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点半书评:彼得·汉德克《左撇子女人》,玛丽安娜孤独与自由

 三点半苏说 2023-03-20 发布于湖北

德国文学有一种独特的深厚。多年前读《布登波洛克一家》让我感受到《红楼梦》一般的动人故事和一种小红楼里所没有的大气与豁达。更加令人着迷的是《魔山》。一直以来,对于德语圈的作家,大家会普遍觉得比较小众。非科班的野路子出身的我 ,认得的作家全是从高中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

偶尔知道汉德克,还是因为在书架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读了他的书之后,才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他。这才知道,他被誉为活着的经典。更是在201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网络上能搜索出许多关于他的消息。书评人唐山曾经写下:

作为个体,如何才能拒绝世界的涂改,坚守住自我呢?这其实已超越了女性主义的范畴,它对每个读者都有启迪价值。汉德克的看法是:选择孤独。只有不屈从于群体,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在小说末尾,玛丽安娜选择自我独立。

《洞见》书评人唐山

我觉得这算是一段比较客观的评价。在我看来,汉德克是一个不拘泥于世俗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还是著名电影《柏林苍穹下》的原创作者,写出了非常经典的剧作《卡斯帕》。最著名的作品是惊世骇俗的《骂观众》。

偶然的一天,我翻开了这本《左撇子女人》。书中讲述了一个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太太突然提出了离婚,开始过捡起来自己的翻译绝活,靠给出版社翻译来养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种被世俗不认可的孤独,甚至还有几分艰难的生活。直到全书的结束,玛丽安娜仍是如此,孤独地生活。

诚然,这是一种很难被理解的生活。书中描述的场景,大都是发生在女人的别墅中。就仿佛大家都来到了这里,要表演什么,或者是要一起喝酒开个party的那种感觉。是和女人内心中的那种孤独,毫不相干甚至截然相反的。

就如同那戛然而止的结尾:

大家就这样,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继续着日常生活,有人反思,有人不反思;一切似乎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就连一切都处于危险时的极端情况下,大家也继续这样生活,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歌德《亲和力》

答案,大概是要我们去寻找。无论是离群索居还是选择群居生活,无所谓好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或许安娜是在寻找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个呼之欲出的答案,在往后的岁月之中,终会显现。

不过要我说,这样的生活也未免太无趣了。这偶尔的独处确实可以给我带来不少的力量。但长年累月的孤独, 感觉会让我退化,会让我很不喜欢。我来自人群,自然也要走到人群中去。

活着,还是要有点生命力。不管怎么样,你都要坚定不移地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不论孤独还是群居,请记得自己内心的光亮。那一点点的光,在经年累月中汇聚、汇聚、汇聚,进而成为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