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课回响(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3-03-15 发布于山东

听课回响

(二)

绿色语文绿色魂

内蒙古赤峰市田家炳中学

耿玉峰

这是一堂经典的“绿色语文”教学课堂,集中而全面地展示了赵谦翔老师“绿色语文”教学思想的真谛和精髓。

一、体现了“绿色语文”的根与本

我认为,赵老师的“绿色”,要点有二:一是纯天然的,二是可持续的。作为语文的“纯天然性”,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可持续发展性”,就是不仅要“为高考”学语文,更要“为人生”学语文。因而,所谓“绿色语文”,就是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语文,是体现“教语文与教做人有机结合”的语文,是有别于“唯考是从、唯分是图、唯升学马首是瞻、唯题海战术是求”的所谓“灰色语文”的语文。

赵老师的“绿色语文”,精义有三,即:以人为本、以真为纲、以情为魂。“以人为本”体现在“绿色语文”中,不仅是“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力获得更大发展,生命质量获得更大提升。“以真为魂”体现在“绿色语文”中,就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遵从本性,反映本质,体现本色,洗尽浮华,远离功利。“以情为魂”体现在“绿色语文”中,就是教师是“真情”的,学生是“激情”的,课堂是“诗情”的,师生在诗情画意中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我们看,无论是“熟读成诵”的“自读自诵”,还是“精思文意”的“自品自赏”,抑或“微文创写”的“独抒己见”,每个环节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地位得到尊重,能力得到升腾,个性得到张扬,生命得到生长。当然,赵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也发挥的恰当而充分:在学生无知处校正,比如“挐”的读音和释义;在学生迷惘处点拨,比如对“湖上影子”的理解;在学生短缺处拓展,比如对张岱、崇祯、作品写作年代等的补充、对“痕”字的解释;在学生难达处拔高,比如对“微文创写”的点评、对老庄论“有用”与“无用”的阐释。这一切都让学生大为解渴、直呼过瘾、顿感提升,应是更高层次的“以人为本”。

我们看,无论是内容层次的概括、写景角度的分析、痴雪程度的析因,还是“与”字的咬文嚼字、“长堤一痕(线)、湖心亭一点(座)、余舟一芥(艘)、舟中人两三粒(个)”的比较品味,“工具性”落实的何等扎实;无论是对张岱和崇祯的介绍、文章写作年代的交代,还是张岱痴雪与美梦的联系、张岱有用没用的辨析,以及老庄有用没有的论述,“人文性”体现得何其充分。语言训练扎扎实实,人文渗透无痕无迹;虽草灰蛇线,却浑然天成。

我们再看,他课前的《园丁赞》:“七旬园丁像十八,一上课堂激情发。生龙活虎教读写,点燃桃李醉文华。”课尾的《园丁乐》:“虽然已成白头翁,诗化语文绿葱葱。桃李成林新苗壮,喜煞童心不老松。”

两首自题小诗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醉心于绿色语文,痴心于语文教学的“老顽童”形象,真实折射出赵老师对中华民族母语的一往情深。教学过程中,赵老师对学生悉心的引导、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表扬,无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赵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他用自己的真情,激荡学生的热情,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才情,焕发学生的思情,课堂上真情涌动,诗情浓郁,美不胜收。

二、展示了“绿色文言”的道和法

毋庸讳言,在现实的文言教学中,有的老师在大讲文言语法,热衷文白对译;有的老师在字字落实满堂灌,“老牛赶山”从头译到尾;有的老师用“篇子”代替阅读,用考试代替讲课。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没有了,文章的精华遗失了,生命的光彩消逝了,致使教学一片“灰色”。文言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赵老师《湖心亭看雪》给我们指出了规律和方向。

1.“熟读精思”——“绿色文言”的教学之道。

洪镇涛老师说:“语感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二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背、多说、多写成套的语言,这是语感形成的基础。语感分析,就是分析语言运用,也就是在语境中品味语言。”中国古代的语言教育主要是靠诵读和涵泳奏效的。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之法,就是对古代语言教育方法的精练而又经典的概括。这是我们祖先当年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绿色文言”教学的精髓全在“熟读精思”这四言之中,是纯天然、原汁原味的文言教学法。

