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止占卜!甲骨文的这个功能,99%的人不知道

 竹香书屋 2023-03-18 发布于广东

甲骨文多是卜辞,但其中也有些非卜辞的甲骨文。它们或是附刻于卜辞的杂记,如甲骨的数字等;或是刻于未经灼卜的甲骨上的记事文。各地诸侯进献甲骨时,常于龟甲边缘、甲桥或甲尾,记载入贡者的姓名和贡物的数量,如“雀入百五十”或“晝入百”等。有时骨臼中亦有这一类记事文。这种甲桥、甲尾及骨臼等刻辞,是武丁时所特有,现存的不下800余件。

记事文,或是卜辞中的一部,或单独成文。卜辞之后,通常附有征验之辞。这种征验辞本身便是史实。如王卜某日是否降雨,通常接着便记明“某日见雨”。如王占有凶,亦随记灾祸的来临。前中央研究院的第十三次发掘中,曾得一大龟甲,其左甲桥之边缘记曰:

丁酉雨,至于甲寅,旬又八日,九月。

这是说九月自丁酉至甲寅,连雨18天。因为这是非常的事故,所以特别记载下来,以证卜辞之验。这种文字只是卜辞的一部分,并非单纯的记事文。

单独的史实记载常见于骨文,有些牛骨只记宫廷大事而非作为占卜之用。有几件骨简,上载狩猎战争之史实。由此可以推知,殷人除以兽骨用作简牍来记史实外,可能还用同样狭长形的竹简来记事。目前所知,最少有两根完整和一些破碎的骨简,正面刻有装饰的花纹和填以绿松石的文字。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有一件虎骨,约长22 厘米,载20字,文曰:

辛酉,王田于鸡彔,隻大          图片虎。在十月,隹王三祀劦日。

大意是说,辛酉日,王(帝辛)出猎于鸡麓,捕获了一只猛虎,三年十日祭于天(图版三、甲)。此骨为帝辛三年之物,以最近公布的纪年推算,合公元前1073年。

此外,一根完整长28厘米的兽骨和两根破骨记载了一次获犀的经过。

完整的骨上有日期“五月,隹王六祀”,即帝辛六年,当公元前1070年。可能此骨便是猎获之物,记以志庆,并奖励有功之人。

另一公元前11世纪前半叶的残骨简,记有一段战争史实。此骨全长应为20厘米,宽5厘米,现存仅有原物的三分之一。刻辞分5行,共56字。大意为征伐西土某些方国,俘获而族1570人、车2轮、盾180件、衣甲15副、箭若干支。第5行末文没有完毕,应该还有第6行,估计原文应有160字以上。

在这骨简的背后有一干支表。在另一骨简上亦曾发现相似的纪日表,但干支的组合有错误,可能是初学刻骨者练习时所采用的。在一些零碎的骨片上也有祭祀时日和人名的表格,可能是祭祀人作为备忘录之用。有时,骨片上也载有世系谱。

人类和动物的头骨亦曾被用来记载史实。有一件头骨上刻有记载祭祀祖乙的文字。另有3片安阳骨片,经古代动物学家鉴定,都是人类的前额骨。至少有3件动物的头骨上载有关于狩猎的记载。其中一件,长54厘米,宽22厘米,厚19厘米,上有“白兕”字样,大概是白犀牛的头骨。其余2片是鹿头骨,载有相似的文字,其中一片上有文武丁的名字(图版三、乙),可能这头鹿是帝乙(前1101—前1076)猎获之物,用以祭祀其父文武丁的。

安阳出土的一些以鹿角制作的器物,上面有些刻有单字。作为装饰等用的骨片上,有时亦载有文字。如该地发现的一支压发针上载有文字,意为“王赐二针”。

殷人也曾在象牙上雕刻多种花纹,但还没有发现用以记载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