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江瑶柱传》

 昵称503199 2023-03-16 发布于湖北

《江瑶柱传》

苏轼

【题注】

乍看此文题目,大家会以为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再看正文,如不小心,可能就会中了苏轼的文字陷阱,认为真有一个人“姓江,名瑶柱”。其实,这是苏轼创作的一篇“假传”。所谓假传,即以物为传,故又称假物,是把一件物品当作人来描写的特殊传记。假传起源于唐朝,韩愈的《毛颖传》(写毛笔)是其开山之作。而本文所写的“江瑶柱”,其实就是干贝,又名瑶柱、干瑶柱、江珧柱、马甲柱、玉珧柱等,其因味道鲜美被列作“海八珍”之一,素有“海鲜极品”的美誉。在古代是进贡皇室的珍品。

假传近于小说的性质,在古代一般不为文人所重视,唐代极少有人写作此种作品。到了宋代,因为韩愈之名日盛,仿作者开始增多。比较有名的就是苏轼创作的六篇假传,分别是《叶嘉传》(茶叶)、《杜处士传》(药材)、《万石君罗文传》(砚)、《黄甘陆吉传》(柑桔)、《温陶君传》(面)和《江瑶柱传》(干贝)。然而,六篇假传中,《叶嘉传》一般认为是陈元规所作,其他几传除《江瑶柱传》外都争议颇大。

苏轼《贾谊论》有云“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大臣论》中认为,小人当政则不可与争,因为小人欲自保,必先争取到君王的支持,士大夫如贸然出击,可能会“不胜身死”,即便“击之而胜”,也会“君臣不相安”。两篇文章讨论士人的“自用”与“驭用”,虽角度各有不同,然归根结柢,皆是言士大夫出处之道,正所谓“士之出处不可不慎也”,慎之则能得君行道,不慎则为群小所陷。可见,《江瑶柱传》的议论并非凭空而发,联系当时政治环境以及作者遭遇,不难体会其中意之所指。

原文

生姓江,名瑶柱,字子美(介绍姓字是史传的一般格式。以严肃典雅的史传来一本正经地写一件物品,正是假传这类文章的滑稽之处)。其先南海人(语意模糊,一语双关),十四代祖媚川,避合浦之乱(成语有“合浦还珠”一词,言合浦盛产珍珠,蚌类因此受累,多迁徙他处,“合浦之乱”或指此事),徙家闽越。闽越素多士人闻媚川之来甚喜朝夕相与探讨又从而镌琢①之。媚川深自晦匿,尝喟然谓其子孙曰:“匹夫怀宝,吾知其罪矣,向子平②何人哉!”遂弃其孥,浪迹泥途中(语意模糊,一语双关,人之“泥途”乎?贝之“泥途”乎?辞在人物之间,意在两可之中。),潜德不耀,人莫知其所终。

点评:此段文字借史传格式写出“江瑶柱”之先世,煞有介事,生动滑稽。

媚川生二子,长曰添丁,次曰马颊。始来鄞江,今为明州奉化(鄞江、奉化都是今宁波市区,是宋代江瑶柱的著名产地)人,瑶柱世孙也。性温平,外悫而内淳。稍长,去襮颣,颀长而白皙,圆直如柱,无丝发附丽态。父友庖公(“庖公”二字甚滑稽)异之,且曰:“吾阅人多矣。昔人梦资质之美有如玉川者,是儿亦可谓瑶柱矣。”因以名之。

点评:西人托马斯·阿奎那曾言,《圣经》之文字有二义,一曰本义,二曰象征义。意大利人但丁又析之为四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由此可见,文学语言之多义性。依我看,本篇之文字,亦最少有三义:以文字而言,有字面义;以描摹人物二者而言,有双关义;以作者之寄托而言,有象征义。本篇之文字,因有双关义,故在似是而非处;因有象征义,故在若有若无间。虚虚实实,真假莫辨。

生寡欲,然极好滋味合口,不论人是非,人亦甘心焉。独与峨眉洞车公、清溪遐丘子、望潮门章举先生(一语双关)善,出处大略相似,所至一坐尽倾。然三人者,亦自下之,以谓不可及也。

生亦自养,名声动天下,乡闾尤爱重之。凡岁时节序,冠婚庆贺,合亲戚,燕朋友,必延为上客(一语双关)。一不至,则慊然皆云无江生不乐。生颇厌苦之,间或逃避于寂寞之滨。好事者虽解衣求之不惮也(一语双关)。至于中朝达官名人游宦东南者,往往指四明为善地,亦屡属意于江生。

点评:此文前半部尽叙江生之得意。

惟扶风马太守不甚礼之,生浸不悦(文章至此一转)。跳身武林,道感温风,得中干疾(一语双关,在瑶柱为“干疾”,应人之“疳积”。疳积者,精神萎靡、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其征)。为亲友强起,置酒高会,座中有合氏子,亦江淮间名士也,辄坐生上。众口叹美之,曰:“闻客名旧矣。盖乡曲之誉,不可尽信。韩子所谓'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非客耶?客第归,人且不爱客而弃之海上,遇逐臭之夫(一语双关),则客归矣,尚何与合氏子争乎?”

