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城那么矮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学者表示:秦始皇长城把欧洲害惨了

 五千风雨 2023-03-16 发布于浙江

引言

唐代诗人汪遵,在《咏长城》里写道:“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赞叹长城的固若金汤,让蕃戎蛮族们不敢来侵犯中原。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写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可见,在每一个奋勇上进的人心里,长城都好似“朝圣”般的存在

文章图片1

(慕田峪长城)

就连西方学者,都曾无比感慨地表示:秦始皇修筑的长城,保护了中国,却害惨了欧洲。

中国的长城,为什么会连累欧洲?它到底又防住什么?想知道答案,得从长城的建造说起。

一、长城的修筑历史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防御工程的代表之一。其建造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持续修建了2000多年,总长度更是达到20000多千米。

其中,长城较为重要的修筑阶段,主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及明清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稳固边境,保卫领土,各诸侯国修建城墙,来防御邻国的攻击。这便是长城的雏形。

但这些城墙并不连续,也没有标志出明确的边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齐国修建的齐长城,它是最早的被记录下来的长城之一,被称为“长城之父”。

文章图片2

(齐长城)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通过维修和连接秦、赵、燕等战国时期的长城,让秦长城连接到一起。

到公元前215年,蒙恬率30万大军击退匈奴后,秦国便筑起“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长城,长度万余里。从秦长城开始,中国便有了“万里长城”之说。

文章图片3

(秦长城)

到了汉代,匈奴曾屡屡入侵中原。因长城年久失修,匈奴骑兵能轻松突破长城阻碍,到中原地区进行烧杀抢掠。

汉武帝登基后,连续讨伐匈奴,并开始修复秦长城,修筑新的外长城。汉长城沿用秦始皇的修建计划,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御措施,逐渐形成较完整的长城体系。

明清时期

在明代,长城经历了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明长城的建设集中在北方,特别是在现今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是现代长城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明朝200多年的统治中,为使北方边疆得到巩固,防御来自蒙古、女真等族的入侵,几乎从未停止修筑长城。

文章图片4

(明长城)

清代也修建了很多长城,但这些长城主要是为镇压内部起义,逐渐失去抵御外族侵略的功能。

由于清长城建造较粗糙,保存下来的不多,无法与明长城媲美,但它仍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纵观长城的修筑历史,其作用几乎都是为了防御。其核心,非“抵御外族入侵”莫属。

二、抵御外族入侵

尽管长城延绵不绝、壮丽巍峨,但平均7.8米的高度,不免让人对它的防御作用产生怀疑。

如果以现代的眼光来看,长城的防御作用,可谓不堪一击。但在冷兵器时代,长城抵御侵略、稳固边防的作用,却非常重要。

修筑长城一般是借助蜿蜒曲折的高山,依山而建。就算长城本身的高度不高,但凭借山势的险峻,外族入侵者想要爬上来,难度可想而知。

文章图片5

(依山而建的长城)

在古代,外族入侵以北方的游牧民族为主,如匈奴、蒙古、女真等。与中原地区相对安稳的农耕不同,游牧民族在草原地区,以放牧狩猎为生,生活条件艰苦。

游牧民族有个非常重要的本领,骑马。当中原地区粮食丰收,或者草原地区遇到大灾时,他们就会骑着战马,闯入中原进行掠夺。

在一马平川的平原,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用“无敌”来形容。但有了长城之后,他们“骑马打天下”的作战方式,就显得不那么灵了。

即便人能翻山越岭,可对战马来说,爬山并不容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性。修建长城,能有效地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南下。

文章图片6

(匈奴南下)

《过秦论》中曾记载,秦长城修筑后,匈奴退却七百余里,不敢再来侵犯。可见,长城的确能让边防更牢固,国家更安全。

在明朝时期,修筑长城从未中断,还沿着长城陆续设立九个军事重镇,即“九边重镇”。不断增强的防御管理能力,也让长城抵御住蒙古军队的入侵。

由于长城难以攻破,北方游牧民族只能调转方向,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没有高墙的欧洲,这可把欧洲害惨了。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因长城攻不破,北方游牧民族被迫西进侵扰欧洲。入侵的脚步,甚至抵达多瑙河、莱茵河。

