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昵称散步收藏 2023-06-30 发布于上海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从西周开始,到明清时期,我们的长城修筑跨越千年的时光,宛若巨龙,纵横中华大地十万里,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落下厚重的一笔。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万里长城)

翻看我国历史,长城无疑是中原不少朝代的重要国防。那么,古代长城都是像八达岭长城那样雄伟壮丽吗?

其实不是的,西周到战国末期,长城还是“分段式”的,各诸侯国修筑的城墙并没有被连接起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使用了化短为长的办法,把各国此前一段一段修筑的城墙连接起来,并进一步修葺和加固。

尽管秦始皇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筑了万里长城,但秦长城却只是采用夯土办法筑成的一米多高的城墙。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秦长城)

那么,仅仅一米多高的泥土夯成的城墙真能阻挡马匹强健、南下“抢劫”经验丰富的游牧民族吗?

秦始皇作为一个高瞻远瞩、格局开阔的帝王,为什么坚持修筑秦长城?

一、长城的诞生不是偶然,是我国历史进程的结果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之后500多年的时间里,各国不断发展农耕经济,却不断被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威胁。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北方游牧民族)

和农耕经济寻求安定的环境搞发展不一样,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性,注定他们没有办法”安分“下来。如果说农耕民族靠天吃饭,对自然气候有着依赖性,游牧民族的生活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则更深。

如果遇到特殊气候,比如旱灾、雪灾等,就可能使族群面临生死难关。想要活下去,只好南下抢劫。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北方旱灾)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侵袭,纷纷在重要地段修筑了城墙,便有了赵国的“赵长城”、齐国的“齐长城”、燕国的“燕长城”......

分散的城墙有一定的防御效果,但它难以克制游民民族分散而灵活的作战方式,防御效果并不理想。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

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局面开始发生历史性转变。

可以说,大一统后的秦国作为农耕政权的阵地,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打击是碾压式的。

秦始皇先是派大将军蒙恬出兵打败游牧民族中比较厉害的匈奴,将其远远地往北方赶去,在实战中重创对方,而后站在重大国策的角度上,迅速修筑万里长城,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上将长城打造成一道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秦军)

二、城墙警报和军备系统的强化作用明显

很多人认为,游牧民族的骑兵骁勇善战,一米多高的夯土城墙轻轻松松就可以翻越过来,实在不行,挖开城墙,也不是多费劲的事情。

首先,一米多高的城墙足以对战马形成障碍,虽然墙体不高,也不够坚固,但是马匹驻足,骑兵就难以长驱直入。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秦长城)

其次,骑兵不可能随时携带挖掘工具,慢悠悠地跑到别人的地盘挖墙,秦国这边不可能给他们这么充分的时间。

这就不得不提到长城的警报系统和守城军备了。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听过,在西周时期,周王朝就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了防御游牧民族,修筑了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也和这事有关。

这里的烽火台,便是长城的警报系统。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烽火台)

古代通讯不便,不像今天,有事就打个电话,发个传真。为了及时传递信息,人们在长城容易相互瞭望的高岗上设置烽火台。

有了烽火台,随时从高处俯瞰,便于侦察敌情。若是敌人入侵,白天就放出浓烟,夜晚便点亮火光,一个台快速传递到另一个台,在短时间内将消息传递出去,以便烽火台下守卫的士兵知道情况,做好战斗准备。

另外,若是敌人数量多,也方便通知援军,因为每两个烽火台之间只有十里左右的距离,援兵可以快速赶来。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秦长城)

秦长城城墙高度不高,但它大部分修在山上,守城的人居高临下,比攻城的有优势,即便部分城墙修在平地上,不远处还有大量的驻关守兵可以前来支援,援军比较稳定而充足,但是游牧民族难以做到这点。

秦始皇之前,由于长城没能化短为长,连绵成片,没能系统性设置警报和军备。秦始皇大概是考虑到这点,因此下了“血本”修筑万里长城并做好相关守卫工作。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秦始皇)

