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频:拉美文学跟中国文学有相似性,也有独特性

 陈巽之的图书馆 2023-03-17 发布于陕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毛频。受访者供图

【南美侨报特约记者谭欣报道】“很多读者会觉得《百年孤独》中人名很多,而且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名字一直在重复,令人头晕。其实记不住人名不要紧,可以接着读下去。因为马尔克斯压根没指望读者能严格区分他们。”这是《他影响了中国的一代作家》文中的一句话,文章的作者是中国文学学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毛频。

“《百年孤独》特别有中国读者缘”

谈起拉美文学,毛频表示:“拉丁美洲有壮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多样且复杂的人种构成,相比世界上的其他地区而言,其历史和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同寻常之处,而这一切都体现在文学之中。因此,拉美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关于拉美哪个国家,也不论是属于哪个文学流派,对于这片大陆之外的读者而言,似乎都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中国读者对于拉美文学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加西亚·马尔克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巴勃罗·聂鲁达的作品上。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读者,从事西葡语研究和外国文学专业的读者对于拉美文学的了解相对更加具体和丰富。在这其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特别有中国读者缘。”

据统计,《百年孤独》自1967年出版以来,已经发行5000万册,其中1000万册是在中国。毛频补充:“中国的不少作家都是《百年孤独》的忠实读者,都从这本书的阅读中获得启发。它所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甚至被认为直接促成了'寻根派文学’的形成,激发了一批优秀文学作品的产生,让当时苦苦寻找民族文学出路的中国作家们茅塞顿开,纷纷感慨'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他们意识到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深入挖掘,书写本民族的特有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学的出路所在。”

“偶遇委内瑞拉女孩,她的偶像是鲁迅”

拉美文学与中国文学一直在相互交流、影响。作为《道德经》西汉对照版的译者,谈起拉美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毛频表示:“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一些拉美作家的作品中,对于中国文化的提及越来越多。比如在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就有对《易经》、老子和庄子哲学的提及,以及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戏仿;在很多其他拉美作家的作品中,能看到他们写某个人物练太极、某个故事发生在中餐馆、某个人物出发去上海等。”

在毛频看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出现在拉美文学作品中,体现了拉丁美洲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在逐渐加强。虽然相较于拉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文学在拉美的传播,无论是在作家的数量,还是在作品的数量上,规模都相对小一些,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对于拉丁美洲民众的吸引力不够,也不代表拉丁美洲民众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不感兴趣。

毛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几年前,我偶遇一个委内瑞拉女孩,她叫贝伊塔,她向我打听现代文学馆该怎么走。因为距离不远,我决定送她过去。在路上,她告诉我,她在上海读艺术史,鲁迅是她的偶像。她在网上看见现代文学馆有个关于鲁迅的展览,就专门来北京'追星’。”后来,毛频得知贝伊塔还会背朱自清的《背影》。她说:“我之前在网上看到秘鲁年轻人背诵李白诗歌的视频,其实,像贝伊塔这样对中国文学和文化感兴趣的拉美人并不在少数。”

“译介拉美作品常遇困难,但会坚持”

在翻译拉美文学作品过程中,毛频有很多体会和心得。她说:“我之前翻译了秘鲁作家阿尔弗雷多·布里斯·埃切尼克(Alfredo Bryce Echenique)的小说《胡里乌斯的世界》(Un mundo para Julius)。阿尔弗雷多·布里斯·埃切尼克是拉美'文学爆炸’后的一个重要作家,这部小说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都十分有名。但中国国内对于拉美文学的译介,常常参照作品在美国图书市场的情况,所以这本书一段时间以来不被国内的出版社看好。距离我翻译这部小说已经过去10年了,中间出现了不少波折,于是,有朋友开玩笑称'这个书和胡里乌斯一样,是有故事的’。在拉丁美洲文学的译介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还是要一直坚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