点评:《孟子·离娄》云:“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此之谓也。

生不能对,大惭而归,语其友人曰:“吾弃先祖之戒,不能深藏海上,而薄游樽俎间,又无馨德,发闻惟腥(一语双关),宜见摈于合氏子,而府公贬我,固当从吾子游于水下。苟不得志,虽粉身亦何憾?吾去子矣!”已而果然。其后族人复盛于四明,然声誉稍减云。

太史公曰:里谚有云:“果蓏失地则不荣,鱼龙失水则不神。(古人常言“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与此同意)。”物固宜然,人亦有之。嗟乎瑶柱,诚美士乎?方其为席上之珍,风味蔼然,虽龙肝凤髓,有不及者。一旦出非其时而丧其真,众人且掩鼻而过之(一语双关)。士大夫有识者,亦为品藻而置之下。士之出处不可不慎也(本文主旨,在此一句。文末点题,卒章显志。),悲夫!  

点评:英人瑞查兹将语言分为科学的语言和文学的语言。科学语言以指示为核心,文学语言以达情为鹄的;科学语言旨在参证命题之真假,文学语言要在表达情感之喜怒;科学语言是外指的,文学语言是内指的;科学语言追求科学的真,文学语言追求艺术的真……他还指出,科学语言极力排斥歧义和含糊,文学语言则推崇多义性和含混性,强调柔韧性和微妙性。在假传这类文章中,文学语言的这些特征充分地显现出来了。首先,假传是“假物为传”,而以“人”之形象示众,既要表现物之特性,又要有人之气息,这就决定了,假传的文字必然具有多义性和含混性,必然充满柔韧性和微妙性;其次,“假传”之名已透露出其文字追求的绝不是“科学的真”,而只能是“艺术的真”,所谓的“艺术的真”就是“事之所必无,理之所必有”;最后,假传之体与寓言类似,关键在于“明理达情”,而不在参证命题之真假,故其语往往虚虚实实,若有若无,似是而非,不能确指。瑞查兹之高徒燕卜荪将文学之语言分为“含混七型”,指出文学表达之含混,其理论于假传体观之,甚明也。

图片

注释:

①镌琢:本意为雕刻,比喻品德的砥砺或诗文的修饰。

②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汉朝道家易的代表人物之一。建武年间,男女娶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图片

1.对下面的句子进行断句。

闽越素多士人闻媚川之来甚喜朝夕相与探讨又从而镌琢之。

参考答案:闽越素多士人/闻媚川之来/甚喜/朝夕相与探讨/又从而镌琢之。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弃先祖之戒,不能深藏海上,而薄游樽俎间,又无馨德,发闻惟腥,宜见摈于合氏子,而府公贬我,固当从吾子游于水下。苟不得志,虽粉身亦何憾?吾去子矣!

参考答案:我背弃先祖的教训,不能深藏于海上,为薄禄而宦游于宴席间,又没有馨香美好的德行,传扬的都是腥臭的名声,正当被合氏子排斥,马太守也该贬损我,我本来就应当跟随您在水下游玩。假如不得志,即使是粉身碎骨又有什么遗憾呢?我要离开您了!

3.根据本文,联系《西游记》中的描述,从创作手法的角度,试分析吴承恩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与苏轼对江瑶柱的描写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无论是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还是苏轼笔下的江瑶柱,从创作手法看,都是“以物为传”“假物写人”。然而,在两部作品中,物与人两者的融合程度是不一样的。拿《江瑶柱传》来说,苏轼在行文过程中,虽然有时模糊人与物两者的界限,可是,物仍是物,人仍是人,两者不相混,假传是借人这张“皮”写物这副“骨”,尽管“皮”和“骨”偶有相连之处,可终究还是两样东西;《西游记》则不一样,孙悟空是猴性、人性、神性三合一的产物,作为“物”的“猴”和“人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他喜欢吃香蕉,又懂人情世故,还有广大神通,猴、人、神这三种属性彼此交融,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孙悟空形象。在孙悟空的身上,物与人不再是“两张皮”,而是一个整体。形象点说,《江瑶柱传》的创作手法是“披着羊皮的狼”,《西游记》的创作手法则是“狮身人面像”,《西游记》中“人与物”的融合程度远高于《江瑶柱传》,这就是苏文和吴书的区别。

