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瘫痪不语,究竟有啥妙处?

 秦楚古方 2023-03-20 发布于陕西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小续命汤方药及医案解析 / 莲花笙    
这是秦楚古方230篇原创文章

古今录验小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 桂枝 干姜 甘草 石膏 当归 人参(各三两) 杏仁(四十粒) 川芎(一两五钱)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千金要方》中风篇小续命汤治猝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虚方令人。

麻黄 防己(崔氏《外台》不用) 人参 黄芩 桂心 白芍药 甘草 川芎 杏仁(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附子(一枚) 生姜(五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瘥。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服之,可以防喑。〔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烦疼,本有急》无川芎、杏仁,只十味。延年无防风。)

(一)方药解析

徐忠可∶痱者,痹之别名也。因营卫素虚,风入而痹之,故外之营卫痹,而身体不能自收持,或拘急不得转侧;内之营卫痹,而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因从外感来,故以麻黄汤行其营卫,干姜、石膏调其寒热,而加芎、归、参、草以养其虚。必得小汗者,使邪仍从表出也。若但伏不得卧,咳递上气,面目浮肿,此风入而痹其胸膈之气,使肺气不能通行,独逆而上攻面目,故亦主之。

尤在泾痱者,废也。精神不持,筋骨不用,非特邪气之扰,亦真气之衰也。麻黄、桂枝所以散邪,人参、当归所以养正,石膏合杏仁助散邪之力,甘草合干姜为复气之需,乃攻补兼行之法也。

翻译:《古今录验》为隋唐甄权所做,痱又称风痱、中风痱,以身体活动不能自如及不知痛痒为主症。续命汤主治因:营卫本虚,外受风邪导致的营卫表痹,(江尔逊认为此病的主要病机在于风邪趁表虚入内,导致脾功能突然失调,脾主肌肉及四肢,所以导致)身体弛缓不能自如活动,或拘急不能自转侧,口不能言语,昏冒不知痛痒。风邪入内而胸中阻痹,肺气上逆而咳,面目浮肿。此方尤其要注意服法:温服一升.当小汗,以薄衣、被覆盖脊背,汗出则愈.不汗更服.需要避风。

方解:麻、桂同用,祛外表风寒使出小汗,同时麻黄开表痹,引邪外出;②人参、甘草补中益气(津液);③当归、川芎补血活血;④干姜、石膏调脾胃寒热(江尔逊认为此病的主要病机在于风邪趁表虚入内,导致脾功能突然失调,脾主肌肉及四肢,所以导致四肢身体不能收持。干姜石膏,一升一降,调脾胃助脾功能恢复)杏仁宣肺止喘。本方为中风急性发作的表证或中风出表而设。据赵锡武老中医经验,本方也可用治类中风,如脑出血等。

(二)江尔逊医案解析

1、唐X,男,年5旬,体丰,嗜酒。一日,闲坐茶馆,忽然四肢痿软,不能自收持,呈弛缓性瘫痪而仆地,但神清语畅。诸医不知何病。江老的业师陈鼎三先生诊之曰:“此病名为风痱,治宜《古今录验》续命汤”。服原方1剂,次日顿愈。那时候,市售食盐为粗制雪花盐,含氯化钡较重,不少人长期食用后,往往突然四肢瘫痪,世人不解其故。陈老亦授以此方,效如桴鼓,活人甚多。

2、1950年,有乔X,正当盛年,一日,忽然双下肢动弹不得,不痛不痒,卧床不起,急请江老诊治。江老投以此方,服2剂即能下床行走。

3、1965 年8月,江老使用本方配合针刺,抢救成功1例风痱证。患者,男,18岁,患“急性脊髓炎”、“上行性麻痹”。除了上下肢麻木,不完全瘫痪之外,当时最急迫 的是呼吸、吞咽十分困难。西医在抗感染、输液及维生素治疗的同时,不断注射洛贝林、樟脑水并吸氧进行抢救,前后救治6天,患者仍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呈吞 咽式呼吸,有气息将停之象,时而瞳孔反射消失,昏昏似睡,呼之不应,全身深浅反射均缺失。西医遂断其难以救治,多次叮咛家属:命在旦夕。家属亦电告家乡准 备后事。

江老投以本方,配合针刺。仅服药1剂,危急之象顿除;守服5剂,诸症消失。继以调补气血收功。除了上面提到的急性脊髓炎、氯化钡中毒之外,还有“多发性神经炎”。有一位西医学习江老经验,使用本方治疗了10余例多发性神经炎,疗效亦佳。

江尔逊经验:当年江师请教陈老师,师曰:“脾主四肢,四肢瘫痪,病在脾胃。此方石膏、干姜并用,为调理脾胃阴阳而设”。但当时很多“医家都说此方以麻、桂发散外来的风寒,石膏清风化之热,干姜反佐防寒凉之太过。江不明白”。陈老笑曰,“此方有不可思议之妙,非阅历深者不可明也”。

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感悟,江师发现《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歧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养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但是常识告诉我们,脾胃久虚,四肢才会不得禀水谷之气而痿废,病必起于缓;今风痱起病如此急骤,四肢迅速瘫痪,却也责之脾胃,不是有点牵强附会吗?

