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传》讲解第5期:一心为公却成卖国贼,行至末年依然为国奔命

 凤凰山居士 2023-03-15 发布于江西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曾国藩传》,本书中文版约43.5万字,我会用5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5期。

上期说到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通过以身作则等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官场的风气,同时在对待洋人身上,他也提出了三条极具新意的外交理念,以及在培养人才上,他更是不遗余力。

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李鸿章取代曾国藩做了两江总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

1865年,正忙于两江事务的曾国藩被皇帝要求北上剿捻。捻军是与太平天国同时期的起义军,但当时的捻军只是小打小闹,不足为虑。而当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捻军却异军突起,驰骋于黄淮流域。

原本朝廷派的是满清贵族僧格林沁,但他急于求成,最后被捻军杀害。朝廷四顾无人,才派曾国藩前往,同时由李鸿章代替他担任两江总督。

而李鸿章也送来了他的淮军,以便曾国藩调遣。虽然有了门生的全力支持,但剿捻的过程却并不顺利。

曾国藩吸取了僧格林沁的教训,制定了“河防”战略。他计划东以大运河为防线,西以沙河、贾鲁河为防线,在这三条河的河岸建筑木栏,挖土筑墙,在关键处安排重兵把守,这样可以压缩和限制捻军的活动范围,然后将其驱逐到角落里加以歼灭。

然而实施这个战略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再加上地方官不配合,修筑的堤墙不结实,接二连三地倒塌,以至于时间过去了一年半,捻军还没有被消灭,甚至逃往河南与山东等地,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一时间,朝野上下对曾国藩大加指责,他的政敌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双重压力之下,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为了完成剿捻任务,他上奏建议派李鸿章前来帮助自己。

谁知朝廷却罢免了他的钦差大臣关防,让李鸿章取代了他。虽然对这个决定感到意外,但他非常坦然。

回任两江总督后,他全力支持李鸿章,在其领兵一年多后,捻军终于被镇压了。而李鸿章采取的战略依然是曾国藩的河防战略,也直接证明了他的战略是正确的。

捻军平定,朝廷论功行赏,曾国藩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升任直隶总督。直隶总督的驻地在保定,前去上任途中,他一路留心观察当地的吏治状况,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1869年,曾国藩弹劾了十九名知县以上官员,之后他把工作重心放在清理积案上面。

在他严厉督促下,整个直隶官场迅速行动起来,到了1870年,各种旧案由一万两千多件缩减到不足一百件。然而就在他准备将吏治进行到底的时候,天津教案爆发了。

02

1869年,法国人在天津三岔口修建了一座教堂,随后修女们收养了一百五十多名弃婴。教堂建成的第二年,河北一带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于是有人把教堂与干旱联系了起来。

1870年,教堂内部发生了传染病,导致四十名儿童死亡,修女雇人将儿童的尸体埋在附近的荒地,但受雇者埋得不彻底,尸体很快被老鹰和猎狗闻到味道,前来蚕食,以至于遍地都是残缺不全的尸体,招来许多人围观。

人们看到这一幕,不由地想到一则流传已久的谣言,那就是外国的西药之所以灵验,其实是传教士剜走了孩子的心,挖去了他们的眼,用来做药材了。

就在这个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天津又发生了一桩拐卖小孩案。据案犯武兰珍供述,她是受教堂中一个叫王三的教民指使才做的这件事。但当武兰珍与法国传教士对质时,教堂内部却并没有叫王三的人。

案情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可老百姓不愿意,他们一窝蜂地冲进教堂开始打砸,最后打死外国人二十名,其中既有法国的高级外交官,也有英国、比利时和俄国等国家的人。

这一恶性事件顿时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教案发生的第二天,法国就派出军舰,一周后抵达天津港口,鸣炮示威。

清政府随即派曾国藩前往处理,但此时的曾国藩身体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不仅患了眼疾,还经常呕吐,时常有眩晕的感觉。

他本可以称病不去,但思来想去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他深知这个事情处理不好就会引发战争,以清朝的国力,势必要再一次割地赔款,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刚抵达天津,他就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大家都希望他能扬国人之威。可曾国藩却是先给天津人民写了一个声明,说自己来这不是为了打仗的。此言一出,顿时激起了天津人民的极大愤慨。

