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阅读篇学习与整理 陈怡 4月要开始做暑假打卡内容了,这次大概率不再是按照文体分类,而是打算做成学习任务群的模式,构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努力做到根据《新课标》优化阅读教学思路,重构阅读教学过程,增强阅读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阅读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读《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认真做了笔记,特意整理出电子稿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我听了不少老师“吐槽”任务群,但是我们都知道,吐槽其实并不能改变什么。与其无谓挣扎,还不如坦然接受,静下心来沉淀,学习。 我发自内心地认为,如果我们可以很好地落实学习任务群,孩子一定是受益的。当一项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以后,学生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他们置身于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中,不仅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还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也更利于语言素养的养成。 不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理念上有颠覆性的革新。现在,我打算“抛弃”文体分类,做成全新的阅读模式,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我愿意尝试,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益的,我都愿意去做。只有理论没有实践,那就是纸上谈兵。缺少理论盲目实践可能会走很多弯路,我现在就是认真学习理论,为接下来的实践蓄势。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1.目标定位 (1)《新课标》“课程总目标”第5条: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2)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沟通交流需要。 获取信息——传递信息——满足生活需要 2.文本类型
3.五种文本类型在各个学段中的分布情况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1.目标定位 (1)旨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与创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文本类型
3.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1)学习内容:一是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英雄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引导学生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要求学生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二是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要求学生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三是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带领学生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四是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让学生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要求学生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2)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主题、语言的领悟程度和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文学阅读更加侧重基于文类的阅读、关注鉴赏评价,阅读文本为“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学生应“独立阅读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取主要内容,用朗读、复述等自己擅长的方式呈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用文字、结构图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能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语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主动与他人分享;能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感人情境和形象的理解与审美体验;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能发现不同类型文本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感受作品内容、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积极向他人推荐,并有条理地说明推荐理由。 在文学体验活动中涵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创意表达更加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学生应“能主动阅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在阅读、参观、访问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或时代背景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能用多种方式记录、分享阅读、参观、访问的经历、见闻和心得体会。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够围绕发现的问题,搜集资料、整理相关的观点与看法,结合学习积累和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想象作文,想象丰富、生动有趣”。
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目标定位 (1)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2.文本类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