三、秦长城是游牧民族的心理壁垒

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不只是秦始皇卓越的政治智慧体现,更是秦国军队的强大力量体现。秦国的军事力量不仅让六国胆寒,也让北方游牧民族难以招架。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命蒙恬守卫北方边防,和边境上的匈奴作战,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进攻匈奴。碾压式的军事实力使得匈奴不得不朝着北方逃跑。这之后,蒙恬收复了河南地,夺回河套以北阴山一带地区,设置了34个县,9原郡。

为了守护战果,秦始皇一方面命蒙恬就地带着军队修筑长城,一方面从内陆招来几十万农名和罪犯一起修筑长城,在秦朝的北方修筑了一道影响历史走向的军事屏障。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蒙恬将军)

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习惯比较自由,四处游走,漂泊不定。原本在他们随波逐流的生活中,时常在农耕政权的范围内顺手抢点东西就跑,只要跑得快,别人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现在有了这堵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不论这墙是高是低,是坚实还是松软,心理上就有了壁垒,更重要的是,这是实力强大的秦军修筑起来的壁垒。

秦军是谁?

是打得匈奴节节后退,不得不败北而逃的军队。

个人或者小部队怎么敢随便去冒险?《过秦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秦军)

四、修筑秦长城攻守兼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然秦国的军事力量不容小觑,但是面对北方擅打“游击战”的游牧民族,秦始皇却难以实现一举将其歼灭的愿望。

于是,秦始皇利用一边战斗,一边夺下领地,一边修筑长城固守的方式,向着北方一路进攻。

秦军不是简单的进攻,而是拿下新的土地后,修筑城墙划下区域,就安排百姓过去,开荒种地,生产经营,迅速将土地用活,把新的土地变成边防阵地.

既能达到防守的目的,实际上也拓宽了秦国的疆土,提高了农耕政权领地的物质水平。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秦始皇长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作为一个志向高远,抱负远大的帝王,秦始皇想要的却不是战乱不休的土地,也不是民不聊生的贫瘠土地。他要的是治下的土地,是有良好生息的土地。于是他利用利民生息的政策鼓励百姓去开垦、种植、经营、发展。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秦始皇不仅从内陆安排百姓到边境开垦种植,还以包容的心态,吸纳愿意安定下来的游牧民族,给他们慢慢融入农耕文明的机会,让他们和秦国人民一起,安定下来,逐渐习惯农耕生活,成为秦国子民,在秦国允许的土地上生活,也在这片土地被人侵袭时,自觉奋起抵抗。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百姓生活图景)

就这样,秦国时期,长城边沿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相互往来,和平共处,长城沿线竟然一度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秦国统一六国之前,游牧民族利用战马的优势,在各国都有较好的战马交易市场,无论将战马卖给哪个国家,都有“讲价”的空间。然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时常便被秦国直接垄断了,战马难以卖到好价格,就等于一条重要的财路被切断了。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奔腾的骏马)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的确是一件憋屈的事。

但是他们拿秦国没有办法,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一通巩固统一、凝聚力量的政策就安排上了。书同文、车同轨......

而游牧民族这边,则十分分散,部落与部落之间,各自为营。

战马卖不了好价钱,东西也不敢去抢了,怎么生存?

在这样的背景下,游牧民族部只好团结起来,组成一只强大的军队,以对抗秦军,因此,秦国的统一促使了匈奴的统一,无意中促进了一支强大游民文明的萌芽。

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游牧民族军队)

秦长城的建成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一次碰撞和交融,也是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一段重要的历史作佐证。

在历史的洪流中,许多人事无声无息地沉积在时光的河床里,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沉默地成就了文明,也有万里长城这样的宏伟奇迹、秦始皇这样的英雄人物,长久地散发着光芒,令人久久追思。

参考资料

彭曦.战国秦长城考察与研究述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不叁.万里连云际 秦长城:成为中华图腾的万世基业[J].国家人文历史, 2022(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