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实疏离》:每一种审视本身,亦是远离的过程。

 解语渊 2023-03-14 发布于福建

“如果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而非其他,那么行为的现实性就将被剥离开来。”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摄影丨会会

1.
很多年了,我热衷于思考自己遇到的每个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偶尔我也直接问他们。我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最初其实我也不明白,是好奇?是求知欲?是攀比?还是在追寻某种可能性?
这件事从十几岁开始就那样,我从未停止过观察和猜想,这好像成了我某种属性,如果属性中确实应该包含这一点的话。
实际上,无论是通过他们,还是仅自己而言,我所知并不多,所能够依赖的经验也极其有限。
那么,我是如何作出的判断呢?——我如何得知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何分辨他们的回答究竟是真实,还是出于真实的需要?
这个问题,在过去我从未真正正视过,我想也正是这样,我才能够那么坚定的认为人们一定是有真正想要的。无论是现实性、现实意义,又或是其他。
而现在呢?显然,我开始厌倦了这种方式,这种追问,这种观察。
说到底,我觉得虚妄,觉得这一切都虚妄,虚妄且可笑。
就说我所观察到的现象,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人们对于自己的了解也并不深刻,人们关于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思考并不多,甚至还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人们问想要的是什么之时,便感觉什么也不想要。
而这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究竟是因为个体的独立本身值得怀疑,还是因为环境、群体,以及诸多的不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坚定,又或者说从始至终真正叫我们无法坚定或确定下来的缘故是因为我们从未认真思索过呢?
我想了很久,每一种可能性似乎都代表了一种存在,而存在即现实啊。
所以,现实是什么呢?似乎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加上人为主观的因素,这就使得现实愈加模糊了。
有人说,如果确定代表假设,只要有人在想这个假设,那这个假设就是存在的。
从某个角度而言,似乎是这样。如果假设被证实,它就该是一种存在,是一种现实。
只是,多少人是真正的活在当下呢?那种卑微且被认定为美好的当下。这是何其干瘪且枯燥的当下啊。
就拿大多数人的为人而言,多少人在做的,或者说他们本身,其实属于永远做不了的那个人。
一如王尔德所言:“一个人真正的生活经常是他并没有真正过上的那种生活。”
如此一来,我们谈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又或是审视自己,意义何在?
就像人们对于自己的认知,随时都可能发生改变,不是吗?潜移默化,又或是有意识觉察,又或是有足够的理由驱动自己去作出改变,我们能说自己就是这样的吗?我想,并不能够。
我们似乎永远受到远方的吸引,驱动我们的也并非局限于我们的视线,触目所及,我们并不见得就是我们,除非生命就此终结,然而这样的我们也依旧不见得就是我们。于自己而言,当然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回答,或是答案去应付,但从旁人的观点我们也应该知道这并不客观。
所以,我们谈论现实,何尝不是在疏离现实呢?
2.
实际上,就现实而言,我们大可以大肆谈论,谈论生活的方方面面,纠结于现实本身,言及大环境,言及自身。但就现实而言,这些依旧受限于我们的见识,不是吗?
这也就是说,现实自有其现实的依据,存在着,但若是将此视为仅仅如此,或认为事实就是这样,总是这样,这未免过于狭隘。
事实上,这些不过是对一些不同事物作出的一种反应而已
就像我们存在于当下的时代,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人,所遭遇的事情,换个时空,你还能坚定的认为你依旧能保持不变吗?
答案显而易见,很多问题一再重复,很多历史依旧在重演,悲剧还在发生,人力有穷时,好像我们都没变,没变的是我们的无力和无奈。可实际上,我们终究是变化了,无论是细胞的新陈代谢,又或是我们所处的时空,还是具体的事实,都变了。
就拿认识自己为例,我们如果能够知道自己和不能知道自己,这会是一样的吗?我们的观点,我们的选择,我们的立场,我们的原则,我们的情绪等等,它是否也会因此作出反应呢?
我想,答案是必然的。无论我们相信什么,我们终究会因为相信或不相信而作出反应,继而导致变化,不是吗!
所以,我为什么会觉得虚妄就是这个原因了。
好像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我们指引到某种不可知或怀疑,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只要我们还相信思考,只要我们依旧被思考所驱使,我们便无法无视它们存在的事实。
可是,它们存在的依据是什么呢?如何解释这种存在呢?
就像如果不思考,我们便不会发生改变了吗?不见得吧!
万事万物自有其运行规律,一味的逃避,或无视也好,或正视也罢,又或是我们所谓的改变,我们还能坚定的认为它们就是它们本身吗?
从逻辑角度而言,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什么是什么,就该是什么。
只是,谁又能说逻辑便能解释一切呢?何况,逻辑的前提是什么?又或者我们之所以能够谈论“前提”的前提又是什么呢?它真的成立吗?
就像文字的表达,又或是我们所见所思,它们也并非是无懈可击的。
文字中存在着无字的真空,我们所见所思依旧受限于自身的属性和事物本身的属性,甚至,换个新方法,或者换个思路,换个事物,它便又是一种重建和续添了。这是何等的虚妄啊!
说到底,我们可能只是人而已,每一种审视本身,它也只代表了一种审视的结果,而非全部的真相,至此,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疏离呢?
就像是,如果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而非其他,那么行为的现实性也将被剥离开来。不是吗?还是说,它仅仅停留于现实本身,不,这太荒谬了。
诚如作家亨利·詹姆斯所说:“人是圆形的,不是扁平的,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你自以为熟悉的人以前没见过的一面时不用意外,你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他加在一起,才接近于完整的他。但也只是接近而已。”
那么,我们审视自身呢?你若知道了你,你还会是你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