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年代的上海通社(三)

 吴越尽说 2023-03-15 发布于浙江

三十年代的上海通社(三)


《时事新报》刊登的“老上海”

《时事新报》在副刊《新上海》中专门为上海通社辟出《老上海》一角,刊登上海掌故,采用回合的形式,从1935年11月19日刊登第一回起,每3天发表一回,到1936年7月18日第六十一回为止,共刊登上海通社发表的文章189篇,约12万字左右。



《老上海》的刊头(柳亚子先生题写)


《老上海》也是上海通社介绍上海历史文献和重要史迹的一个阵地,尤以介绍历史人物及人物传奇为主要特色,几乎每一回都有上海通社对历史人物的研究成果发表,因版面有限,仅占一个副刊的一半版面(只有最后几回才有一整幅),所以篇幅大部分是短小精炼,集中把人物与上海关系的精彩片段呈现给读者,另外介绍南社的文章也有多篇。《老上海》上徐蔚南署名的有6篇。


徐蔚南在《老上海》首回发刊告白中说:“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历史虽没有怎样的悠长,却也有六百多年文化的累积。发掘工作的尝试,早就有人感觉重要的了。我们的一群,当然不敢以老上海自居,不过,却极期望对于'老上海’做点忠实工作。写作的范围,以下面的四点为我们自己的规约:一、实用的;二、欣赏的;三、供人研究的;四、助人研究的。一到每周星期二及星期五,在我们手里关于上海的重要文献,木刻图片,以及研究各项史迹的短篇论著,都将尽量的提供出来,以期许许多多'老上海’人们的纠谬和指正。我们也很感佩'新上海’编者的盛意,特辟了这个篇幅,给与我们发表的机会。”


关于介绍历史人物、社会名流的有以下内容:


回数

提要

回数

提要

1

辜鸿铭在上海

3

詹天佑在上海

4

李吏香

8

克宁瀚(曾任法驻沪总领事)

10

左宗棠在上海

12

徐寿在上海

13

法国传奇自行车手雷勃

15

丁文江在上海的那一年

19

聂缉槼和聂其杰父子

21

沈敦和与吴淞开埠

24

老船员考克司回忆上海

26

万国团练中华队殉职第一人黄勋伯

28

三个办报纸的上海道台

31

梁启超由日到上海

35

卖砚、赠金、题画(袁又凯)

36

晚清官场与革命党人

39

义和团时代上海道台余联沅

46

民国女军与学生军

47

革命掌故:陈子范、张恭、林白水

48

胡展堂先生在上海

49

袁世凯写给黎元洪的两封信

50

李鸿章

52

左宗棠与吴淞之战

58

章太炎先生在上海(徐蔚南撰)

60

苏本炎纪念碑




南社专题内容提要

20

南社纪念会之史的回溯

22

南社第一次集会记录

23

新南社成立记录

24

柳亚子先生一封公开信

25

新南社第二次雅集

27

柳亚子先生叙述的新南社

40

柳亚子向上海通社提供爱国学社刊物《童子世界》(徐蔚南撰)

41

柳亚子先生给吉里的信

48

南社集锦


《时报》刊登上海通社的“访古记”

《时报》从1935年9月起,不定时刊登“上海通社”编纂人员实地走访郊区乡镇,寻访古迹的调查报告,集中介绍了洋泾、北桥、法华、华泾四地的名人故居遗迹,以及史籍上记载的文物,这批报告以第一手资料厘清了历史脉络及人物关系,资料详实,考证周密,受到文物部门、博物馆及名人后代的重视和关注,到1937年4月,共发表文章42篇,约有8万字左右,配发照片8幅,(实际照片更多,另刊在号外,笔者尚未找到),进一步充实了通志馆史料,使通志稿的内容更为扎实和丰富,也增加了读者阅读的趣味。这42篇文章如下:


日期、篇数

内容提要

1935年9月11日(1篇)

上海乡贤之一:潘恩言行和政绩考证

1935年11月18日—26日(5篇)

上海乡贤之二:陆深事迹考证

1935年12月24日、26日(2篇)

洋泾访古记:陆深遗迹大发现

1936年1月31日—2月6日(4篇)

上海寓贤之一:天主教画家吴历

1936年4月14日—16日(3篇)

北桥访古记(1-3)

1936年7月12日—17日(4篇)

法华访古记(1-4)

1936年8月30日—9月18日(16篇)

华泾访古记(1-16)

1937年4月23日—30日(7篇)

华泾访古记续记(1-7)


 

 1935年12月24日《时报》发表的陆深故居调查报告,记录了上海通社前去考察的人员:“编纂主任徐蔚南先生,编纂蒯世勋先生,吴静山先生,胡道静先生,郭孝先先生,蒋慎吾先生,他们在出发的前两天,就把应备的用具,像地图啊,照相器啊,拓碑纸墨啊,指南针啊等等,都收拾妥当;并且制成小型指南卡片分发给各人。出发前的顷刻,我们还十二分高兴的看到,徐(蔚南)先生的女公子天明也参加这个访古的集团,还有胡(道静)先生的阿弟道倩着了童子军的服装,也来参加,这更使我们精种鼓舞起来了。”


1936年4月15日,《时报》发表上海通社的《北桥访古记》第二篇中,还刊登了一张照片,照片上4个人分别是蒋慎吾、胡道静、郭孝先以及徐蔚南的女儿徐天明,站在瓶山道院前的天移井旁合影,当时徐小姐大约十来岁的样子,那次徐蔚南也是带着她一起去了北桥。



北桥访古照片(从左至右:蒋慎吾、徐天明、胡道静、郭孝先)


1936年8月的《华泾访古记》中,记载了徐蔚南与胡怀琛、胡道静、吴静山等人在华泾镇实地考察时,在乱葬岗中辨认出了墓基偏高的黄道婆墓,详细报告了考察的全过程,结合史籍记载,对黄道婆的生前活动进行考证,得出黄道婆墓址的结论。这篇报告后来编入上海通社的《上海研究资料》续集,1939年8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建国后上海县人民委员会根据此书的记载确定墓址,出资修复了黄道婆墓,并列为市级文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