之后曾国藩又将道、府、县三个地方官撤职查办,虽然暂时平息了法国人的愤怒,却让天津人民对他更加不满了。

他并没管这些,而是立马着手开始调查剜心挖眼的真相,然而查来查去却没有找到什么可以采信的证据。

最后他向朝廷上书了全部调查结果,认为剜心挖眼根本不存在,并在奏折中详细分析了天津教案发生的原因,希望以此终止谣言,防止以后再发生此类事故。

同时,曾国藩在奏折中既替中国人说了话,也替外国人说了话,若是奏折得到广泛传播,无疑会促进中外双方达成和解。

然而朝廷却将曾国藩为中国人说话的内容删去了,只发布了他替外国人说话的那部分。

结果可想而知,他立刻遭到了全国上下的口诛笔伐,被人们说成是彻头彻尾的卖国贼,甚至与他相交多年的好友也要与他断绝关系。

无处诉说的曾国藩痛苦至极,而法国政府还步步紧逼,要求严惩凶手,甚至杀掉之前逮捕的三名地方官,否则就开战。

重压之下,曾国藩旧病复发,卧床不起。为了避免战争,他请求朝廷派李鸿章前来。

对曾国藩早已不满的慈禧太后,却将李鸿章提拔为直隶总督,让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属于曾国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就在慈禧的命令下达后不久,普法战争打响,法国节节败退,无暇顾及中国,只要求严惩教案中的凶手就可以了。曾国藩为此违心地杀掉了一些人,然后拿出了自己的一些银两交给了犯人家属。

自此,天降教案告一段落。

03

但天津教案给曾国藩的打击却是沉重的,去京城面圣时,他不仅备受冷落,而且谁都可以上前骂他两句。

更让他痛苦的是,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清王朝彻底没救了。他认为慈禧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却没有一点主见和判断力,宁愿相信谣言也不肯面对事实,还把他作为替罪羊,他预感到这样的朝廷走不远了。

虽然对朝廷持悲观态度,但他还是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他的身体也走向了油尽灯枯。

其实曾国藩的身体一向就不好,三十一岁感到耳鸣疲劳,三十三岁患上了眼病,到了三十六岁就开始戴老花镜了。

三十五岁还得了皮肤病,奇痒异常,浑身难受,严重影响了他的体力与精神。而且这一症状伴随了他的一生,从患病到去世,他每天的睡眠都不规律,最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中年之后,其它疾病也随之而来,比如牙痛、腹痛、脚肿、肝病等。因此他常常感叹自己,才50岁的人,就像70岁的老头一样。

1870年,刚升任直隶总督没多久,因为看文件太多,右目失明了,另外一个眼睛看东西也很模糊。

在这次天津教案的打击后,他的肾脏开始出现问题,小便不正常了,总之全身上下几乎没一处好的。

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向病痛妥协。

晚年的曾国藩,核心目标是兴办洋务。但他也知道,洋务不是办几个工厂就完了。为此他特意在江南制造总局设了一个翻译馆,聘请了许多英国人,大批翻译西方科技书籍,多达160余种,为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梁启超、谭嗣同等人读了此类书籍,受益颇多。

而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曾国藩也认识了许多洋务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后来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在容闳的影响下,他知道了留学的重要性。

于是1871年8月18日,他与李鸿章联名向皇帝上奏,表明留学计划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很快,朝廷也采纳了他的建议。

1872年8月11日,也就是曾国藩死后的5个月,第一批三十名留美幼童正式出发,开启了留学计划的第一步。

留学计划也是曾国藩为大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做的最后一件大事。

1871年下半年,曾国藩的身体越来越差,明显已经走到了人生末年,但他却无惧死亡,依然勤奋有恒。

右目失明了,他就左眼看书,眼睛疼得没办法,就闭目诵读。

这年八月初九,他的脚部浮肿得已经很厉害了,但还是强撑病体,于8月13日从南京出发,经过扬州、常州、苏州和上海等地,将水陆各军都巡阅了一遍。

1872年二月初三,曾国藩去世前一天,依然整理文件,阅读书籍,晚上写日记。

       曾国藩死后,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他是被活活累死的,他为这个国家,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

到这里《曾国藩传》这本书的解读就结束了。

       相信每个读过此书的人,应该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曾国藩在先天条件如此平庸的情况下,依然能取得极高的成就,真的是太了不起,太励志了。

       的确,无论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曾国藩都将其做到了极致,这也是他能成为半圣的原因所在。

       而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一蹴而就,有的只是勤奋和专注,以及从始至终的努力和不断坚持的品质。

      同时,他的人生经历也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成就一番事业。

      总之,曾国藩带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精神力量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一往无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