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尔巴尼亚版图变迁:从斯堪德培抗土到大阿尔巴尼亚梦的破灭

 云语禅心 2023-03-20 发布于河南

头条号/天启元贞 文

文章图片1

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是欧洲古老的伊利里亚人。他们广泛分布于巴尔干半岛的西部山区及亚得里亚海沿岸一带,包括伊斯特利亚半岛、达尔马提亚等地。

文章图片2

后来,罗马帝国兴起,兼并了伊利里亚人的土地,并在那里设立了行省。6-7世纪时,这里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地盘。然而,随着斯拉夫人向巴尔干半岛的渗透,伊利里亚人被迫退居到今天的阿尔巴尼亚一带扎下根来。

文章图片3

9世纪以后,这一地区成为拜占庭与保加利亚反复争夺的对象,罗马教会与东正教会也在这里相互较量。13世纪下半叶,阿尔巴尼亚又被法国人短暂统治,法王路易九世的弟弟安茹王朝的查理在攻取那不勒斯后,自封为“阿尔巴尼亚国王”。不过,14世纪后崛起的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史蒂芬·杜尚很快赶走了安茹人,兼并了该地。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随着塞尔维亚王国的分裂,阿尔巴尼亚境内处于无政府状态,形成许多封建公国互相攻伐的局面。科索沃战役以后,奥斯曼帝国侵入阿尔巴尼亚。此时,各地起义不断,最著名的当属1444年斯堪培德领导的起义。

斯堪培德出身于北方部落的一个贵族家庭,地位显赫,原名乔治·卡斯特里奥蒂。乔治作为土耳其人的人质,在奥斯曼帝国的皇宫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穆斯林卫队长,在战场上履立战功。他被称为伊斯坎德尔·贝,这就是斯堪德培这个名字的由来。

文章图片6

斯堪德培抗土与双头鹰旗帜

在斯堪德培领导下,1463-1467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同土耳其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攻取克鲁亚城,建立了阿尔巴尼亚人的独立政权。斯堪德培一生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战斗25余次,其中24次均以胜利告终,让土耳其人十分头痛。直到1468年斯堪德培去世后,在威尼斯的趁火打劫下,奥斯曼帝国才完全吞并阿尔巴尼亚,一部分阿尔巴尼亚人逃往意大利。故,斯堪德培被看作是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其使用的双头鹰旗帜也成为阿尔巴尼亚国旗的图案。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被奥斯曼土耳其兼并后,绝大部分阿尔巴尼亚人的宗教信仰由基督教改信伊斯兰教。阿尔巴尼亚这块地区由一些大封建主瓜分,他们试图摆脱土耳其苏丹的统治,还发动了1847年的起义。不过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奥斯曼帝国在这里设立了行政机关直接管辖。

19世纪中后期以来,巴尔干民族运动风起云涌。1878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从奥斯曼帝国独立,要求获得更多的领土。因为这两个国家紧挨着阿尔巴尼亚人的土地,所以阿尔巴尼亚人非常担心被它们兼并,也要求自治。但是土耳其人坚决反对,问题并未解决。

文章图片9

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结果,土耳其战败,周边国家组成的巴尔干同盟获胜,正在为如何瓜分巴尔干领土遗产争吵。阿尔巴尼亚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不独立就要被瓜分了。于是,1912年11月底,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并不断派人游说西方列强,希望得到支持。

文章图片10

于是,1913年7月的伦敦会议后,阿尔巴尼亚成为一个中立的独立国家。这次会议同时确定了阿尔巴尼亚的领土边界,大量阿尔巴尼亚人留在了黑山和塞尔维亚科索沃地区以及希腊人与阿尔巴尼亚人混居的吉罗卡斯特地区。

阿尔巴尼亚王国成立后,列强中的奥匈帝国和意大利选了一个德国人威廉为统治者,定都都拉斯,1914年到任。不过,这个新统治者很快就被土耳其支持的地拉那与希腊支持的南方两次起义推翻。之后,阿尔巴尼亚陷入无政府状态。

文章图片11

虽说是中立国,但阿尔巴尼亚并没有远离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败退的塞尔维亚军队撤入阿尔巴尼亚境内,奥匈帝国军队随后追击,希腊军队也深入南部地区。接着,1916年协约国联军登陆,把阿尔巴尼亚一分为二,占三分之一的南部土地由法、意联军控制。

文章图片12

1918年,一战结束。意大利希望托管阿尔巴尼亚,但是没有得到其他列强的认可。于是,1920年,一个统一的地拉那政府成立,阿尔巴尼亚重获独立。同时,1923年希腊也将吉罗卡斯地区归还阿尔巴尼亚,那里的主要居民为阿尔巴尼亚人。1928年,索古加冕为阿尔巴尼亚国王,国家重回正轨。但一直在经济上受制于意大利,这也是日后意大利可以干预阿尔巴尼亚内政的原因之一。

文章图片13

1939年4月,意大利军队占领了阿尔巴尼亚,索古一世只好逃往,由意大利国王兼任阿尔巴尼亚国王。从此,阿尔巴尼亚事实上成为了意大利的殖民地。不过,作为交换,意大利允许建立一个集中绝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的“大阿尔巴尼亚”。

不过,1940年意大利军队进攻希腊失败,被希腊人反攻到阿尔巴尼亚境内。1941年,德军出马占领了整个希腊与南斯拉夫,“大阿尔巴尼亚”的疆域方得以实现,阿尔巴尼亚得到了前南斯拉夫境内阿尔巴尼亚人居住的土地。

1943-1944年,恩维尔·霍查领导的“全国解放阵线”军队与德军进行了殊死斗争,并最终战胜以索古一世为首的反对派,建立了阿尔巴尼亚SV共和国。1946年后的阿尔巴尼亚国界又基本上恢复了1924年的样子,该国界使大量阿尔巴尼亚人居住在国外,主要是北马其顿、塞尔维亚科索沃地区与黑山。二战时曾经短暂实现的“大阿尔巴尼亚”梦想破灭。

文章图片14

南斯拉夫的铁托对阿尔巴尼亚的解放运动给予了很大支持,希望阿尔巴尼亚能够加入南斯拉夫联邦。但是铁托的提议遭到霍查的拒绝,最终在1948年南斯拉夫与苏联关系破裂后,霍查战胜亲南斯拉夫的反对派胜出。之后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关系密切,一度被称为“欧洲的SV灯塔”。

然而好景不长,赫鲁晓夫上台后访问阿尔巴尼亚,使阿苏关系日趋紧张,最终于1961年破裂,1968年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接着,阿尔巴尼亚与中国交好,度过了一段蜜月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文章图片15

90年代以后,阿尔巴尼亚经济不断下滑,人民不满情续高涨,政局日益不稳。到如今,阿尔巴尼亚已成为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人均GDP只有5000美元左右,排名倒数。

文章图片16

历史的种种遭遇证明,阿尔巴尼亚是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的一个独特国家。首先,他们的语言与所有邻国的印欧语系语言大相径庭,自成一体。其次,他们大部分阿尔巴尼亚人是穆斯林,或者至少保留着穆斯林的传统。第三,阿尔巴尼亚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斗争,直到20世纪才独立,建立了自主的阿尔巴尼亚国家。但二战后的国界划分使它只聚集了不到60%的讲阿尔巴尼亚语的人,其余阿尔巴尼亚人大部分分布在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北马其顿,还有少数在黑山。然而经济的不景气,“大阿尔巴尼亚”之梦还能不能实现,或许终将是个遥遥无期的未知数。

文章图片17

头条号/天启元贞 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