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绘画史上影响巨大的海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派”,是怎么形成的? 海派,并不是什么“派” 其实,海派并不是什么“派”,也绝不是说是上海人就属于海派。如今也有人说自己是“新海派”,或举证海派祖上也曾辉煌……但这跟真实的海派都没多大关系。因为这跟说苏联人是沙俄人、说美国人是印地安人一样,似是而非。
![]() 赵时棡 《春郊牧马》 ![]() 顾若波 《临王蒙林泉清集图》 这看似难懂,其实并不复杂。古代绘画是贵族化的,画家作为职业,主要是完成政治、宗教赋予的教育民众的任务,要不就是有钱有闲、自娱自乐的业余画家。现代绘画的特点是平民化、商业化、多元化与开放性。多元和开放是表征,手段是商业化,核心是平民化。画家作为职业,是根据顾客的需要售卖作品(反过来顾客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口味来选择作品),表现方式与风格因而也就五花八门……商业化、多元化、开放性是现代艺术、也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因为社会发展的方向是走向民众的平等与当家做主。 ![]() 王礼《牡丹双鹊图》 ![]() 程璋 《紫藤翠鸟图》 海派实际上就是为传统贵族化、精英化的中国画打开了这扇转变的大门。贵族化、精英化时代的中国传统画当然不是说成就不高,而是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到了现代自然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海派的意义所在。 ![]() 主持柏林中国画展画展的刘海粟对客挥毫照片, (《新中华》1934 年 第2卷 第8期 第12页) 海派绘画的形成 离不开上海这座城市 中国是因为没赶上工业革命而被洋人用枪炮打进的现代化,这虽然屈辱,却推动了民族的觉醒。而在这觉醒和奋起的过程中,上海这座城市是领风气之先的。
![]() 虚谷《白猫》 ![]() 赵之谦 《牡丹图》 ![]() 戈湘岚《马(之一)》 曾经的海派是在上海作为“冒险家乐园”的特殊时代产生,活力四射甚至野蛮生长,虽然不免鱼龙混杂,但同样也催生了革命的左翼文艺……海上画坛,不但崇尚中西合璧,而且追求前卫新潮,传统绘画因此也变化发展出大量适应现代人生活的新品种,比如连环画、广告牌,还比如大名鼎鼎的月份牌……
![]() “何谓海派”艺术系列大展:“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由于商业化,诚要向公众和社会宣传,就催生了现代展览与传媒系统如图书、杂志,其时上海展览之多、美术出版之发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都为其他城市望尘莫及;海上画家来自五湖四海,因抱团取暖便催生出画家社团与相关的机制,如请公认的名家为后进画家制定润格;现代“艺术”观念的引进与深化,需要布道和培养人才,美术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随着学术机构的产生,旧有的画家社团日益学术化,不但催生了理论研究,也引发了学术争鸣……古代中国画并非没有市场,却因旧式文人耻于言利而羞羞答答,从不成为主流,当时北方经营字画仍是南纸店、裱画铺的旧模式,而不似上海产生了半画廊化的展场及相关机制如赈灾、义卖等。当然,不是说除了上海外地就没有展览,而是说上海的形式、机制和规模在当时都远远领先全国并成为榜样和范式。缘此,上海形成了吸引人才的高地。在这个高地上,相同水平的艺术家能够获得最大的效应,久之,这个所谓的“派”就具有了极大的权威性…… ![]() 上海美专学生龙华写生(照片由丁悚家族提供) 当年的海派引领起了全国艺术的风尚,成为全国艺术家最向往的舞台。这正如梅兰芳、程砚秋等四大花旦都不是上海人,但却必须在上海唱红,才能真正成为公认的名家,因为上海乃是当时全国聚光灯下的中心。同样,任伯年、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吴湖帆、黄宾虹、谢稚柳、贺天健、陆俨少、唐云、程十发、刘旦宅、陈佩秋,他们中绝大多数原非上海人,但却都在上海取得了成功,他们的艺术虽各不相同,但却雁过留声,永远镌刻在史册之中。如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被认为是上海人,至少是海派的重要画家……他们是海派的荣光,同时也成为这座城市的荣光,成为这座城市成长记忆里重要而永恒的坐标。(作者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原文略有删减) ![]() ![]() ▼点击下图订阅2023年《美术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