“熟读”,就是熟练而准确地诵读,要达到熟练而准确地诵读,非反复地、多次地诵读不可,从而“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用范文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赵老师在“熟读成诵”教学板块中,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就有11次之多。但这里的诵读,不是古代私塾里的那种“死”记“硬”背,而是在老师引导和点拨下的“活”记“软”背,是遵循学习规律的诵读,是纯天然的诵读。这里,有正音诵读,做到读准读对,读响读亮;有竞赛速读,达到读通读畅,读熟读快。最是亮点的当属提示诵读---标读,从文中摘取词语板书,按词语提示诵读。词语由繁到简,由多到少,最后到词“崇、是、雾、到、及”,板书历经三次变化,学生随之八次诵读。经过老师的指导和点拨,经过反复多次诵读,学生最后都能熟练诵读,切实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了。

“精思”,就是精深地思考。精思什么?精思文意、文情和文理。要做到“精思”,首先设计的问题要精准,体现文本精髓、精致、精妙之处;其次,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能把学生的思维、思想引向纵深。“精思”的标准就是“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让范文的思想深入自己的心灵。赵老师在“精思文意”教学板块中,设置了两个问题:①细赏雪景②品味诗情。这两个问题抓得精准,抓住了文本精髓之处,可谓切中肯綮。它符合散文教学“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的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及深的认知规律。赵老师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进进出出,咀嚼涵泳,含英咀华:“全景”与“特写”的写景顺序,“听觉”与“视觉”的写景角度,“寂静、洁白、空阔、朦胧”的雪景特点,《看雪》与《钓雪》的对比分析,柳宗元的“反抗”精神与张岱“不满”思想的比较体会……经过层层深入的“精思”,理清了文意,品足了文情,悟透了文理,学生的文言水平与语文能力,思想情感与人文底蕴,都得到了提高与升华。

2.“点拨教学”——“绿色文言”的教学之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绿色文言”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以强化语感训练,重视人文熏陶为要的“点拨教学”。

在“熟读成诵”环节中,赵老师点拨得十分精彩:领读,以正音正调;速读,以熟练口齿;竞读,以提振士气;标读,以强化记忆。在“精思文意”环节中,赵老师的“点拨”更是经典精当:

师:他说长堤一“痕”,请问长堤一“线”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线”是具体的。

师:“痕”也是具体的,这话不对,“线”和“痕”都是具体的。“线”是“纟”旁,一道“丝线”;“痕”,知道啥叫“痕”不?

生:痕迹。

师:“痕迹”是什么留下来的?它是病字框,手受伤了,伤口愈合后留的那点儿疤,懂不懂?那叫“痕”。那个“疤痕”和原来受伤的“伤口”比起来,“疤痕”怎么样?

生:不清晰。

师:说对了。朦胧吧?所以说必须得是一“痕”,说一“线”那就太清晰了,懂吗?

生:嗯。

老师层层诱导,学生步步深入。在“三言两语,略做启发”的点拨下,学生认知由朦胧转为清晰,观点由不当转为准确。

三、展现“绿色课堂”的神与魂

“绿色语文”的课堂也是“绿色”的,这“绿色”主要体现在结构的简洁、文化的厚重。

这里,没有花里胡哨,没有繁文缛节,贯穿课堂教学的脉络十分清晰:熟读成诵练语感;精思文意悟文魂;微文创写砺思想。这是“绿色课堂”之神----简洁之美。大道至简,课堂因简而鲜明,因简而深刻,因简而立骨。

这里,没有功名利益,没有旁门左道,洋溢课堂氛围的文化浓郁氤氲:对张岱、崇祯背景资料的介绍,对“雾凇”现象的解释,对“影子”和“痕”的意思的辨析,对张岱《自题小像》的引入,对老庄“有用”与“无用”的拓展,处处渗透文化的精华;特别是一堂课中赵老师所写小诗竟有四首之多,更增添了文化的厚度。这是“绿色课堂”之魂---文化之重。文以化人,课堂因文化而丰厚,心灵因文化而丰盈,生命因文化而丰润。

余音绕梁,余香满口。回看赵老师《湖心亭看雪》一课,仍让我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兴甚至哉,聊写“小诗”一首,以表达对赵老师的崇敬,对“绿色语文”的祝愿:“绿色语文绿色魂,洗尽铅华存本真。养根俟实成大木,杏坛迎来满园春”。


本文收入《智慧 教法 感悟——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5)》,陶继新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