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进草书集|《历代书论札记》连载(五):信意运笔,斯为善学

 循规堂 2023-03-15 发布于上海

《历代书论札记》序

书者,先博也,后散也。欲书必先博览群书,胸中有物,后散怀抱,任情恣性,最后落笔,随心书之, “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此乃余阅蔡邕《书论》之感慨。

古有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故札记沿用至今。是故余平昔好览,且喜动笔,好记其精髓,今复于存者辑之,以名札记也。至于通道与否,则存乎人之所见。余初不敢意必于其间焉。

壬寅仲秋,高进于沪上循规堂自叙。

《石湖》里说到:练习书法必须吸收古人美妙的真迹,可以详细观察他的落笔先后、意态气势、提按轻重以及来回往复的笔法,如果只看碑文或拓下来的碑本,那么只能学得它的笔画,完全学不到它的运笔的方法以及神态和气势,最终难以有所长进。

石刻是属于雕刻艺术,对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是不可学的,因为石刻是用书法者的笔迹雕刻而成,已不是书法者的真迹了,所以,我们必须以书法者的真迹来观察和练习。

当我们得到一幅名家的手迹,一看便知是谁书的作品,而且作品从头到尾的意态和气势都体现出本人的特点,这就是真迹,如果初看是某名家的作品,仔细看以自己以前学过此人的书法的笔法和风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那就是模仿的赝品了。

练习书法经常临摹,可以得到形似,但要做到神似,就要经常拿前人的作品仔细琢磨,看到入神,就到最佳状态了,因此,练习书法要专心致志、消除杂念,这是练习书法做到神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凡临习古人书法开始的时候必须做到形似,让人一看就知道临习是谁的字,这就是入帖,时间长了慢慢出帖,做到断而又连,连而又断,形断而势不断,山不连而气相连,做到舍弃外貌的形似而取内在本质的神似。

我们每临习一帖书法作品,必须使帖中的笔法章法牢记在心,如再临习其他人的作品,又必须在心中移除前贴所学的东西。长时间不断的学习积累,时间久了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临习过多家的操行和品质后,再写的时候自然会从容自若,下笔有神,虽然每日与古人做朋友,实际上已经学到了书法的真谛,胸有成竹了。

临和摹的区别在于,临书容易忽视古人字的间架,而容易学到古人字的笔法和意态,而摹书恰恰相反,摹书容易掌握古人字的间架,而容易忽视古人字的笔法和意态。

我们初学书法就像奔跑一样,慢笔可以稳定字的形态和走势,快笔就会丢失字的法度和标准。

学习书法不在于左看右看字的面目,依样画葫芦,而在于行,住,坐,卧时常仔细玩味,用心琢磨过目不忘。时间久了,习惯成自然,就会有体悟之路,悟性越来越高。

赏读书法作品就像享受餐食的美味,可是美味只是可以满足几天的时日,如果观赏之后能够有所感悟,那么就会辅助你光彩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