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成语故事:倩人捉刀

 书鸿生 2023-03-19 发布于吉林

倩人捉刀,“倩”是借助的意思,而捉刀人原指曹操,后指握着修笔刀的执笔侍从。该成语引申为请他人代写文章或做事的含义,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有位名士,唤作崔琰,字季珪,今河北故城县人。

崔琰长相俊美,身高体阔,美须髯,年轻时曾拜大儒郑玄为师,后被袁绍征召为谋士,曾多次劝说袁绍勤政爱民,守土一方,恭敬汉帝。怎奈袁绍不听,最终发起官渡之战。

袁绍败亡后,曹操乘势北上,一举平定河北,兼任冀州牧,听说崔琰大名,于是征他为别驾从事,崔琰建议曹操埋葬荒野百姓尸身,传播仁义,收买河北民心,曹操听罢肃然起敬,请他留守许都辅佐儿子曹丕,自己则率兵继续征讨四方。

公元208年,曹操进位丞相,升崔琰为东曹,夸赞他有伯夷的风范,史鱼的耿直,可为时代之表率。

五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爵升魏公,独揽朝政,大肆封赏部下,加官崔琰为尚书令,可见曹操用人唯才,文治武功的雄才大略,声名甚至传播塞外。

南匈奴单于遂派使者前来朝见,曹操得知暗想,自己身材短小,貌相不足以震慑来使,何不找他人代替自己呢?于是,他想到风姿伟岸、声音洪亮的崔琰。

次日,匈奴使者觐见,崔琰奉命穿上魏公服饰,端坐上方,而曹操则假扮侍从,在一旁执刀护卫。

来使献上礼物,述说一番匈奴单于恭敬仰慕等话,崔琰假意好言安抚。交流中,该使者一双眼睛不住四下偷视。

召见完毕,匈奴使者告辞而去,曹操长舒口气,可转念一想,趁他尚未走远,何不派人去探探来使对魏公的印象如何呢?

于是,曹操召来一个侍从,令他换上寻常官服,骑快马赶到使者前方等候。

侍从想办法接近到匈奴使者,并询问他对魏公有何看法?

来使想了想说:“我观魏公虽说相貌出众,器宇不凡,堪称上国人物。但不知为何,总觉得他不如身边那位执刀护卫,那捉刀人自带一股摄人威势,堪称真正英雄,久后必非常人可及,只可惜眼下时运不济,尚未显露才能!”

侍从探听完,快马回来禀报,曹操闻言大惊:“没想到蛮族竟有此等有见识的人物,若是这话传回匈奴,岂不惹人笑话!”说完,即刻派出兵马,在半路将匈奴使者一干人等全都杀了。

崔琰虽然雄伟,但气势上究竟不如曹操。或许正因这次“捉刀”一事,曹操已有杀崔琰灭口之心。

公元216年,曹操进爵魏王,征召天下贤才,崔琰举荐好友杨训,夸他正直清廉。

没想到,杨训当官后,多次上表称颂曹操盛德威武,言语中有谄媚之意,有人便讥笑崔琰荐人不当,崔琰于是给杨训写信,谴责他怎么会因时间和地位的变化而改变了性情呢?

这事很快传到曹操耳中,曹操认为崔琰侮慢自己,一怒之下,将崔琰贬为徒隶,并派人看守监视,结果崔琰毫不畏惧,照常呼朋唤友,神情常露出对曹操的愤恨,最终曹操将崔琰关进大牢处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