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治痛经经验辑录 (二)

 博采杏方 2023-03-19

裘笑梅经验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临床当分虚、实两大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实证


气滞血瘀型:疏肝理气,活血祛瘀。主要方剂: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之类。作者应用氏传秘方调经定痛散效果卓著。若配合针刺合谷、关元、三阴交,方法简便,取效更快。


寒凝型:温经散寒。主要方剂: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内桂、防风、细辛、当归、艾叶、川芎、干姜)


虚证


气虚血少型:补气养血。主要方剂:胶艾八珍汤、圣愈汤之类。


虚寒型:温经补虚。主要方剂:温经汤、当归建中汤之类。


肝肾阴亏型:主要方剂:调肝汤、一贯煎之类。


对于痛经的辨证,作者认为应掌握如下要点:即气滞为主者,胀甚于痛,常感时痛时止;血瘀为主者,痛甚于胀,多持续作用。以虚、实而言,经前或经行作痛多为实证,经后作痛多属虚证;喜按为虚,拒按为实;绞痛为寒,刺痛为热;得热痛减为寒,得热痛重为热。本病之治疗原则,以调畅气血为主,所谓通则不痛,虚则补而通之,实则行而通之,寒则温而通之,热则清而通之。间有纯虚无滞者,且补养气血,使气血充足,痛经自愈。


[邱昭慎.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198208月第1]


刘奉五经验


刘氏认为:引起痛经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相互交错或重复出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肝郁气滞:由于忧思郁怒,气机不得宣畅,气滞则血瘀,滞于胞宫而作痛;


血瘀气阻:血不循经,阻滞于胞中形成瘀血,阻碍气机流畅;


寒湿凝滞:经期淋雨感寒或过食生冷,寒湿客于胞中,凝聚而不行;


肝郁血热:肝郁日久化热,气血郁结。不能宣通,聚于胞中;


湿热下注:湿热搏结,阻碍气血不得通畅;


气血亏虚:胞脉空虚,运行不畅,经血瘀滞;


脾胃虚寒: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血脉虚寒,经来寒气客于脾胃。


临床上均以经前及经期腹痛为主症,其病理实质为气滞血瘀,经脉不通,故应抓住这一主要矛盾,辨证求因以治其本。



蔡小荪经验


痛经一证,一般皆以止痛为主。蔡氏则不单纯止痛,强调辨证求因,主张求因为主,止痛为辅。认为痛经病大多系经血排出障碍,瘀滞不畅引发疼痛。究其因由,或经气受寒,寒凝气血,气血瘀滞不畅;或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冲任不利,经血不得畅行;或宿瘀内结,内膜异位,新血不能归经,瘀血不能排出;或脾气虚弱,血行迟滞,经血流通受碍。对此,蔡氏以《素问·调经论》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为原则,治以通法为主,以当归、牛膝、香附、延胡索、丹参、白芍各9g,川芎、红花各45g为基本方。以养血通络为大法,养血以四物汤温养,使血得温而行;通络以牛膝、香附、丹参、红花理气活血,使瘀血去而新血去。蔡氏指出: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可通血中之结;更喜加桂枝辛温通散以增药力。香附为气中血药,合延胡索为理气行血止痛之品,可通气分之郁,此乃借鉴古人治血病必然理气调经以理气为先之说。


辨证加减:如寒凝瘀滞者,加温通之木香、小茴香、吴茱萸、肉桂、煨姜等;如肝郁气滞血瘀者,加行气活血之乳香、乌药、苏木、金铃子;如宿瘀内结之膜样痛经者,用川牛膝、土牛膝、没药、失笑散,另加花蕊石、桂心、桃仁。古谓花蕊石可下胞衣死胎。在此,蔡氏强调指出:痛经之证病虽在血分,但调血诸法,皆当以调气为先导、为枢纽。故对痛经之治,常用香附、乌药、延胡索、郁金、路路通、川楝子等以理气通达。


[黄素英.蔡小荪妇科临症喜取通法的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2)30]


罗元恺经验


气滞血瘀证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方):延胡索、乌药、枳壳、香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五灵脂、红花、丹皮、甘草。


加减法,经量过多者可加益母草、山楂炭;经量过少者,可加牛膝、丹参。


田七痛经胶囊(自制方·已投产),田七末、醋炒五灵脂、蒲黄、延胡索、川芎、小茴香、广木香、冰片。


用法:每日3次,每次36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五灵脂(酒研)、蒲黄(炒香)等分为末。每服6g,先用醋调成膏,再用水煎,食前热服。


寒凝血瘀证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方):干姜、肉桂、小茴香、五灵脂、蒲黄、没药、延胡索、川芎、当归、赤芍。


加减法:恶心呕吐者,去没药加半夏、吴茱萸;昏厥者先针刺人中,灸足三里、三阴交。


良方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方):肉桂、牛膝、莪术、当归、川芎、芍药、丹皮、人参、甘草。


加减法:疼痛明显者,可加入延胡索,并用田七末冲服;恶心呕吐者,可加入生姜、半夏;包块明显者,加入三棱。


血热壅阻证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方);生地、柴胡、牛膝、当归尾、川芎、赤芍、红花、桃仁、枳壳、桔梗、甘草。


加减法:月经过多者,可去川芎加入益母草、地榆;月经过少者,加入丹参、丹皮。


清化饮(《景岳全书》方):生地、芍药、黄芩、丹皮、麦冬、石斛。


加减法:为了增强其止痛作用,可加入香附行气以止痛,或冲服田七末。


精血亏损证


归肾丸(《景岳全书》方):当归、熟地、枸杞、山萸肉、淮山药、杜仲、菟丝子、茯苓。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加减法:为了避免熟地之滋腻及加强止痛作用,可加入砂仁、木香以行气醒脾止痛。


调肝汤(《傅青主女科》方):当归、白芍、山药、山萸肉、巴戟天、阿胶、甘草。


阴虚夹瘀证


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方):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二至九(《医方集解》方):女贞子、旱莲草。


失笑散(见前)


本分以六味地黄汤滋养肾阴,二至丸养育肝阴,失笑散化瘀止痛,三方配合,具有标本并治之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