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仪之邦|《经典常谈》之《三礼第五》解读

 陋室夜读 2023-03-17 发布于辽宁
这次,我们聊聊《经典常谈》中的《三礼第五》。
我们已经知道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还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我们还经常听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这句话,可见礼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有多大,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多大。
文章前两段是说礼的本源和本质。
第一段着重说本源。本源就是“天地君亲师”,它们分别代表着生命的本源、政教的本源和家族的本源,包括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作者说“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是说儒家想用礼来治理国家,所以这种思想叫做礼治主义。
第二段着重说礼的本质,其本质就是一套政治制度。如何用礼来治理国家呢?文章介绍得简明通俗。就本质上来说,就是明贵贱,定尊卑,分亲疏,别上下,序长幼,于是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礼的核心。“天地君亲师”这顺序是不能乱的,尊卑要有别,长幼要有序,亲疏要有分。从这样的制度中不难感受到等级的森严,使人不敢越雷池一步,“有时候保不住性命”。这种礼,说是“教人节制,教人和平”,也只能认为是孔子的最初的良好愿望吧。到后来,“有时候保不住性命”中的“有时候”要改为“常常”了,到了鲁迅那里,就成了“吃人”的礼教了。
这看似很坏的礼,古人怎么都能认同呢?文章第三段说明了原因。
“天地君亲师”的尊卑排序,首先源于古人对天地的崇拜。人们信仰天,认为天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如果天有什么赏罚的旨意,就会显示祥瑞或凶兆。天子,就是天的儿子,顺承天意行使权力。所以我们看古装剧,往往听到圣旨的前几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表示皇帝是受命于天,秉承气运,君权神授的真龙天子。古人对大地的信仰同样是由于大地的神奇力量。所以天子祭祀天地、祭祀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这样“天、地、君”按次序排下来就是亲和师了,都是同样的道理,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天理”。这些礼,都是可以说是宗教仪式,让人心悦诚服,虽说让人感恩怀德,但还有畏威(对权力的惧怕)的成分。
第四段是讲礼是如何指导普通人事的,也就是说,礼是如何具体处理普通人之间关系的。总的来说就是借助一套套繁琐的程序形成各种秩序和规矩,大到治理国家,小到穿衣吃饭,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诚意和诚心”的关系。人们各安其位,各守其道,便天下大治。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你刚入职新公司不久,有一天人事部买了一车香瓜回公司,安排你去切瓜,并交代好让你按照《礼记》里面的规矩切完瓜之后,分别给总经理,总监,经理,主管及员工们送过去。问题来了:怎么切才不失礼,是要切成一模一样的,还是给每个人用不同的切法?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事情虽小,却很能够体现礼学的宗旨。
标准答案可以在《礼记·曲礼》里找到,是这么说的:
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chī)。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綌(xì)。为大夫累之,士疐(dì)之,庶人龁(hé)之。
意思是:为天子切瓜,削皮后要切成四瓣,再从中间横断,用细葛布盖着呈上去;为诸侯国的国君切瓜,削皮后把瓜切成两半,再从中间横断,用粗葛布盖着呈上去;给大夫只削皮就够了。士和庶人自己削瓜,削皮后把瓜蒂去掉直接咬着吃。
细节还不能小看,比如衣襟到底是左边搭右边,还是右边搭左边,貌似无所谓,但这点区别意味着“夷夏大防”,是区分华夏和夷狄的象征性标志,是生与死、荣与辱的界限,半点都错不得。
第五段是讲礼的反面——虚伪性。开头的“王道”说法很多,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就是指上文人们遵循自然规律的天道。所以作者说“王道不外乎人情”,应该自有道理,只要人们遵守礼制,天下和谐才对。可是,实际情况是这些礼并不能真正施行,反倒害人。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礼和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就如刻舟求剑,无法真正实行。美好的理想就成了束缚的、不近人情的伪礼,于是历史上演着一幕幕的荒诞喜剧。
远的不说,宋朝推行的《五礼新仪》当时真把穷苦人家难为死了——如果按照新规范来婚丧嫁娶,根本置办不齐那些物件(需要的物件已经找不到了),最可气的是有些要在宅子台阶上完成的礼仪,谁上东边台阶,谁上西边台阶,谁先迈腿,谁后迈腿,先迈哪条腿,后迈哪条腿,半点都不能错,但穷人家的房子能有个门槛就不错了,哪来的台阶!但是,不照办的话,不仅“非礼”,还要被当作违法来办,让人左右为难。
第六段是讲礼乐的关系以及乐在礼中的作用。周朝的贵族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就是我们经常见到、听说的六艺,这样看起来是“礼乐并称”,其实乐是礼的一部分,出自《周礼·地官司徒·保氏》: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乐的作用是“补助仪文的不足”,“仪文”是指礼仪形式,就是说光有举止投足和语言上还不够,还要配以歌舞才算完备,礼才算表达充分(这里也可以证明配以音乐的《诗经》为什么起着诗教的作用)。这既是充分表达人情的需要,更是代表着天地的规律,换句话说,是天地的规律在人情上的体现,这样礼更符合天道。这和礼顺承天道是一致的。
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人身上,是起着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作用,因此是和政治息息相关的,察看一地的乐歌,就可以看出那里政治气象如何。这样,你就会明白“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后庭花》为什么是亡国之音了,就会明白这两句诗为什么抒发的是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担忧之情了。
这段最后说,诗、礼、乐三者密不可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三者合一,才算完备。又补充说,这些教育只限于贵族,与平民无关。因此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礼不下庶人”。
到了第七段终于说到了记载礼的经典书籍:《仪礼》《礼古经》《周礼》。
这段一开始作者对乐作了交代,以解释为什么没有关于记载乐的典籍。其实,我们今天提到的“四书五经”,这个名目并不很古老,是南宋的朱熹提出来的。儒家经典最早统称“六经”,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失传,所以“六经”只剩下“五经”。“五经”中的《礼》单指《仪礼》。《礼古经》没有流传下来,所以只介绍《仪礼》和《周礼》。
《仪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这些礼仪繁琐地无以复加,“踵事增华”是指“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自然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所以“已经全不是通乎人情”,根本无法实行。
《周礼》和《仪礼》完全不同,它不讲任何礼仪上的话题,而是一套政府组织结构规划,更具体一点来说,是一套对政府的部门、岗位和官职的全盘设计方案。所以它原本不叫《周礼》,而叫《周官》,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大系统。冬官失传,用《考工记》做了替补。这六大系统下又分别列出次一级的部门,每个部门下有什么官职,岗位职责是什么,列举详细。
这样,三礼就有了两礼,第八段就讲第三礼——《礼记》了。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在这段一开始就介绍“记”这种文体包含的内容。对于《礼记》,你可以理解为《礼记》就是西汉各个礼学家所做关于礼的笔记集合。
作者说“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后面又说“这两部书(《大戴记》和《小戴记》)是别人假托二戴的名字纂辑的”,所以我们很难知道现在见到的《礼记》是谁贡献的多了。
到了东汉末年,现在我们已经熟知的大学者郑玄从不同版本的《礼记》中选择一种,和《仪礼》《周礼》精心校对,三礼到此完备。
到这里,《三礼第五》就要解说完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介绍了礼形成的源头、性质、作用以及演变等,对所谓“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介绍的并不多。读完这篇文章,相信你对“礼仪之邦”一词会有更深的了解。