但江老认为,经言“脾病而四肢不用”,不言“脾虚而四肢不用”,“病”字与“虚”字,一字之差,含糊不得。可惜今之医家大多在“虚”字上大做文章,是囿于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江老指出,脾病而四肢不用至少有两种情形:一是脾胃久虚,四肢渐渐不得禀水谷之;二是脾胃并非虚弱,却是突然升降失调,风痱就是如此。

为此,当依顺脾胃各自的性情。脾喜刚燥,当以阳药助之使升;胃喜柔润,当以阴药助之使降。干姜辛温刚燥,守而能散,大具温升宣通之力;石膏辛寒柔润,质重而具沉降之性。本方以此2味为核心,调理脾胃阴阳,使脾长胃降,还其气化之常,四肢可禀水谷之气矣,此治痱之本也。由此看来,若能透析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以及干姜、石膏寒热并用的机制,则本方的神妙,便不是不可思议的了。

至于方中的参、草、芎、归,乃取八珍汤之半(芎、归组成佛手散,活血力大于补血力)。因风痱虽非脏腑久虚所致,但既已废,便不能禀水谷之气。气不足,血难 运,故补气活血,势在必行。方中麻、桂、杏、草,确是麻黄汤。风痱之因于风寒者,麻黄汤可驱之出表;其不因于风寒者,亦可宣畅肺气。“肺主一身之气”,肺 气通畅,不仅使经脉运行滑利(肺朝百脉),而且有助于脾胃的升降。“还魂汤”(麻、杏、草)治疗猝死,古有明训。若拘泥单味药的功效,则很难解释本方的精义。

(三)小续命汤治疗肢体失去知觉医案

X X,男,36岁,农民,1986年10月24日诊。患者素来体健,偶感外邪,发热,头痛,体倦,咳嗽。曾间断服用中、西药物,诸症已经缓解,未尝介意。谁知于14天前使用压水机抽水时,渐感双下肢酸软、麻木,约4小时后双下肢完全失去知觉(神志清楚),伴小便不通。急送当地县医院。西医抽取脑脊液检查,发现蛋白含量及白细胞增高,遂诊断为“急性脊髓炎”。立即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和多种营养神经的药物,以及对症治疗;同时配合服中药,曾用过大秦艽汤、三痹汤各3剂,补阳还五汤4剂,疗效不佳。

刻下:双下肢仍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缺乏,腱反射消失,不能自动排尿,大便艰涩。因患者转院困难,家属仅带来病历,要求我室开一方试服。

辨证论治根据以上病史,中医诊断为“风痱”。予《金匮要略》所载《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方:麻黄9g,桂枝9g,当归9g,潞党参9g,生石膏9g,干姜9g,生甘草9g,川芎4.5g,杏仁12g。上方仅服2剂,双下肢即恢复知觉,且能下床行走,大小便亦较通畅。改予八珍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连服10剂后,康复如常人。

《灵枢·热病篇》说,“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堪”。《医宗必 读》说,“痱,废也。痱即偏枯之邪气深者……以其手足废而不收,故名痱。或偏废或全废,皆曰痱也”。《圣济总录》说,“病痱而废,肉非其肉者,以身体无 痛,四肢不收而无所用也”。

这些记载说明,古代医家对风痱的认识是一致的:风痱之为病,以突然瘫痪为特征(偏瘫或截瘫),身无痛,多无意识障碍(或仅有轻微意识障碍)。本例患者在劳动时渐感双下肢酸软、麻木,约4小时后双下肢完全失去知觉,但神志清楚,完全符合风痱的发病及症侯特征。这样的突然截瘫,与“脑血管意外”、癔病、风湿、类风湿等疾病引起的瘫痪,是迥然不同的。

综上所述:本证一般表现为:突然四肢麻木,迅速瘫痪(或偏瘫或全瘫),身无疼痛,口不能言,无意识障碍(或仅有轻微的意识障碍)。可见于现代医学所称的“脊髓炎”、“多发性神经炎”、“氯化钡中毒”等疾病。如此急重的疾病,无论中医西医,治起来都比较棘手。但很多中医大家应用本方,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小续命汤治疗半身不遂案医案

