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之 里阳证之阳明病

 经方人生 2023-03-19 发布于四川

上期我们通过把相关的苓桂剂条文集中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方式,来讨论不同方证之间的区别,前后我们涉及到六个方剂,即苓桂术甘汤,苓桂枣草汤,苓桂姜甘汤即茯苓甘草汤,苓桂五味甘草汤,茯苓泽泻汤以及五苓散。还有一个血证的方证,即桂枝茯苓丸证,后续我们再做讨论。今天我们从表证转入到里证,讨论里阳证阳明病的概念。

阳明病,是病位反应在里的一类阳性证候的统称,简称里阳证。阳明病的特点,可以通过其提纲证以及相关条文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第179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所谓的胃家,是指的在人体最内部的肠胃管道,泛指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胃家实,这里的实是病邪之实,指病邪充斥于胃肠之内,呈现出硬满的实证表现,只要是胃家实者都称之为阳明病。阳明病的主要特点就是胃家实,即里阳实热证。相对于里虚寒阴证,两者参照对比理解。

第179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热极于里者,势必迫于外。阳明病不但有里证表现,还有外证的表现,里证主要是胃家实,外证则表现为身热、汗出、恶热,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表现,也可以确定是阳明病。那么如何理解这些症状表现呢?阳明病里实热,热盛迫达于外,因此蒸蒸发热,和太阳病的翕翕发热是不同的。津液被里热迫使而汗出不已,汗量多而且臭味重,与太阳病的自汗出,从汗量还是臭味轻重都有很大的区别。阳明病热盛而不恶寒,反恶热,而太阳病发热恶寒,少阳病往来寒热,此为三阳病重要的鉴别点。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和太阳病有相同的症状表现,但是发热不恶寒、口渴者是阳明病所属的温病。发热、恶寒、不口渴是太阳病,而发热而口渴,不恶寒为阳明病。这也给出了阳明病和太阳病的鉴别点。因此,我们基于以上条文,可以把阳明病分为两类,第一是热结成实的里实热证,第二是热结不实而内外都热的温病,即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我们在讨论表阳病,即太阳病的时候,涉及相关传变的条文。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阳明病初起,或是开始即为里阳证,或是从表和半表半里传变而来,我们可以从如下条文中了解一二。

第185条: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其人本为太阳病,通过汗法进行解表,但是汗出不彻,邪未解而趁虚而入,进入阳明。另外一种情况,伤寒表实,无汗发热,呕不能食(破欲吐),本是传入少阳,但汗出濈濈然,再而进入阳明的表现。以上说明了阳明病,或从太阳病直接入里,或从太阳病传入少阳,再从少阳传入阳明。

第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对阳明病进行了分类,即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和少阳阳明。其中正阳阳明是纯粹的里实热的阳明病,和提纲证相合。而太阳阳明和少阳阳明当为三阳并病的情况。

第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即表证但陷入阴证者,表阴证,津血本虚,如果外邪入里而成实热盛,更加伤及津液,口燥咽干,应该用大承气汤紧急下之,其核心目的在于峻下热结而保存津液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阳明病分为两种,即热结成实和热结不实而内外皆热。两者都可以夹杂多种病因或病理产物,而出现更加复杂的症状的表现。例如水热互结、湿热互结,痰热互结,淤热互结,积滞与热互结,燥屎与热互结。我选择几组条文以请大家注意阳明病夹杂病理产物的情况。

第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水热互结。太阳病并见下利呕逆,暗示为葛根汤证或葛根加半夏汤证。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服药后,其人漐漐汗出不恶寒,表证已解,但由于心下有水气,水热互结,而见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头痛,所以说表解而里未和。

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水热互结。伤寒多日,传入里,热结于里,又有寒热往来之症,当为少阳阳明合病,方用大柴胡汤。如果仅为结胸,邪热全部结于里,外证表现不出来大热之象,当是水热互结于胸肋,气不能旁达,而循里向上冲而头微汗出。

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湿热互结。阳明病,里有热而迫使津液外出,热随汗出,有所出路,不会出现发黄证。但只有头上有汗,身上却无汗,并且小便不利,湿不得下泻,口渴饮水为热盛的表现,这是由于热与水湿互结在里,身必发黄,方用茵陈蒿汤清热利尿化湿。

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痰热互结。结滞的部位较小,正在心的下方,按上去会痛,其脉浮病位较浅,脉滑为热,以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宽胸开结。

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热与淤血相结。表证不解,传入里热,结于膀胱少腹的位置,其人躁狂,这是由于热上冲大脑而影响情绪的表现。有的淤血可自己排出,不能自下或下之不尽者,当用桃核承气汤下之。如果表未解不可下,应该用桂枝汤或麻黄汤解其表,然后在用桃核承气汤攻之。少腹急结硬,按之有抵抗感,在加上狂躁,当判断为少腹热与淤血互结的症状表现。

第355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胃有宿食。其人饥饿而不能食,饥饿胃气尚健,结实上冲而欲食不能食,欲吐而不能吐。胸中结实而阻碍胸中之气而致厥冷,内有宿食,其人脉紧,应当顺势而吐之,用瓜蒂散。

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燥屎与热结。其人潮热,热势强烈凶猛,汗出不恶寒,外证已解,然后才可攻里。如果除了身上有汗之外,手足也不断的有汗出,为大便已硬的征象,这时候就需要用大承气汤攻下。

最后,我们再来简单的总结一下。里阳证,即阳明病,是病位反应在里的一种阳性症候的统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热已成实的里实热证,和热结未实内外皆热温病两种情况。病之初期,有即为阳明病者,也有从表或半表半里而传入阳明者。单纯的阳明里实证称之为正阳阳明,但更多的情况为三阳并病的情况,例如太阳阳明或少阳阳明。另外需要特别关注阳明病兼杂多种病因或病例产物的情况,如水热互结,淤血与热互结等。

今天的笔记就写到此,下次再见,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话。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