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怡|学习任务群·阅读篇学习与整理

 自陈怡派 2023-03-19 发布于浙江

学习任务群·阅读篇学习与整理

陈怡

4月要开始做暑假打卡内容了,这次大概率不再是按照文体分类,而是打算做成学习任务群的模式,构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努力做到根据《新课标》优化阅读教学思路,重构阅读教学过程,增强阅读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阅读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读《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认真做了笔记,特意整理出电子稿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我听了不少老师“吐槽”任务群,但是我们都知道,吐槽其实并不能改变什么。与其无谓挣扎,还不如坦然接受,静下心来沉淀,学习。

我发自内心地认为,如果我们可以很好地落实学习任务群,孩子一定是受益的。当一项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以后,学生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他们置身于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中,不仅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还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也更利于语言素养的养成。

不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理念上有颠覆性的革新。现在,我打算“抛弃”文体分类,做成全新的阅读模式,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我愿意尝试,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益的,我都愿意去做。只有理论没有实践,那就是纸上谈兵。缺少理论盲目实践可能会走很多弯路,我现在就是认真学习理论,为接下来的实践蓄势。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1.目标定位

(1)《新课标》“课程总目标”第5条: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2)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沟通交流需要。

获取信息——传递信息——满足生活需要

2.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

具体内容

叙述性文本

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大自然的短文和优秀文本、科学家小传等。

说明性文本

大自然的说明性文本、科技说明文等。

非连续性文本

社会场所中涉及的标牌、图示、说明书等。

应用文

留言条、请假条、短消息、简单书信、日记、笔记、大纲、思维导图等。

跨媒介文本

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的多媒介和跨媒介文本。

3.五种文本类型在各个学段中的分布情况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短文

有关标牌、图示、说明书等

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

有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短文

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

记人叙事的优秀文本

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文本

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

围绕“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题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的语言,学会文明交往,学习表达生活。

围绕“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数字时代的生活”“家乡文化探究”等主题,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1.目标定位

(1)旨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与创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审美经验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美感。

审美能力

初步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意识与观念

重在启迪心智、温润心灵、涵养高雅情趣。

2.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

具体内容

革命文化类

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历史人物、革命先烈的故事及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描述他们英雄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旨在引导学生继承追求真理、艰苦奋斗、爱国情怀、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

表现自然之美和描写多姿多彩生活类

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旨在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教育。

儿童少年文学作品

儿歌、童话、成长故事、小说、传记等,旨在让学生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和成长启示,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做铺垫。

中外经典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情感体验,为学习联想和想象,尝试富有创意的表达奠定基础。

3.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1)学习内容:一是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英雄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引导学生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要求学生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二是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要求学生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三是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带领学生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四是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让学生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要求学生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2)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主题、语言的领悟程度和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文学阅读更加侧重基于文类的阅读、关注鉴赏评价,阅读文本为“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学生应“独立阅读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取主要内容,用朗读、复述等自己擅长的方式呈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用文字、结构图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能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语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主动与他人分享;能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感人情境和形象的理解与审美体验;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能发现不同类型文本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感受作品内容、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积极向他人推荐,并有条理地说明推荐理由。

在文学体验活动中涵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创意表达更加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学生应“能主动阅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在阅读、参观、访问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或时代背景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能用多种方式记录、分享阅读、参观、访问的经历、见闻和心得体会。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够围绕发现的问题,搜集资料、整理相关的观点与看法,结合学习积累和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想象作文,想象丰富、生动有趣”。

阅读鉴赏

获取主要信息

呈现作品理解

梳理行文思路

品味语言语句

分析词语感情色彩

结合材料评价文本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看法

美的表达

记录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有条理地推荐作品

美的探究

对比不同类型文本的结构方式、语言特点

感受作品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

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目标定位

(1)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2.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

具体内容

学段主题

科普类文章

介绍日常事物、自然想象、语言现象等方面的文章,重在区分现象与真相。

第一学段包括“生活真奇妙”“我的小问号”等学习主题。阅读与发现身边常见事物的奇妙之处,提出与讨论生活学习中的真实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与办法。

说理类文章

中华智慧故事、科学故事、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重在学习道理与思维。

第二学段包括“大自然的奥秘”“生活的智慧”“我的奇思妙想”等学习主题。阅读与发现自然中的奥秘与故事中的智慧,思考与提出解决生活问题的奇思妙想,借助思维导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等。

评论类短文

社会公德、传统美德方面的短论、简评,简单的论说文,重在梳理观点与事实,学习明辨是非与实事求是的评论方法。

第三学段包括“社会公德大家谈”“奇妙的祖国语言”“科学之光”“东方智慧”等学习主题。阅读与思考汉语表达的特点与效果,阅读与思辨故事中的科学道理与人生哲理,阅读与辨析短论简评中的事实与观点,明辨生活中的是非现象并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