图片

由王涛老师主编,毕光荫老师执行主编的

《读〈史记〉,学好文言文》

火热订购中

扫描文末海报二维码即可购买

参考译文

一位年轻的读书人姓江,名瑶柱,字子美。他的先辈是南海人,到了十四世祖江媚川的时候,为躲避合浦地区(今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因盛产珍珠而闻名,成语有“合浦还珠”一词,“合浦之乱”可能指此)的战乱,举家迁到了闽越(今福建地区)一带。闽越一带向来有很多读书人,听说江媚川来了,非常高兴,早晚和他一起探讨学问,又和他一起砥砺品德,斧藻诗文。江媚川这个人深藏不露,曾经喟然叹息对他的子孙们说:“平民百姓怀才有德,我知道这是一种罪过啊,向子平是个什么样的人呐(竟然能够怀才隐遁,远离尘俗)!”于是便离开他的妻子和孩子,浪迹于泥途中,隐藏德行而不外露,没有人知道他的最终归宿。

江媚川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添丁,次子叫马颊。刚开始生活在鄞江(今浙江宁波鄞江区),后来是明州奉化(今浙江宁波奉化区,宋代江瑶柱的著名产地)人,江瑶柱是他们的后世子孙。(江瑶柱)性情温和平正,外表厚道,内心淳朴。稍微长大一些后,除去外表的瑕疵,(他)体态修长,皮肤白皙,体型又圆又直,像根柱子,丝毫没有毛发附着的样子。他父亲的朋友庖公对他感到奇怪,便说:“我看过的人多了。古人有梦见像玉川(清澈的河流)一样资质秀美的人,这个孩子也可以称得上瑶柱了。”于是用(瑶柱)给他命名。

江生这个人清心寡欲,然而极为喜欢滋味合口的美食,不讨论他人的是非,大家也乐意同他交往。唯独与峨眉洞车公、清溪遐丘子、望潮门章举先生三人特别交好,进退(举止)大致相近,所到之处,满座倾慕。然而,这三个人也把自己排在江瑶柱之下,认为赶不上他。

江生也自我修养,名声动闻天下,乡亲们尤其喜爱推崇他。凡是换季度节,冠礼、婚礼等值得庆贺的日子,和家人亲戚团聚,宴请朋友,一定延请江生为座上宾。一旦不来,大家就都失落地说,没有江生就不快乐。江生对此颇感苦恼,有时候逃到冷清寂静的海滨。好事者即使脱掉衣服去找寻他也不感到恐惧。至于朝廷上的达官贵族、名人雅士,到东南做官的人,往往认为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自天台山发脉,绵亘于奉化、慈溪、馀姚、上虞、嵊县等县境)是块宝地,也经常倾心于江生。

唯独扶风县(今属陕西省宝鸡市)的马太守不是很礼遇他,江生渐渐感到不高兴。轻身逃到武林(即今杭州市),在路上感染了温风,得了干疾。为了亲友强打起精神,置酒高会,座位中有一个合氏子,也是江淮之间(长江淮河之间,指江苏、安徽一带)的名士。就坐到江生的上座。众人都交口赞美合氏子,(马太守)说:“听说您的名声很久了。大概是乡里的称誉,不能够完全相信。韩愈所说的'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出自韩愈《送穷文》)的人,不就是您吗?您只管回去吧,人们已经不爱您而把您抛弃在海边了,遇到嗜好怪僻的人,那您就有归宿了,还与合氏子争什么呢?”

江生不能应对,十分羞愧地回去了,告诉他的朋友说:“我背弃先祖的教训,不能深藏于海上,为薄禄而宦游于宴席间,又没有馨香美好的德行,传扬的都是腥臭的名声,正当被合氏子排斥,马太守也该贬损我。我本来就应当跟随您在水下游玩,假如不得志,即使是粉身碎骨又有什么遗憾呢?我要离开您了!”不久,(江生)果然这样做了。后来,江氏族人又在四明山复兴,然而,名声已经略有衰减了。

太史公说:“瓜果蔬菜失去合适的土壤就不会繁茂生长,鱼蟹龙虾失去合适的水域就不能施展神通。”物固然是这样,人也是如此。唉,瑶柱果真是美士吗?刚刚还是宴席上的珍品,风味弥漫,即使是龙肝凤髓,也有比不上他的地方。一旦出现的时机不对就丧失他的本真了,一般人尚且要遮掩着鼻孔经过他(的身旁)。士大夫有识之士,品鉴的时候也把他放于下品中。士人的举止进退不可以不慎重,可悲啊!

参考文献:

1. 孙文起《宋代传记研究》

2. 陈邦俊《广谐史》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毕光荫 / 责编:杨衢

 审校:闫晨 / 美编:杨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