半身不遂:左侧或右侧上下肢瘫痪,不能随意运动的症状,常伴有瘫痪侧面部口眼喎斜,日久则有患肢枯瘦,麻木不仁之表现,多为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内经》称为“偏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1、孙××,男,44岁。患者一月前某日早晨起床时,突然发生右半身不遂,并伴有失语,自汗,遗尿。立即送医院抢救,病情稳定后,仍有半身不 遂,失语,遂特邀中医治疗。舌质暗,苔白滑,脉弦涩。

辨证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方用本方治疗:麻黄、桂枝、党参、甘草、干姜、生石膏、当归各9克,川芎 4.5克、杏仁4.5克。水煎服分二次。三剂。

二诊:服上药后,上下肢稍能活动,下肢好转更著;能发单字音,唇音多于舌音。脉舌同上。继用上方,再服三剂。

三诊:又服上方三剂后,已能开始下地试走,发音也较前好转,能发三到四个字的连续音,脉弦而不涩。继用上方,再服六剂。

四诊:服上方六剂后,经别人搀扶可步行300至500米,上肢能自动屈伸肘活动。但仍感无力,发音较前清晰有力,遂改方调养。(《古方今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2、病某,年70多岁。素用肩背不适,上臂痛,某日右肩发硬去按摩,突然发现半身不遂和语言障碍,经医治4-5天无变化。右脉洪大。给予续命汤4-5天。半身不遂和语言障碍皆减轻,十天后可扶拐步行。

3、病某,64岁,男性。高血压已多年,半年前卒中一次,经住院治疗而好转,四日前出院,左半身肢体麻痹,自觉头重脚轻,腹胀,腰痛,体壮面赤,腹部膨 隆,心窝部有抵抗感,血压210/95毫米汞柱。给予续命汤3剂后,左侧肢体活动好转,10天后,能作一般活动。一月后,可乘车外出,引起友人惊讶!(以上二例引自《古方今鉴》)

4张某。女 42岁, 自述双上肢自肘关节一下, 麻木, 酸困 二年 。 经输液脉络宁,肌注维生素B1 ,B12等药后 ,可以缓解几个月, 半月前又麻木 ,经输液后缓解 ,体力劳动后 , 现又复发  ,晚上麻木, 酸困 , 影响睡眠。该病人心宽体胖, 饮食正常 ,舌淡苔薄白 ,和缓 劝其服用中药治疗, 处方以常规治疗麻木套方如下 ;黄芪 30克 桂枝10 白芍10 赤芍10 当归15 鸡血藤30桃仁10红花10克 ,姜枣引 。

服药六副,轻轻重重, 改弦易辙,  古今录验续命汤。麻黄10 桂枝 10 石膏10 干姜10 当归10 党参10 杏仁6克, 水煎服。

三天后病人复诊 ,麻木全失。  夜已得酣睡。后经随访,体力劳动后亦不复麻木, 真所谓, 病无常形。医无常法 金匮要略》附方所引《古今录验》续命汤,由麻黄、桂枝、人参、甘草、干姜、生石膏、当归、川芎、苦杏仁组成。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解表祛邪之功效。

 5、桂某某,男,30岁,于1992年秋突然产生双下肢瘫痪卧床不起,扶持站不稳。询问其父,经常睡湿地玩水不务正业。检查:双下肢反射存在,亢进,腓肠肌压痛(+),麻木不显著,不发热,面色淡漠,神志清醒,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

辨证:素体阳虚,寒湿内凝,湿浊下焦。治则:解表祛风利湿,温经益气,活血通络。
立方:小续命汤加减。药用:  小续命汤加减(具体方药未注明)  5剂。服法:药煎三次,分早中晚温服。配合针灸:取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

按:本例证属素体不足,感受外邪侵扰,造成阳气虚损,导致风寒邪客于经络,使之下肢无力造成瘫痪状态,舌质淡苔薄,脉沉细皆为阳虚,表伤之象,故以麻黄、桂 枝、防风、杏仁、干姜辛温解表,宣通肺气,川萆、防已利湿化浊,配少量制乳没、当归养血活血通脉,配牛膝活血利关节引药下行,生干姜助桂枝温,人参、当 归,甘草益气调和诸药而治本。二诊以生麻黄、生桂枝均炒炙减弱其燥性,续以温通血脉,加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加白芍调和营卫养肝阴,加制乌头协助参芪振奋脾 阳,补肾阳不足,诸药合用可过表里兼治之效。

(中南山,秦岭中医,专注风湿病与肾病。关注我,分享更多中医经典与经方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