由此可见,长城能够有效防止外族入侵。但长城强大的防御属性,也离不开军事部署与预警传送的作用。

三、军事部署与预警传送

长城的防御作用,离不开它的军事部署能力。长城沿线设置了大量的军事据点和兵营,用于防御敌人的入侵和攻击。

长城线上的每一个据点,都与周围的防御工事、各级的指挥中心密切相连。更高级别的指挥中心,则与统治中心王朝首都,保持着直接联系。

由此,便形成了一套,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分地守御、重点设防的长城防御屯兵系统。

长城沿线的兵力,少则千余人,多则上万人。作为长城基层驻军场所的堡城,屯兵也有200-400人。

敌人来了,这些军事部署和屯兵,能凭借有利地形,既可设伏兵阻击敌人,又能向敌人发起攻击。

长城不仅可以防御敌军的进攻,还可以起到预警作用。长城上的烽火报警系统,就是边防部队用以报警的通讯系统,主要由烽火台和台兵组成。

当发生敌情时,驻守烽火台的士兵立刻点燃烟火,或者鸣放枪炮,悬挂带有危险信号的旗帜,将军情信息传递下去,让后方及时知晓敌情,并做出应对措施。

在长城沿线上,作为重要通讯报警系统的烽火台,一般会建在视野较为开阔的地方。这样才能保证,燃起的烽火能够被有效看见。

据出土的汉简记载:烽火台高16米余,烽杆长10米,烽火台之间的距离平均20-25千米。

文章图片7

(烽火台)

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除了烽火台预警传递军情,长城还拥有安全有效的驿传交通系统。

长城防御区内设置有驿传交通、邮书传递的设施,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可以说,它是和长城防御工程建设,同步发展起来的。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往全国的“驰道”。其中,通往陕北上郡、宁夏、甘肃等地的道路,均与秦长城相连。

在汉代,如遇到紧急军情,会选择长城上的驿传交通系统,用“檄”来传递军情和上级命令,所有驿站都要给檄开绿灯。

文章图片8

(汉代檄书)

从长城的军事部署,到烽火台,再到高效的驿传交通系统,让长城的防御体系更加完备。

不过,长城除了防御与预警等在军事上的功能,还有对经贸的保护作用。

四、经济与贸易保护

别看长城平均7.8米的城墙低矮,或许在面对有备而战的游牧大军时,未必能够一直能阻挡得了。但在经济方面,长城却起到了经济封锁的作用。

由于长城的阻隔,中原地区的经济在关键节点上,能够处于垄断地位。这对北方游牧民族来说,无疑会造成经济打击。

长城横亘在山峦之上,加上有重兵把守,无形中挡住自己的商人或商队,前往游牧民族地区做生意。

而长城上的关隘,就是控制商业流动的阀门。只要关闭隘口,关内关外的贸易则被完全封锁。本就经济不发达的北方游牧民族,会因经济封锁而变得更加困难。

文章图片9

(山海关)

比如,明朝曾对后金进行过经济封锁。在关闭往来贸易后,辽东地区的米价一路飙升,达到八两银子一斗,棉布九两一匹,蟒缎更开出二百两一匹的高价。

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经济上的制裁,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国力衰弱、经济萧条,甚至出现社会动荡,从而无力发动入侵战争。

因没办法进行贸易交流,而关闭关隘后,又有大量的商业需求,商人便开始想尽办法进行走私。而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挡住了走私和非法贸易。

长城的建造,使得中国的北方边境更加封闭,走私者者更难越过边境进行违法活动,有效保护国家经济安全。

比如,明长城防御严备、视野开阔,官兵可以在长城上,对边境地区进行严密的监视和巡逻。一旦发现有非法贸易和走私行为,便可及时制止和惩罚。

文章图片10

(明长城)

在清代,还在长城周围设立了关卡和海关,通过对边境地区的管制和管理,有效地遏制了非法贸易和走私活动的发展。

由此可见,长城不仅为古代中国,提供军事上的防御。更在经济上,通过封锁与管控,保护中原地区的经济与贸易。

随着时代的发展,长城的防御功能,早已被文化价值所替代。它展现出中国古人的智慧与魄力,更寓意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不可摧的民族意志。

虽历经千年,如今长城依旧像一条巨龙,横贯中国大陆,雄伟壮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