相关链接

1.《经典常谈》之《〈说文解字〉第一》解读

2.《经典常谈》之《〈周易〉第二》解读

3.一部书的传奇|《经典常谈》之《〈尚书〉第三》解读

4.《诗经》,你到底是怎样的面目|《经典常谈》之《〈诗经〉第四》解读(上)

5.《诗经》,你到底是怎样的面目|《经典常谈》之《〈诗经〉第四》解读(下)

这些书可以读  👇👇👇图片

既然礼这么不合时宜,所以有关礼的书籍就没有什么可以推荐的了。

首先给大家推荐《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本书是王力教授主编的一部非常传奇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通论性经典作品。在编写这部书稿的时候,就动用了当时中国所有的古代文化研究领域最顶尖级的专家。那些响当当的名字,王力、丁声树、朱文叔、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姜亮夫、叶圣陶,各个全都是今天学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大师。这本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推荐理由:如果你是一名语文老师、中学生,或者中国文化的热爱者,在阅读古文时会经常遇到很多疑惑,这些疑惑很多并不是文字理解问题,而是和文化常识有关。常翻看这本书,肯定有收获。

第二本,《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本书内容全面实用,生动有趣,涵盖文学、哲学思想、宗教神话、历史考古、中外节日、风俗礼仪、美术工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体育娱乐、语言文字、出版传媒、影视、教育、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武器、医药、饮食、服饰、称谓、天文历法、名胜古迹等方面,囊括了人们想知道、需要知道、应该知道的基本文化常识。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浓缩中外文化知识精粹的工具书,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具有超强的参考性与指导性,使你充分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关注本号精彩呈现

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图片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