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柠檬心理&QQ音乐/ 5分钟心理学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很多人都面临这样的困扰,明明每次工作任务都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自己却因为拖延的习惯迟迟不开始。 ![]() 白天刷刷短视频,关注一下国际新闻,看看娱乐圈,跟工作任务有关的事一点都不想接触,一整天过去了,睡觉前躺在床上开始陷入无限的焦虑和恐惧中,甚至深夜失眠。 到了第二天,因为缺乏精力,很难将有限的专注力投入到工作中,就把工作继续拖着了。 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拖延——焦虑——继续拖延”的恶行循环中。 难道这种拖延与焦虑的恶性循环真得就无解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定方法,从自身内部以及外界两个角度进行主动干预,就可以切断这种恶性循环。 下面,我就来具体说说怎么做。 你有没有发现,越拖延越焦虑,在焦虑中继续拖延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进行一种内耗? 在惰性出现时,你会不由自主放任自己去玩乐,放松之余想到工作任务临近节点,又会感到危机感,责备自己白白浪费时间,暗暗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开始行动,然而第二天却是昨日重现。这样只是不停地消耗自己的精力。 你要做的就是停止这种内耗行为,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要告诉自己,任何时候行动起来,都不算晚,其次还可以给予自己心理暗示,在纠结要不要放下手机开始工作时,选择默数5秒立马行动。 人之所以可以长久地坚持下来去做一件事,是因为每次做完这件事,自己能够切身感受到正面反馈和自己的收获。 就好比那些喜欢去健身房锻炼的朋友 ,他们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自律只有0次和无数次。 原因就在于,真正做到自律的人,他们能够感受到身体、精神方面的正向改变,而这种正面反馈又反过来激励自己去继续坚持自律。 那么放到克服拖延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 但与健身不同,克服拖延很难在短期内明显看到效益和反馈,这里我们可以主动创造或者记录下来当天的成果,同时与前一天的状态进行对比,即便工作进展看起来很微小,也可以从内部增加驱动力,抵抗下次即将到来的拖延。 前面两点提到的都是从自我角度出发,从内部入手,对抗拖延和焦虑。 那么从外部角度来说,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舒适区,从根源上切断诱惑。 一个人每天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如果都用来玩游戏刷视频,那看到工作自然不想做了。 因此你在进行工作和学习之前,要先将一切有可能影响到专注力的干扰因素排除: ![]() 如果是居家办公,就可以将手机放在卧室或者是阳台等视线之外的地方; 如果是在单位坐班,可以将手机调成静音,将电脑桌面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集中打包,设置一定时长不被打扰的专注时间等。切断外界的诱惑,降低拖延的机率。 拖延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行动前焦虑,在焦虑后摆烂,在摆烂中拖延。 只有我们学习、工作时尽可能全神贯注,放松娱乐时才能心安理得。希望大家能够慢慢克服拖延、消除焦虑。 一 END 一 近 期 热 文 ![]() 为 你 推 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