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一个调阴阳两虚的千古名方,值得学习收藏

 jinasdhxz19ade 2023-03-16 发布于河北

大自然有阴阳,人也有阴阳。气血不过阴阳,人体作为一个阴阳和谐的整体,只有阴阳和则身体才健康平和,党阴阳失和时,就需要调理阴阳。

正如《内经》所说:“生之本,本于阴阳。”

什么是阴阳两虚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讲讲阴虚和阳虚。

阴和阳的关系,就像是炉灶上有一锅水,水就是阴,灶火就是阳。假如你把火调小,那水就迟迟烧不起来,摸起来始终冰冰凉凉的,在人体而言就是冷,假如你把锅里的水舀出去些,那水沸腾起来就很快,在人体而言就是燥,就是热。

所谓阴阳两虚,简单来说,就是既怕冷,又怕热。

1、冬天怕冷,除了衣服比别人穿的多,手脚也会有发凉的现象,有时候在被窝里捂一个晚上都捂不过来。

2、夏天怕热,怕冷和怕热,看似矛盾的两点,但是对于阴阳两虚的人来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

3、平时可能会心烦,手脚心有发热的感觉,中医也叫五心烦热。嘴里面发干,想喝水,但是喝完以后,依然觉得干,为什么?因为身体缺乏一股热量,没有这股热量,补进去的水就没有办法运化起来。所以没有阴液,身体不能受到滋润,有了阴液,但是阴液不能够气化,身体依然不能受到滋润,依然会干燥。

4、汗液特别多,中医把出汗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汗,一种是盗汗,白天汗多叫自汗,自汗是因为阳虚,气固摄不住津液。晚上汗多叫盗汗,盗汗是因为因为阴虚,阴虚了,火就旺,津液受到干扰不能内守而外泄。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汗都多,那十有八九是阴阳两虚。

5、常常有腰膝酸软,疼痛的感觉,因为筋骨得不到濡养,除了痛,还会感到麻木。

6、喝一点水就要上厕所,就是尿频,兜不住尿,平时出门都不敢多喝水,到了晚上更是苦不堪言,好不容易有点睡意,尿意又来了,一晚上不去个七八次厕所就睡不好觉。

下面要讲的这张方子出自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当时叫石龙芮丸,后来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给它改了个名字,改成了什么呢?

菟丝子丸。

菟丝子丸:菟丝子、鹿茸、石龙芮、肉桂、附子各30克,石斛、熟地、白茯苓、牛膝、续断、山茱萸、肉苁蓉、防风、杜仲、补骨脂、荜澄茄、沉香、巴戟天、茴香各0.9克,五味子、桑螵蛸、川芎、覆盆子各15克,泽泻30克

把这些药材研成细末,用酒蒸面糊为丸,每次服用3-6克,每天2-3次。

这张方子药味还是比较多的,算得上是一张大方。我们来简单的学习一下。

菟丝子、肉苁蓉、山茱萸,阴阳双补,既能补阳,又能补阴,走的是中庸之道。

鹿茸、附子、肉桂、巴戟天、茴香、补骨脂、石龙芮,这一组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补阳。

防风、荜澄茄、沉香、川芎跟在队伍后面,负责把体内的寒气驱一驱。

我们说阴和阳是互根互用的,就像油灯一样,油灯可以照明,是因为灯芯在燃烧,实际上也是在烧灯油。你有再多的灯油,却不去点燃,那它还能发光发亮吗?答案是不能。反过来,有火却没有油,那这个灯也一样亮不起来。高明的中医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当他想补阳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这个人的阴是否不足。

补阴靠谁?熟地黄、五味子、石斛。

紧接着,再用点牛膝、续断、杜仲,补肝肾。肝主筋,肾主骨,吃下去以后,筋骨会变得有力量,不容易疼痛。

再来看覆盆子、桑螵蛸,固精缩尿,这两味药不常提到,这里重点讲一下。

首先说覆盆子,在过去,厕所都建在外面,没建在家里面,到了晚上,要上厕所,怎么办呢,就在屋里头放一个尿盆,第二天早起倒掉。

你看这个覆盆子,覆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盖住,一个是底朝上翻过来。覆盆子能把津液收住,尿就没那么多了,这个盆子你给它盖上也好,倒扣过来也好,总之就是用不到了,所以叫覆盆子。

桑螵蛸也是收敛固涩的一味药,遗尿遗精都能用的到。

最后两味药茯苓、泽泻,这两味药主要是泻,加了茯苓和泽泻,多多少少有点六味地黄丸的影子,六味地黄丸组方三补三泻,三泻就包括了茯苓和泽泻,两味药可以泻肾里面的浊水,只有把不好的东西泻出来,好的东西才能补得进去。

这就是菟丝子丸,阴阳双补,非常适合阳虚,又有一点阴虚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偏于温补,所以内热比较重的人不要用。

有朋友可能要说了,这么多药材全都打成粉,想想都喝不下去,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推荐一个简单的茶疗方,锁阳桑葚茶。

锁阳(切片)、桑葚(干品)各20克,沸水冲泡后代茶饮,也可以加入少量蜂蜜来调味。

这两味都是药食同源之物,非常平和,绝大部分人都可以一用。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经典经方学堂]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