成长的。但我个人对于这些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我不希望给任何人灌输任何的信仰,同时,我也不希望告诉别人什么什么是重要的。因为,从始至终,我认为,对于“什么是重要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自己可以作答。
当然,我们可以说服,可以辩证,可以提供参考意见,甚至言之凿凿,如果真的有必要的话。我也确实常常看见类似的文章,不过更多的时候,我选择了无视而已。我不否认,他们的言论也好,故事也罢,又或是论证过程多么严谨,兴许他们是对的,但我还是倾向于保留意见,保留自己的偏见。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每个人赖以存生的东西。我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缘故去影响别人,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少,但我还是不愿意去做。因为我知道,很多时候的假定,预想,以及想象都不过是自我安慰而已。
就像每次写作,假想着与人对话,预想着别人懂自己,或是想象着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不用担心,只需坦诚,真诚,别人会理解我们,别人会知道我们的初衷,别人能够客观、理性的参考我们的建议。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就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性,别人呢?我不敢想。所以,我保持着警惕,与人群保持距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能也正是这样,所以写的很多东西,我都不妄自下定义,不喜欢过度解释,不喜欢夸大。也正是这样,所以,在我写的那些内容里,很多地方我都会用“可能”、“也许”、“大概”、“似乎”等这些不确定的词。
当然,我也明白,其实大家想知道的只是简单的东西。简单的道理,简单的方法,或是尽可能简单且有助于自己成长,提升生活品质,或是让自己的事业飞快发展等等。而思考,是复杂的,是多变的,是艰难的,是令人不快的,思考也远没有直接给出答案那么的舒适。
可是,“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去打理,还能有好吗?”
何况,从写作者的角度而言,其个人的阅历、见识、经验终究是有限的,所写的内容也大多是源于此。而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如何写作者却是难以知道,也就是说,很多看似对读者说的话,也许只是对少数读者说的,而非每个人都适用。但是,我们偏偏又会有这样的一种倾向,倾向于自欺欺人,倾向于先入为主,或对号入座、自作多情。
我自是无力改变众人思维,所以,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尽可能的诚实、真诚以待,以及说我知道的,我所想的,以及我的思考。然后,期待着每一个人都能够保持独立思考,能够客观、理性的看待我所说的。最后,希望我能够给予一些人帮助:像我这样的人,或需要我这样的人帮助的人,希望通过文字能够传递给对方以力量,以温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