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隐居,打开了中国画未来局面,荆浩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人!

 净心斋书画馆 2023-03-19 发布于甘肃

一个人的隐居,打开了中国画未来局面,荆浩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人!

他在宋代名气不大,却能引领宋代山水画的整个走向,山水画领域他既精通用笔,又擅长运墨,且洞悉北方山川特点,又禀性清正,不肯随世,是一位以艺明志的画家,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画家荆浩。

说他是职业画家,是因为之前没有职业画家这个概念,他开悟明志,决定为中国画创作做点事,于是隐居太行山,远离红尘,一心追求画道。

欣赏其佳作,可窥探一二,他也真正画出了山之巍峨、水之活泛、气之雄浑、象之博大。

关于其绘画风格的师承关系,他的绘画直接继承北方山水画大师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

名师出高徒,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誉,整个北方山水后来的一些大家皆学习他的绘画,比如李成、范宽等都是直接取法荆浩。

由于在画坛上特出的贡献,人们把关仝、李成、范宽三家山水定为“百代标程”,因此北方山水的地位得到了确立起来了,然而对后世影响不大,但是在两宋时代没有多大名气,文坛关注度不高,或许和他隐居太行山远离画坛有很大关系,因此没有得到文坛等一些文学家而关注。

他字浩然,号洪谷子,生卒年不详细,根据历史只言片语而记载可得知,他大约生活在唐末及五代初期,而且籍贯争议不断,有一种说法是山西沁水人,也有说是河南济源。

一些历史史料记载,比如《五代名画补遗》、《图画见闻志》等书均认为是河南沁水人,但是学术界和地方志得知是山西沁水人。

不管是哪里人,总之他后来在太行山过着隐居的生活这是肯定的,而且荆浩自己在《笔法记》中也有说明,他自己经常徜徉于山谷间,其心也静,其情也闲,因此荆号观察比较细致,个人感受特别深刻,形之于图,便也就能得其生意。

荆浩一生隐居在山中,闲余时间时常观察写生,因此荆浩对山川气象,峰峦风貌,乃至山水性情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与心得,他的著作中也做了详细的记载。

荆浩对山的记载大致如此:尖曰峰,平曰顶,圆曰峦,相连曰岭,有穴曰岫,峻壁曰崖,崖间崖下曰岩,路通山中曰谷,不通曰峪,峪中有水曰溪,山夹水曰涧等等。

对于写生,自然山水中物象很复杂,究竟如何去画呢,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涉及到取舍问题。荆浩也记载了他是如何创作的方法,他说面对如此复杂的山川景象,怎样才能画得好,得其真呢?

荆浩提出六个要素:气、韵、思、景、笔、墨。为宋代山水的创作提供了方向指导,贡献很大,多数画家文人雅士对其爱慕备至,然而苏轼缺对其一字不提。

而苏轼不请假荆浩,只能说明苏轼而的喜好和荆浩有冲突,两者不是一路人,因此苏轼不评价,他和荆浩所追求的画风不同,苏轼推重的是洒脱率意,是天工与清新,然而荆浩追求的是雄强刚正,整饬严谨,前者讲挥写,后者重刻画,因此很难达成共识。

不只是荆浩,苏轼对关仝、李成和范宽的态度也是一样,苏轼也是很少提,毕竟苏轼提倡的是文人画,如果对荆浩等人表扬,就很难树立起自己学术上而权威。

可以看出苏轼的品鉴上的偏好,然而荆浩、关全、李成的雄强刚正,范宽的峻厚奇伟等铸就了传统绘画的阳刚之美和雄浑之魄,也给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