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什么不快乐?

 普却信的人生 2023-03-15 发布于广东

你好,我是徐娥。

有这样一种人,按照正常的标准,他们衣食无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做很多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人觉得他们应该没什么值得烦恼的事了。然而,他们自己却并没有那么开心,甚至还觉得自己很差,觉得生活很糟。

这不是凡尔赛,甚至他自己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自己主观情绪中的那么糟糕。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体验都加了一层自己的滤镜。所以说嘛,世界是你的世界,与旁人无关。

而这个滤镜,其实是我们的一种思维模式。

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或场景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归因、想法,这是由于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而有着不良思维模式的人,就会始终解读出让自己不愉快的东西。

你为什么不快乐?原来是你想错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会阻碍你快乐的几种思维模式以及怎样改变。快来对号入座、自我诊断和疗愈吧。

一、认知扭曲的5种模式

认知扭曲就是我们执着于一些并不存在、或者完全错误的认知,而这些不良的认知导致了我们负面的思考、情绪和行为。

最常见的有5种。

  1. 非黑即白、两极化

在小孩的世界里,有明确的好人和坏人,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但随着年龄渐长,人们能逐渐理解和接受更复杂的人事、关系、情感。

而具有这种僵化思维模式的人,会常常感到困扰。

对于这些人来说,如果伴侣有一次没有照顾到自己的需求,那他就是完全不爱自己;没有中间地带,事情必须按照他们的想象和预期进展,否则就会失控。

这样的人在人际关系中也是很容易走极端、过于激烈。犹如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以青白眼表示他对不同人的态度。但阮籍后期也知道喝酒佯狂以保命。

2.自动过滤

这种人在各种事件、场合中都只关注那些负面的部分,自动“过滤”掉那些好的地方。

比如生活中夫妻吵架的时候,说的全是坏话和缺点。清醒的时候,才觉察到这不是自己选的吗?真的这么差的人成了自己的伴侣也只能怪自己当年眼神儿不好。

比如鸡娃的父母辅导孩子作业时鸡飞狗跳,就完全过滤掉了她的可爱、勤快、孝顺以及生活中的那很多的温馨时刻。关键时刻只能靠“自己生的”来抵御更坏的情绪或行为。

理性上大家都知道肯定大部分是正面的或者说符合自己需求的,但情绪仍然只能沉浸于不好的部分中。

3.过度概化

这种思维会基于自己某一次或几次的负面经验,得出非常泛化的结论,认为那些低概率事件一定会再发生。

比如失恋一次,就“不会再爱了”;遇到一个渣男,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看到谁谁谁结婚了、复婚了,“又相信爱情了”……

这样的人很喜欢给自己贴标签,“我就是一个……的人”,拒绝改变也无法改变。

当你把一些负面经历,过度概化成了你的宿命,你的心情当然不会好啊。

相反,积极的人则会认为,我只是这几次运气不好,我不会一直这样,未来一定会有好事发生。这样想了,才会做出积极的行动和改变。

4.“应该”构想

这其实差不多等于强迫症。对事物有非常刻板化的期望,必须怎样怎样才是好的,或者原本就应该这样那样。

一切脱离他们掌控的细节都变成了缺陷。

某个点没有睡着,就会执着于此;别人没有达到他们的“应该”构想时,他们会感到痛苦、焦虑或恐惧,并因为坚信自己是对的而愤懑不平,甚至会攻击对方。

他们没有学会接受生活的馈赠和不确定性,尝试每一种出乎意料的快乐。

5.情绪化推理

就是把自己的情绪反应当作客观事实。

他们不以理性的规律而是以变化不断的情绪体验来认识世界。

这种人很容易活在幻想的世界里,有一点点超出自己掌控的事件,就会马上幻想出灾难性的结局和后果。需要有人在旁边不断提醒才能回到现实。

二、人为什么会有这些不良的思维模式,而且改变很难?

还是要归结到早期的成长模式。

如同孙悟空的紧箍咒,刚开始是有形的;到了后期,形式没了,思想钢印已经烙入,根深蒂固,如影随形。

小时候受到的苛刻要求、指责和攻击,长大后内化成自己对自己的负面态度。

充满痛苦的家庭让孩子学会了依赖幻想,比起看到现实,他们更喜欢沉浸在幻想世界中,长大后也容易因为幻想逃避现实。

我们解读世界的方式本身就代表着我们是谁。那些早就固定下来的思维模式,是我们自我身份的重要部分。

变就意味着丧失或背叛,从而引起内疚,甚至觉得自己不再是自己了。

其实,你依然是你,不过是蛀牙了需要拔掉坏掉的那一颗。你只是舍弃了一些让你不快乐的零件,换上了会让自己更幸福的装备。

三、该如何做出改变?思维记录表

首先,你必须辨识出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的不良思维,然后标识出来,放在自己容易看见的地方。

改变的前提:你不需要相信你的每一个想法,它们不一定是真实的,更不一定是有用的。

具体步骤:

1.识别并记录那些让你产生强烈情绪反应的场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2.描述你在当时感受到的相应的情绪。包括狂喜、兴奋这种看起来是积极的情绪反应,也有可能造成负面的判断,你可能过于乐观。

3.罗列出当时你脑海中的自动化思维(画面),尽可能完全。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筛选出那些侵入式的、你挥之不去的、与你的情绪密切相关的想法。

比如一吵架,你就觉得他不爱你,或者觉得这日子没法儿过下去了,或者我们今后也会一直这样……

4.找出并列举所有能够证实你这种想法的证据。证据,请注意,必须是经得起考验的客观的,比如事实、数据或他人证言。

5.站在反方,列出你的这种思维的漏洞。

6.提出一种替代这种想法的答案,一个更加平衡和现实的想法。

比如我们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总体上对方人品可靠,有责任心;虽然他今天又发脾气了,但最近频率降低了;我能从中汲取教训,让以后的关系处理得更好……

当然,万一你的这种想法就是真的,那也恭喜你找到了事情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

7.再次回到你的情绪

如果你情绪的强烈程度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产生任何新的情绪比如释然,那么你就需要回头看看是不是哪里不够准确或具体。

真的有用,分享给你。

让改变真正发生。

祝,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